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火紅的鋼鐵業,才時隔一年,個個面色鐵青。
拿龍頭中鋼來說,雖然2005年營收和稅前盈餘風光創新高,但事實上,中鋼吃的是上半年老本。因下半年鋼價開始下跌,產品報價連兩季大幅下調,不僅獲利縮水,更連累股價,市值大幅縮水近900億台幣,讓去年稅前盈餘665億元的中鋼,不光彩地奪下上市櫃市值縮水冠軍。
連前年營收大漲71%,排名製造業一千大中營運績效第十七強的新光鋼鐵,也不敵鋼鐵熱退燒,營收從2004年的89億,慘跌至2005年的71億元。
然而,大環境再不景氣,照樣有人賺大錢。
去年獲利成長達六成,榮登上市櫃鋼鐵股獲利王的榮剛材料科技,就是這樣一家公司。
2005年營收新台幣67億元,較前年52億元、成長近三成的榮剛,成立十三年,無視外界風雨,營收從4億元起跳,年年正成長。(見頁274表)
今年,在業界普遍面臨接單下滑的窘境時,榮剛依然逆流而上。「我們榮剛的產能已經滿到年底,」站在二十四小時不停運轉,聲響震耳欲聾的煉鋼設備旁,榮剛工程師崔大成提高音量,以壓過機械噪音的氣勢自豪地說。
策略 別人能做,我不做
「我的經營策略,簡單地說,就是不要靠天吃飯,」曾是學者的榮剛董事長陳興時說話有條不紊,言簡意賅。
黝黑的陳興時,炯炯雙眼充滿鋼鐵鉅子的霸氣,他要榮剛走的,是攀上金字塔頂端的路,不是人人可及的底端。
「別人能做的,我都不做,」陳興時經營的鋼鐵廠,是台灣獨一無二的高合金鋼工廠,產品運用廣及工具機、發電廠甚至醫療、國防工業,而不是觸目可及的鋼筋或型鋼。
拿榮剛最暢銷的產品「高功能性不鏽鋼」來說,專門運用於發電廠的葉片,功能強到耐高溫、耐腐蝕、耐衝擊,百毒不侵。「像這種特殊鋼,價格就是普通鋼鐵的十五倍到三十倍,」陳興時點出榮剛賺大錢的祕訣。
陳興時的眼光不僅在台灣,更在全世界。「我要的是世界的市場,」就是這個理念,他讓榮剛的產品成為美國奇異、西屋,日本日立、東芝,德國西門子等全球頂尖大廠供應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讓榮剛在全球各鋼種的排名都擠進全球十名上下。
事實上,說到「全球化企業理念」,陳興時深深受教於國際航運霸主張榮發。
招牌 工研院所長級董事長
擁有德國材料科學工程博士學位的陳興時,曾任成大機械所所長,更當過工研院材料所副所長,但就因「想推廣業界難以接受的新技術」,親身跳入業界,沒想到,竟因此與張榮發結緣。
當年,台灣有90%的特殊鋼都靠海外進口,特別是從日本。想讓台灣有自給自足能力的陳興時,帶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投入這「別人不敢,卻又必須」的領域。
但空有理想的一群人,因為沒資源,四處拜訪大企業,空轉一年餘,機緣終於來臨。
當年張榮發亟欲以重工業串連起他的陸、海、空王國。重量級企業家張榮發與陳興時一見如故,僅見了一次面,聊了半小時,張榮發就敲定成立「長榮超合金公司」,禮聘陳興時為總經理,欲打破日本重工業長期壟斷局面,更要跟國際市場較量。
「當時張總裁說,做任何事要自己站起來,不要靠別人,」隨陳興時離開工研院的榮剛總工程師陳政祥,當時也在場見證這一刻。
這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儘管後來長榮集團將資源集中在海、空事業,逐漸淡出特殊鋼,長榮超合金公司亦在1993年更名為榮剛,但長榮集團的濃濃色彩,仍深深烙印在今天的榮剛。特別是管理,從員工整齊劃一,到廠區的井然有序,都和一般鋼鐵廠迥然。
「很多當年我在成大的同事都當校長了,甚至連學生也是,」投入這段時光,陳興時無悔,「因為像榮剛這樣的鋼廠,台灣就這麼一家,」語畢,開朗的他大笑。
