保養品(包括化妝品在內)的包裝上會註記保存期限。但是廠商指的是未開封狀態。歐盟及美國產品瓶上可能有12M(12個月)或18M(18個月)的標示,表示開瓶之後適合使用的期間。雖然如此,這些規定幫忙不大,因為大部分人不記得何時購買?何時開瓶使用?專家的建議是,保養品如果久到你不記得何時購入,最好淘汰,因為使用過期保養品是有風險的。
酸性保養品,開瓶一年就不該使用
買保養品是為了主要成分,但是開罐之後,主成分見光及接觸空氣,例如維他命C的保養品容易氧化失效;酸性產品(例如果酸、玻尿酸),當水分蒸發,酸度增加變成濃縮液,對皮膚的刺激增強;精油開瓶太久,容易變質成過敏原,塗在皮膚會長蕁麻疹。這類產品建議開瓶一年就不該使用。開瓶之後的主成分降解並不一定有害,但是肯定降低效果,甚至抹了也是白抹,不如淘汰。
使用保養品要有無菌觀念,例如一罐晚霜,每晚用手指挖一點來塗臉,晚霜本身長了細菌,可能造成感染。如何確定化妝台上的保養品安全呢?其實需要送實驗室鑑定。但是大部分的消費者沒有這樣的管道。
以下的線索可以幫忙決定:
●乳液或乳霜油水分離、變色、變硬或者變成糊狀,建議淘汰。
●產品發出怪味或是味道改變,這是嚴重的紅色警戒,代表產品不安全,必須淘汰。
我們該養成一個好習慣,打開保養品或化妝品,以簽字筆或紙膠註記開瓶日期及效期。這樣產品能用多久就有個底了。
一般的保養品用六個月到一年沒問題(眼周的產品較不持久),但是您若有一絲懷疑,建議丟棄。與其得到過敏或感染,不如放棄沒有把握的保養品。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經作者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