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6年全球暨主要地區經濟態勢,可以貿易擴張增溫、經濟維持溫和成長概言之。據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最新預測,200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4%,與2005年的3.4%持平;另外,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官方預估,在貿易關係深化下,全球貿易量成長將分別由2005年的6.2%、7.3%,提高為2006年的7.0%、9.1%,預期外需貢獻將增加。
美國雙赤字,德國成長加速
2006年美國經濟趨勢,依然延續2005年走勢︰充沛流動性支撐內需,消費是成長主要驅動力。預估經濟成長率約3.3~3.5%,雖然比2005年低了一點(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預測2005年3.5%,2006年3.4%),仍高於三十年來的長期平均值3.1%。
至於美國經濟隱憂,包括投資和儲蓄占GDP的比重缺口差距日巨,有嚴重雙赤字問題,仰賴外國資金融通國內儲蓄不足;再者,近年來美國房價過熱,上漲速度令人擔心會不會泡沫化,尤其領先上漲的澳洲、英國房價已有趨緩現象,如果聯邦資金利率續升至4.5%以上,對房市、股市將有不利影響。
歐元區經濟態勢,2006年應該還是維持穩定復甦,且較2005年小幅成長。
另歐元區因通膨壓力上升,歐洲中央銀行(ECB)已經在2005年12月1日提高再融通利率一碼,往後會不會再提高?期貨市場上的資訊認為會再繼續,不過因歐洲的經濟成長相對於美國不是那麼亮麗,所以值得觀察。
歐元區中有一個國家不能不特別拿出來討論,就是德國,畢竟它是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根據歐盟統計局等多個官方機構預測結果,2006年德國經濟成長是一種加速狀態,因為出口動能恢復,成長率最近超過10%,帶動工業生產及信心指數趨勢向上,相信只要女總理梅克爾能夠穩住政治局面的話,經濟前景看好。
日本露曙光,中國出口旺
日本經濟趨勢則是國內需求回升優於預期,可望逐漸擺脫通貨緊縮。日本銀行預測2006年成長率為1.8%,雖然不是很高,但日本在經歷失落的十年時曾經發生多次負成長的現象,之後自2003年開始,就沒再經歷過負成長的悲慘局勢。不管是製造業或全產業,根據國際上相當重視的資訊日銀短觀(短期預測),2006年都出現久違的前景看好預測。
除了經濟漸露曙光,消費者信心也持續改善,據日本內閣府資料,有好一段期間已經超過2002~2004年平均值。2004年日本出口有非常亮麗的成績,雖然之後趨勢往下,但到2005年10月出口年增率仍有8%水準,維持溫和成長。2006年日本最令人關注的,是到了4月新會計年度開始的時候,日本銀行會不會宣布中止零利率作法,這對投資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指標。
2006年中國經濟趨勢,是在出口仍暢旺中,強化內需。2005年經濟成長率超過9%,國際主要預測機構都認為2006年成長至少在8%以上。中國經濟強勁成長,自2005年起有一個重大結構改變,9%的經濟成長率中有近一個百分點是由國外淨出口貢獻促成,在國內投資成長趨緩,進口成長下滑下,貿易順差及資本流入加速外匯累積,外匯存底接近8000億美元。
但因中國人民銀行採取沖銷干預政策,因此中國貨幣供給增加率卻趨勢向下。中國食品價格回穩,消費者物價上漲趨緩,但中國為重要原物料進口國,進口物價仍然偏高。
台灣消費略增,投資增溫
200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較2005年的3. 8%略佳,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為4.08%,主要經濟機構多認為成長稍為加速,但逐季趨緩。台灣景氣領先指標在2005年第一、二季曾連續下降,第三季反彈;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上升到5.2%左右,反彈時間至多九個月。依台灣過去景氣循環的經驗,不可能有這麼短的復甦,僅可說是大循環中的小循環,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大循環中的小循環?主因在這類循環中發生重大的政經事件。
其實台灣這一波(第十一次)的景氣循環持續時間很長,期間發生SARS疫情,與第七次循環期間蔣經國總統逝世或第五次循環期間中美斷交等之走勢相仿,呈現大循環中的小循環現象,即於第二波高點下降後,再次反彈然後趨緩。
由於當前景氣反彈力道不夠強勁,失業率仍逾4%,實質薪資尚呈負成長,使得民間消費不易大幅增加。
但民間消費具有相當程度的慣性,預測2006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3.18%,略高於2005年之3.15%。民間投資在2004年成長達31%,2005年下半年資本設備進口轉為衰退,但隨景氣反彈與外需增強及比較基期低,預測2006年可逐步增溫。
對外貿易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一大動能,由於2005年下半年新台幣對美元明顯貶值,使得外銷訂單與出口年增率表現得不錯,如果新台幣不明顯回升,加上全球貿易溫和擴張,相信2006年外銷訂單與出口年增率能夠維持。
物價方面,國際油價雖維持高檔,唯漲幅預計較2005年明顯縮小,加以2005年連續風災墊高比較基期,預估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可望由2.3%縮減至2006年之1.4%。(浦美寧整理)
2006全球經濟的挑戰
1. 美元匯率的走向:依IMF預估2005年美國經常帳赤字將達7590億美元,且仍持續惡化中,若未來美元走勢逆轉,將造成新台幣匯率波動,進而衝擊我出口競爭力。
2. 國際原油的價格:卡翠娜(Katrina)颶風造成的油價波動雖已緩和,惟因設備投資非一蹴可幾,短期內供給仍不易大幅增加,備用產能仍然偏低。
3. 禽流感的不確定性:近期禽流感感染地區逐漸擴大,以2003年SARS造成該年第二季經濟成長較行政院主計處原預測降低近三個百分點以觀,若禽流感發生人傳人案例,亦將嚴重影響全球與台灣之經濟活動。(甫美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