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脊損者的神經建築師

林妙玲
user

林妙玲

2006-01-01

瀏覽數 17,400+

脊損者的神經建築師
 

本文出自 2006 / 1月號雜誌 窮人商機崛起

寒流過境,霪雨霏霏。在台北最冷的時候,脊髓損傷病患的心裡卻是溫暖的,因為楊詠威來了。

楊詠威教授,脊髓損傷(SCI, Spinal Cord Injury)領域的醫學權威,有「神經建築師」美譽,曾在2001年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美國科技醫學傑出人物之一。

身為「超人」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的主治醫師,楊詠威曾告訴李維脊髓損傷終將找到有效的治療方式。李維因此大受鼓舞,從受傷到2004年去世的九年間,始終樂觀地鼓吹幹細胞研究,並遊說國會立法通過治療用途的人類胚胎幹細胞複製。

「時間,就是時間!」楊詠威回答的語調提高了些,透著一種傳教士式的熱切,「讓病人等待是一件極不公平的事!」二十五年前,他曾親口對一位十七歲陽光男孩宣布「你的身體恐怕再不能動了!」頓時,男孩絕望的眼光焦灼了年輕醫師的心。

從那一刻起,楊詠威決心投入SCI研究。在當時脊椎損傷被視為是不可回復的傷害,連楊詠威的教授都曾經勸告他更改研究領域。不過,經過十年艱苦的醫學實驗,楊詠威有了新發現!

顛覆醫學界的脊損成見

1990年,楊詠威發現如果在脊髓受到損傷的八小時之內,將高劑量的甲基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 MP)施用在病人身上,將可以有效保存傷者20%的神經功能。

這項突破,顛覆了醫學界對脊髓損傷的成見,施用甲基類固醇自此成為許多國家對初期脊髓損傷的標準療法。

然而,這仍然不夠。

「我非常失望,很多地方的脊髓損傷治療方式還停留在二十五年前,」發明新療法之後,楊詠威繼續過著每天十多個小時的研究生活,卻另外撥出時間到各地演講,呼籲各地投入幹細胞臨床實驗。

出生於香港的楊詠威,在多年的奔走之下,已聯合大陸、香港等地的十七家醫學中心參與臨床試驗網絡,這些醫學中心包括北大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他期許大中華地區能夠在人體幹細胞臨床試驗中,拿到「第一名」。

「台灣還沒有任何一家醫院加入幹細胞臨床研究的醫療網絡中,」楊詠威顯得有些憂心,他希望整合兩岸三地的醫療資源,「這樣研究速度將快十倍。」

上個月來台,楊詠威已拜會若干醫院與衛生署,將邀請台大、長庚、榮總等三家醫院加入臨床試驗網絡。

進行神經再生臨床實驗

楊詠威所主持的美國凱克(W. M. Keck)神經科學中心,今年預計聯合上述醫學網絡在大中華地區進行第一代脊損神經再生人體臨床實驗;三至五年內將進行第二代實驗,讓脊損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率達50%;最後的第三代實驗,則可望達成90%的改善率。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一旦達到90%,就可以說脊損患者已達治癒階段了,」楊詠威呼了一口氣,笑說自己也想快點退休。

不過,楊詠威的夢想未必能這麼快實現,因為臨床實驗如果想要盡快有進展,還需要三個因素的配合:經費(money)、辛勤工作(hard work)與運氣(luck)。

他舉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實驗就像賭博,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贏,」楊詠威以手比劃出翻開撲克牌的模樣。他說,「醫學實驗就好像要從一張張蓋著的撲克牌當中,找出一張你要的,每個動作都是一個選擇。」

然而,臨床醫學實驗畢竟不是賭博。「賭博一旦贏了,只能贏一次,一個人得好處;幹細胞臨床實驗若能成功,卻是全人類都成功了,」楊詠威如此比喻。

臍帶血幹細胞幫助再生

儘管實驗有風險,不保證會一定成功,但楊詠威遇到對幹細胞研究的保守派,他總要重複一次幹細胞人體臨床實驗的好處。

脊損病人與其家屬首要受益,自然不在話下。其次,政府也受益,以美國為例,一位脊損患者從受傷到終老,政府平均需花費200萬美元來照顧他。很多人不知道,幹細胞研究一旦有所突破,也能應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神經系統損傷與人體血液疾病等其他領域。

由於臍帶血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神經細胞,幫助脊損神經再生,因此楊詠威認為儲存臍帶血是資源利用的最好方式。「目前全世界只有1%~2%的臍帶血被儲存,其他都被丟棄了,」楊詠威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臍帶血收集的行列。

今年,楊詠威將與永生臍帶血銀行合作,進行第一代幹細胞人體試驗,永生臍帶血銀行曾在台灣成功協助十七例臍帶血移植個案。

超人不再站起來,是楊詠威心中永遠的遺憾,也更感受到時間對脊損患者的破壞力。他說,雖然超人李維來不及享受幹細胞研究成果,然而許多人還在等待。

楊詠威(Wise Young)

出 生 1950年生出在香港

學經歷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美國凱克神經科學中心計劃負責人。

成 就 1990年,發現「甲基類固醇」在脊髓損傷初期施用,可以保 存20%的神經功能。

2001年,獲《時代》雜誌評選為美國科技醫學傑出人物之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