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如何改變世界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6-01-05

瀏覽數 15,300+

中國如何改變世界
 

本文出自 2006 / 1月號雜誌 窮人商機崛起

中國的興起,是一個與上個世紀試行共產主義規模相當的社會實驗。十年前,中國仍實施價格管制、人民不能自由行動、車子和電話尚不普及,且沒有中央銀行。

二十五年前,中國非常向左靠攏,這讓前蘇聯老大哥看起來相當開明,與毛澤東相比,赫魯雪夫看起來好像是雷根、布里茲涅夫及柴契爾的混合體。但在不到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改革中,鄧小平以最短的時間,改善最大多數人的生活,這是史上從未有人做到的事,未來可能也難有人望其項背。

中國將繼續維持這路線嗎?沒人知道。有幾代中國人曾適應了共產主義,現在卻身處於世界最活絡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已經造成巨大的社會和心理錯亂;預言這將不會出亂子是不合理的。1989年發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險些使社會失序,但鄧小平以一人之力將其導回正軌。我認為中國的腳步將只會搖晃,但不致傾倒,而她的影響將會使許多人驚訝。以下是幾個表面上的原因。

經濟:衝向「已開發」

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WTO)的幾十年間,專家預言,中國將有生產世界一半貨量的生產力。為了產出這些貨物,中國也將消耗世界一半的自然資源及一半的能源;世界上每一架飛機或貨船都將拜訪中國的機場或港口;我們所用或看到的一半物品將會標明「中國製造」。

2001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國。這相當反常,但可見的未來,中國將會維持第二名地位。未來十五到二十年間,中國將會有世界規模第三大的股市,僅次於美國及日本。

幾年前,世界上很難叫出一家中國企業的名字。現在中國企業已站上世界舞台,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 China)、聯想電腦(Lenovo Computer)、海爾家電(Haier)和華為科技(Huawei)等。他們將在海外擴大發展,首先將瞄準天然資源公司。中國國內市場的龐大需求已夠發展出國內品牌,未來更將成為世界品牌。

只要中國改善其基礎建設,她將與美國和法國等熱門旅遊國家競爭世界觀光客。海外市場也已發現中國旅客數量之外的消費能力;在香港,每位中國旅客的平均消費遠超過他國旅客。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政治:讓東西文化共存共榮

另外,中國的興起伴隨著一些不明顯但重要的地域或全球因素。中國是一個國外援助捐贈者,慈善行為因為中國暴發戶出現而產生。這些設立規則的國際性組織從前被已開發國家支配,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這種權力將會被分享。這一次,開發中國家將會被重視。中國也能成為發展不完全經濟體系的榜樣,中國自身的成功故事將比西方教條更有激發力和說服力。

中國在政治方面可以與美國同一陣線,扮演促進世界和平的有力角色。但讓中國達到此目標的唯一障礙就是美國,處理北韓問題就是一例。2001年到2002年間,布希當局把中國視為敵人;911事件後,美國瞭解她需要中國的合作。讓我們期待美國將不會再重蹈視中國為敵的覆轍。

中國的興起蘊含更廣的意義。兩個世紀以來,人類奪取了中國人的才華和智慧結晶;現在中國人已占全球人口的21%。他們不但將充實世界的科學和工程面,更將豐富文化、音樂、視覺藝術、設計和電影製作等領域。

最後仍要注意的,只有中國興起能表現東方文化的復興。二百五十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進步的國家。全球化招致其衰落,同時西方卻因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及殖民主義而如日中天。世界從未見到東西文化同時並存;但現在這將發生。並非代表文明世界的崩潰,而是人類將有機會見到東西文化不但共存,並且豐富彼此內涵。

我們正站在人類文明新篇章的邊緣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政治領導者決定未來我們要走的大部分路徑。美國總統則更有這種決定性的影響力;當然他不能獨自決定,要不然就會使世界失序。這是布希總統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本文摘自2002年3月北京舉行的城市集團亞太領袖會議的演講;作者為香港恆隆集團主席,毛星云翻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