戰術 國外拿認證等訂單
陳興時經營榮剛,並非一帆風順,還曾生產出至今十數年仍賣不完的貨。
空有一身好本領,在台灣卻沒人捧場,這難題困擾陳興時好一段時間。最後,陳興時決定採迂迴戰術:先開拓海外市場,再回頭開拓國內市場。於是他要盡全力取得國外大廠的認證,「先接受最痛苦的挑戰,成功後,機會自然來。」
2000年,榮剛終於取得奇異的認證,榮剛轉機來臨。
這張證書,意義非凡,分析師指出:「這領域只要能通過認證,坐著等,訂單都會來。」事實證明,從1997年到2001年營收始終徘徊在新台幣20多億的榮剛,在短短四年之間,營收翻兩番,直逼70億元,毛利率更盤據近30%。
通過認證後,才兩年,榮剛更獲得奇異頒發「最快進入奇異優良供應商獎」。
「這獎項得來不易,是擊敗全球上千家企業得來的,」陳興時說奇異選供應商,只能用「嚴苛」來形容。奇異從全球成千上百的廠商,挑出頂尖的二十家,最後只有一家能入選。榮剛以「最短的時間做出最穩定的材料」,硬是連兩次成為榜首。
也因此,榮剛獲得奇異的至寶——6σ。(或稱「六個標準差」,簡單地說,就是每生產一百萬個產品,不良品僅能有三.四個,甚至更低。)
至寶 徹徹底底六標準差
「6σ黑帶長」。
榮剛總工程師陳政祥、課長陸昌善的名片,特別註明此頭銜,他們以此為傲。
要得到這樣的資格,首先要通過「綠帶」(Green Belt)的訓練。為了輔導供應商,奇異特別派員來台,幫榮剛上課,為員工建立「共同的語言」,通過測驗,才有綠帶資格。
「訓練讓榮剛產生避免用形容詞說話的文化,大家說話都數字來、數字去,溝通無障礙,」陳政祥說明。
獲得綠帶,奉派至美國受訓,才能獲得「黑帶」(Black Belt)資格,成為專案改善專家,領導團隊,正如空手道黑帶高手般,隨時能見招拆招。
至今,榮剛已經培訓兩百個綠帶,讓公司將近四分之一的員工都擁有資格。「奇異的人說,奇異系統在台灣最成功的,就是榮剛,」榮剛副理王清福表示,「奇異甚至會請陳董事長去其他公司做六個標準差的演講。」
六個標準差成為榮剛的資產,更成為榮剛的招牌。榮剛下游廠商,穎佳企業董事長謝明燦說:「陳興時當模具公會理事長的時候,還會請公會會員派人來觀摩六個標準差的課程,分享知識。」
「榮剛六個標準差做得徹底,」謝明燦笑著說:「看他們這麼賺錢就知道。」
祕訣 連精神都客製化
榮剛賺錢,還有另一個祕訣——客製化。
「在奇異以前,我們客製化是『假客製化』,」陳興時說得坦白,他認為客製化在一般人的想法中,只是「後半加工客製化」。「那是『樣子』客製化而已,我要『精神』客製化,連『神』都要客製化。」
他說客製化不是發明新材料,而是把舊有材料,運用到讓客戶發揮最大競爭力。他以與奇異的合作為例,榮剛為了成功客製化,不止材料的配料特殊,連製程都為奇異調整。
「客製化,要把自己和客人連結成生命共同體,讓客人更有競爭力,也讓客人不能沒有我,」陳興時說,這樣才能建立障礙,不易被人取代。
榮剛客製化產品,約占總產品數的15%,卻提供30%的獲利來源,部分產品毛利率甚至高達50%,直逼服務業水準。
轉型 從營運長到策略長
不過,在台灣「無敵」的榮剛,仍有難題要解。
難題就在人才,特別是在快速成長並跨足大陸、越南的同時。「經營公司,不是有研發人才就夠了,還要有足夠的管理人才,」陳興時不諱言自己的難處。
剛過六十大壽的他,決定自我轉型,從「營運長」轉做「策略長」,專注投入榮剛持續發展的策略規劃,並拿出教授精神,積極培育專業經理人:管理人事,更要管理技術。
現在,陳興時的眼光將只望向遠方。因為靠理想、靠一雙手成就事業的「所長董事長」陳興時清楚,他要經營的不是一時賺錢的公司,而是永續發展的企業,「未來趨勢一旦形成,榮剛絕對要有足夠能力應付,這就是我的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