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CDMO在生技產業爆紅,許多廠商紛紛投入CDMO市場,製藥業的保瑞(6472)、台康生(6589)、永昕(6550)等公司皆加速布局。但究竟CDMO是什麼?為何被稱為「生技業的台積電模式」?
根據調研機構Frost&Sullivan的報告,全球CDMO市場2020年產值為555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將突破10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14%,高於全球醫藥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5.7%。
生技股王保瑞靠著快速連續併購,發展CDMO,公司規模三連跳,2022年全年營收更突破百億大關,達103.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也較2021年大幅成長逾110%,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8月底,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2023)將CDMO列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可說是台灣生技業全面往CDMO前進。
有「生技界的張忠謀」之稱的前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育世博董事長楊育民更在BTC中呼籲,台灣應該朝向「以研發創新為本」的生技產業和CDMO,才能把握疫後資本市場的黃金交叉。
到底什麼是CDMO?台廠發展CDMO又有哪些機會與優勢?
Q1》究竟什麼是CDMO?
CDMO,全名為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簡言之,是藥品研發完成後,後續開發、製造、裝填等程序,可說是生技業中下游的製造鏈。
Q2》生技業為何需要CDMO?
生技產品的風險高且研發時程長,以製藥業來說,台康生技董事長劉理成便提到,新藥研發的成功率約10%,也就是嘗試十種配方後,最終可能只有一項成功落地。而從臨床一、二、三期試驗到真正取得法規認證,「常要花個十年才能完成。」
在新藥風險高又時程長的研發特色下,大藥廠多半會將資源集中在暢銷藥(blockbuster)、新藥研發,將中後端的開發與製造委外負責,以降低成本,並集中能量於研發新藥。
常見模式是由藥品上市持有者(MAH)完成藥物研發後,將接下來的臨床試驗、藥品製造與包裝等環節外包,讓CDMO公司負責開發製藥廠產能,提供多種製造需求。
而台廠之所以對CDMO模式趨之若鶩的主因是:獲利較高,且多半為長期訂單。
劉理成以台康生為例,今年台康生接到日本客戶的CDMO訂單,為期六年。而從商業策略來看,劉理成認為CDMO從愈前端切入愈好,因為前端服務能取得更多客戶,客戶基礎愈大就代表接單機會愈多。
而生技股王保瑞靠著CDMO和全球銷售雙引擎,帶出營運成長佳績,是目前台灣CDMO業務量最大的製藥公司。
Q3》CDMO是生技業的「台積電模式」?
台灣民眾對半導體產業較為熟悉,因此有人以台積電業務來比擬,將CDMO稱為生技業的「台積電模式」。
台積電受輝達、AMD、聯發科等半導體設計公司委託,再根據客戶需求,做晶圓設計與代工。而生技業的台積電模式,就是指生技業把研發與產製分開,由研發端下單給產製端來製造藥品。
不過,劉理成卻不認為生技CDMO可稱為台積電模式,「兩種產業的操作和經營模式非常不一樣。」
而醫材公司久方生技的副總經理王俊傑也提到,生技產品研發的時間軸和產品規格,都與電子業大不相同,藥品很難像iPhone一樣每年迭代更新。
Q4》台廠投入CDMO有哪些優勢?
▋中美關係、資本市場:
在BTC演講中,保瑞藥業董事長盛保熙提到,2023年中美貿易戰、全球市場低迷以及台灣資本市場活絡,正是台灣生技業的大好時機。劉理成也認為,中美關係緊張是台灣生技廠可把握的機會,因為有些原本中國廠商承接的CDMO訂單,或許會轉單給其他區域廠商。
▋台灣產業特色:
久方生技副總經理王俊傑則從產業特色,來談台灣跨入CDMO市場的利基。
王俊傑認為,台灣生技業具備五大特色,包含:產業供應鏈完整度高、人才知識技術高密集、醫療水準備受國際認同、國際法規同步率,以及台灣文化的高彈性。這五項特色讓台灣生技業能切入國際CDMO市場,在全球供應鏈占據一席之地。
Q5》台灣製藥大咖的CDMO布局
▋保瑞:
保瑞近期在CDMO業務的重點專注在眼藥市場的新藥代工業務,保瑞藥廠是台灣第一座經美國FDA查廠通過之眼用處方藥製造廠,目標市場在台灣、美國,多家CDMO客戶洽談中。
保瑞近十年來,併購日本衛采台南廠、聯邦制藥、美國Impax旗下的益邦製藥竹南廠、GSK加拿大廠、伊甸生醫,再併購安成藥、晨暉生醫,靠著CDMO獲利超過一個股本。而保瑞CDMO的藥品種類,也從小分子藥,擴充到蛋白質藥物。
▋台康生:
台康生今年CDMO取得日本大客戶為期至少六年的長期供貨合約,更在10月初與聯亞藥(6562)合作,受託生產聯亞藥所研發的短效型紅血球生成素UB-851生物相似藥。
由於CDMO全球市場需求大成長,目前台康生亦啟動併購計畫,有多家正洽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