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幾家歡樂幾家愁,台灣民眾黨雖在總統大選敬陪末座,卻在國會席次上,拿到原先設定的目標「8席」,成為了關鍵少數。有了這8席,民眾黨與柯文哲能避免小黨泡沫化的命運?甚至有足夠底氣再戰2028嗎?
回顧本次民眾黨表現,柯文哲在總統選戰獲得26.46 %得票率,雖然落居第三,但他所帶領的民眾黨以政黨票搶下國會關鍵8席,已成為台灣不可忽視的政黨勢力力量。
2024的新國會選舉結果,確實出現重大變化。國民黨拿下52席,重新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民進黨僅剩51席,較上一屆減少10席;民眾黨則持續成長,從5席增加至8席,但全都是政黨票掙來的不分區立委。至於無黨籍,新一屆只剩2席,較上屆的5席要少。
然而,在區域立委上,民眾黨仍毫無斬獲,11人參選全數落敗。當中表現最佳非蔡壁如莫屬,面對資深立委蔡其昌,原先被外界評估實力懸殊,但最終兩人僅約4%差距,雖敗猶榮。
南部勢力成長、年輕支持者增加,後勢仍可期
「能打到這樣,其實很不容易,」民眾黨資深幕僚對本次總統選戰,下了這樣的註解,特別是在三強鼎立的局勢下,三組候選人的得票率會互相牽制,但柯文哲的表現,已經超越同樣遇上「三腳督」的2000年連戰、1994年黃大洲。
讓民眾黨更感到驚喜的,還有幾大斬獲。過往民眾黨給人跨不出北部的印象,但本次在新竹的得票力壓藍綠;另外,台南、雲林等地縱使無法跟民進黨抗衡,卻與國民黨的差距都不到3%,顯示柯文哲的效益,確實能外溢到中南部。這也讓民眾黨相信,未來四年只要好好經營,有望成為在野第一品牌。
另一個有利條件是,柯文哲明顯獲得年輕族群的認同,本次大選首投族高達102萬人,四年後可望更多。加上「18歲公民權」議題箭在弦上,近期有機會在立院闖關成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民眾黨都後勢可期。
當然眼前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在這四年中維持聲量?特別柯文哲是個相當倚賴話題來維持聲量的政治人物。該幕僚坦言,這確實是個挑戰,但柯文哲往後四年專心擔任民眾黨主席,目前尚無政治職務,代表有比較多時間可以深入基層、前進校園。「如果巡迴校園四年,那個效果會非常驚人!」該幕僚相信柯文哲之於年輕世代的魅力。
成綠營首要合作對象,民眾黨政治籌碼大增
民眾黨能否持續茁壯的另一關鍵,是在國會的表現,特別是藍綠皆未能過半情況下,民眾黨將成為兩方拉攏的對象。
師大政研所教授曲兆祥指出,賴清德不可能讓自己的第一任毫無作為,在綠營國會無法過半情況下,他要推動各項政策、法案,就必須跟在野黨妥協,猜測民眾黨會是綠營首要合作目標,「因為國民黨身為第一大黨,『要價』肯定比較高。」
柯文哲選前就表態要支持「聯合政府」,加上過去標榜不分黨派、誰都可以合作。因此,曲兆祥認為只要有好的機會,民眾黨應該不會婉拒,屆時會有一些部會、政治位置可以發揮,這就是一個茁壯的機會。
此外,本次民眾黨即將進入國會的立委,也讓外界相當期待。除了「戰神」黃國昌準備回歸,還有前副市長黃珊珊,戰國策董事長吳春城,資深媒體人張啟楷等人。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發言人吳怡萱認為,過往民眾黨立委在立院表現有目共睹,評鑑也都名列前茅,大家完全可以期待他們的表現。
擁多位國會戰將,但避免內鬥是課題
當然,民眾黨也非全無隱憂,雖然不分區名單組成相當多元,但要怎麼協調會是一大難題。
特別是黃國昌、前總統陳水扁醫療小組發言人陳昭姿,與黃珊珊、親民黨議員林國成,這兩組人的過去政治傾向與立場明顯不同。未來在立院碰到重大議題,可能出現意見分歧情形,若上演內鬥、多頭馬車的情形,勢必影響整體戰力。
「民眾黨內部確實常常有一些紛爭跟內鬥,」一位資深幹部不諱言,柯文哲過去最不會處理的就是人事紛爭,立法院運作也給予每位立委很高自主權,藍綠兩大黨都有黨紀處分、動員投票,但民眾黨卻允許大家能有不同意見,確實是一大隱憂。
最後一個困境,是柯文哲在本次選戰中,北市的得票率欠佳,僅拿到了23%支持率,對他來說是一個硬傷。代表柯文哲過去八年表現未獲肯定,柯文哲常遭外界批評「很會點出問題,但沒有解決方法」,如何拿出實績說服大家,也是民眾黨的另一道課題。
2014年,柯文哲以政治素人之姿成功踏入政壇,至今仍存在感十足,並成為關鍵少數。未來四年,很有機會槓桿藍綠勢力,爭取更多政治紅利。
柯文哲這位政治年齡剛滿10年的前醫師,還能帶給台灣政壇多少驚奇?將帶領民眾黨走多遠?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