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網銀爭智冠經營權,誰對誰錯?2張表快速看懂真相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3-12-29

瀏覽數 11,400+

遊戲通路公司智冠科技為了鞏固經營權,與特殊鋼廠商榮剛換股引起爭議。擷取自智冠科技官網
遊戲通路公司智冠科技為了鞏固經營權,與特殊鋼廠商榮剛換股引起爭議。擷取自智冠科技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遊戲通路大廠智冠科技(5478)與台鋼集團榮剛材料科技(5009)結盟,力抗網銀國際入股,雙方自2023年底開始,便不斷發消息駁斥對方論點。除了關注網銀為何對智冠如此有興趣以外,問題癥結點在換股比例、與榮剛結合綜效,到底是否合理。此文深度拆解背後真相。

2023年11月,網銀持續買入智冠股票,砸下超過14.7億台幣。這也推升智冠股價,10月底股價還不到100元,12月12日最高點成交價達206元,股價直接翻倍。

網銀採取動作之後,智冠宣布與榮剛以增發新股加上換股方式深化合作,以1股智冠換發2.2股榮剛,待2024年1月31日交易完成後,智冠會持有榮剛約10.4%股權,榮剛則持有智冠18.3%股權,大幅稀釋網銀占比。

認為權益受損的網銀除了喊話提告以外,沒有停手,在12月26日再度砸2億餘元大買智冠股票。外界則看到霧煞煞,到底真相在哪裡?

其實網銀對智冠如此關注,不是現在才發生。從2018年至今就已經三度對智冠採取動作。至於和第三方支付藍新科技有什麼關係?遊戲業的智冠與鋼鐵業的榮鋼,結盟合作有沒有道理?換股的比例是否合理、會損害股東權益嗎?《遠見》整理前因後果,以及2張表格帶你一次看清楚。

第1張表格,看出網銀2018年以來布局

首先,第一張表格如下,可以看出網銀2018年就展開動作。


年份
發展
後果
2018
網銀聯手遊戲橘子,買入智冠股票。
網銀在智冠董事會中擁有一席董事。
2021
網銀在智冠董監事改選中取得進展。
網銀在智冠董事會中擁有一席董事、一席獨董。
2023
網銀再度買進智冠股票,威脅智冠團隊經營權。
智冠在12月時宣布與榮剛結盟,以發新股加上換股方式,淡化網銀影響力。

表1:網銀三度叩關。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官網,曾子軒整理。

為何會如此? 自然是本次爭議中的主角智冠科技集團,布局橫跨遊戲產業的上、中、下游,以上游遊戲開發來說,智冠旗下有自研遊戲、開發出擁有金庸群俠傳、黃易群俠傳等IP的中華網龍,以中游遊戲發行與營運來說,智冠旗下則有代理並經銷遊戲的遊戲新幹線,在下游遊戲通路方面,智冠更是業界龍頭,除了在遊戲點數MyCard耕耘多年以外,也投入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也就是「紅藍綠」之一的藍新科技,以及電子支付產品簡單付。

智冠完整布局一覽。取自智冠2023年營運報告。

智冠完整布局一覽。取自智冠2023年營運報告。

覬覦智冠已久的網銀國際,雖然沒有上市、興櫃,但創辦人蕭政豪的事業版圖已經涵蓋遊戲業的半壁江山。從博弈遊戲開發起家的網銀國際,同時是遊戲開發與代理商華義的最大股東,也持有遊戲橘子股票,更曾金援樂陞,遊戲產業以外還拓展到影視、電競戰隊、媒體與新創等領域。

遊戲產業人士解讀,從智冠角度來看,與網銀合作能夠帶來好處,因為網銀產品金流灌入智冠營收,股價、收入都有望大幅爆發。事實上,現在博弈遊戲玩家,就能透過MyCard系統儲值點數,若如網銀所說深入合作,想像空間很大。

從網銀角度觀察,若拿下智冠經營權,將能掌握一條龍的產業鏈。雖然網銀旗下已經擁有點數系統(遊e卡,對標MyCard),但如果多拿下智冠的點數通路與第三方支付,有望節省拆帳費用,進攻第三方支付則可以擴大應用場景,增加金流規模。即便放下綜效不看,藍新+表現穩健,預計登錄興櫃,是智冠旗下賺錢的小金雞之一。

網銀遊戲也有出海,金流上與當地廠商合作,若拿下智冠經營權有機會以內部合作方式處理海外業務金流。

網銀遊戲也有出海,金流上與當地廠商合作,若拿下智冠經營權有機會以內部合作方式處理海外業務金流。

較為敏感之處則是博弈遊戲。遊戲產業人士指出,「網銀產品的金流很大,而MyCard布局很廣,甚至有拓展到東南亞,如果能使用MyCard走出國,成本可以低很多,而且出入都可以合法。」

因此,不難想像為何網銀從2018年開始,便對智冠有所動作。

網銀質疑:沒綜效、交易閉鎖期無罰則

當公司派面對市場派爭奪經營權,可以從持股比例、掌握議事以及提前限制經營權等方式著手。這次經營權之爭,網銀採取的是公開收購手段,也因為《證交法》第43條之1第1項規定,必須申報及公告持股變化,無法突襲,讓智冠公司派有應對之機。

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從智冠董座王俊博角度來看,可以選擇增加自家影響力,包含提高持股與徵求委託書,也能夠選擇減少市場派力量。其中,智冠公司派便是找上榮剛擔任白馬騎士(White Knight),讓己方陣營多了大將。

不過,想引進白馬騎士,以發行新股方式的難度較大,因為增加資本額要經過股東會件,但市場派進逼時很難做到,因此可以用私募方式,或者透過換股協議引進白馬騎士。這次智冠就是選擇透過股份交換,引進榮剛作為盟友鞏固經營權。

因為稀釋原先股東權益,因此《公司法》第156條之3有特別提到,要經過董事會特別決議、限制可交換發行股之比例,藉此保障股東;此外,增訂理由還提到,「因股份交換取得新股東之有利資源,對公司整理之營運將有助益。」這也成為網銀質疑重點。

針對這起合作案,網銀當然深表不滿,因為網銀質疑榮剛與智冠的合作效益不足,接著再從自家公司和智冠若能合作的角度論述綜效,最後則是批評智冠的手段對不起股東。

智冠則解釋,與榮剛能夠在運動產業上一起發展,並指出與網銀雖然同在遊戲產業,但實際業務差異甚鉅,另外因為股權交易有一定的閉鎖期,否認有損股東權益,也不應以現價評估。

遊戲產業人士認為,智冠找上榮剛,完全是出於網銀的進攻,若非如此,恐怕5年內都不會有這次記者會內容提及的合作。

第2張表格:智冠與網銀論戰整理

「以情感面來看,畢竟智冠是王董一手帶大,不願意讓他人主導情有可原。」遊戲產業人士指出,遊戲股大多股本小,近幾年從大宇、華義、昱泉等經驗來看,經營權短時間就易主的案例不勝枚舉,「才讓重情感的王董步步為營。」

整理智冠和網銀論點,可以看出分歧之處有三:與榮剛合作綜效,與網銀合作潛力,以及換股損害股東權益。

面向
智冠方論點
網銀方論點
與榮剛合作關係
  1. 榮剛因應台鋼集團佈局運動娛樂事業,可以借重智冠旗下的遊戲點數會員、金流與支付服務以及舉辦活動等經驗。
  2. 智冠能夠藉著合作擴展服務版圖。
  3. 過往智冠旗下的藍新金流就和台鋼旗下公司有合作。
榮剛屬於不同產業,合作沒有綜效可言,「透過文字虛構未來願景太牽強。」
與網銀合作關係
  1. 智冠與網銀雖同屬遊戲產業,但業務型態和經營策略不同,且智冠無意進軍博弈。
  2. 遊戲產業停滯,轉型要走出既有領域。
  1. 智冠子公司有研發博弈遊戲,點數也介接博弈遊戲。
  2. 智冠若與網銀合作,可以在點數通路有所進展。
  3. 網銀長期與智冠溝通,但智冠拒絕接受合作。
換股細節
  1. 網銀方論點立基於11月底至今的短期價格,但股權交易比例是根據「長期均價」訂定
  2. 換股有三年閉鎖期,在時間之內都不能買賣,並非為了短期獲利。
  1. 推算換股價格,雙方提出的股票價值有落差,損害股東權益;即便智冠方稱依據長期價格決定比例,仍無損於比例不符現價的事實。
  2. 三年閉鎖期無罰則,「無法產生實質閉鎖效果」。
  3. 號召智冠股東聯合提民事求償。

表2:智冠、網銀雙方論點。資料來源:新聞稿、公開資訊觀測站,曾子軒整理。

對於人不在遊戲產業的股民來說,撇開綜效實際存在與否,仍有問題待解。第一,換股比例究竟是否合理?第二,「閉鎖期」主張是否如智冠所說,可以因此正當化股權交換比例?

專攻經營權爭奪案件與公司證券法律,群展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林冠亨解釋,從宏觀層面來看,集團嘗試多角化,是經營中的正常行為;落實到個案裡面看,關注重點在於會在交易本身是否合理,價格和比例、閉鎖期,還有綜效,都不脫這個標準,「選白馬騎士不一定馬上找到同業,但就算沒有match還是有合理基礎。」

檢視本次結盟細節中的價格爭議,可以說,換股價格、換股比例是商業交易條件的一部分,並沒有法律直接規定,應該用現價還是用長期均價換算。從法律層面角度來看,要看的是商業交易本身是否合理。

也就是說,智冠可以主張用長期均價衡量,網銀也能從現價批評,但若走上法庭,觀察角度會看結盟是否具有合理基礎、交易時機點是突發還是長久規劃,也會參考過去產業中相似案例的實務,作為評估標準。

律師林冠亨:沒提到違約金,屬於君子協定

至於閉鎖期,林冠亨引述智冠12/21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的資料,雖然有閉鎖期、三年內不得交易的規劃,然而,「任一方若有轉讓或設定質權其依據本契約所取得之他方股份之需求,雙方應另友好協商約定之。」

林冠亨表示,文字當中沒有提到違約金,也沒有法律效果,屬於君子協定。「網銀批評閉鎖期沒有實質效果,有它的基礎在,不是空穴來風。」

林冠亨提醒,從《公司法》第23條來看,董事有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為公司做決策都要遵循股東利益,若違背可能有民事責任。另外,若掏空公司、用顯然不利的條件交易,則有《證券交易法》針對非常規交易處罰,董事可能背負有刑事責任。

不過,為避免法官用事後諸葛角度,讓董事無法作為,實務上有經營判斷法則(business judgement rule)保護董事。「若只是單純爭取經營權、毫無綜效可言,那沒話講,但如果真的有灰色地帶,會看程序是不是都合法、有沒有利害衝突,而且沒有特殊違法行事、沒收回扣,就要推定董事已經盡到忠實義務。」

展望以後,智冠現在換股,未來除了繼續出同一招以外,還有不同手段如操縱議事等可以使用。對於網銀指控換股比例,以及閉鎖期部分,問題仍回歸結盟是為了爭奪經營權,還是有真實綜效存在。在可預見的未來,網銀恐怕不會停下腳步,將會充分運用銀彈持續買進智冠股票,這起經營權之爭還會繼續下去。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