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8-11-15

瀏覽數 11,250+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本文出自 1988 / 12月號雜誌 第030期遠見雜誌

對中共,不應有「浪漫的憧憬」;對中國,則應有歷史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要把中共的中國轉化成中國人的中國。

一、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

中國不屬於共產黨,也不屬於國民黨;正如美國不屬於民主黨,也不屬於共和黨。

中國是屬於中國人的,正如美國是屬於美國人的。任何政黨仍然要把「黨」與「國」畫上等號,視為一體,那是遲早會被時代潮流所沖毀的落伍觀念。

民國成立以來,由於一直缺乏推行民主政治的環境,「民主」從未在中國的土壤上生根。在列強凌辱,烽火遍地下,知識分子對民主思潮的鼓吹,只能激起一些浪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及善良的中國人民,幾乎沒有選擇地只能生活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治理之下。

二、經濟比賽已經有了輸贏

不幸中的大幸是:這兩種不同方式的治理,經過四十年的實驗,產生了世人共知的截然不同的結果。

由於這一實驗產生了這樣顯著的差異,因此,筆者近年來認為:從中國的利益,而不是從「黨」的利益出發,海峽兩岸仇視性的「競爭」應當宣告終結。代之而起的應當是和平性的競爭與互補性的合作。

超越在前的台灣,應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來幫助落在後面的大陸。對大陸,再誇耀台灣的經濟成就已經沒有意義。經濟上的競賽已經有了輸贏,台灣要追趕的是日本與歐美國家。

三、歷史的責任

今天海內外中國人所面對的一個活生生的事實是:當前的中國大陸是在中共統治下的;在「四個堅持」下,中國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共產中國。這一事實也許會得到四千多萬共產黨員的支持,但大陸上另外十億中國人民,台灣近二千萬中國人以及海外數千萬中國人是想極力改變的。

要推翻一個政權,在沒有民主的政治體制下,幾乎都靠流血的革命。在大陸的現況下,雖然因為政策錯誤或權力鬥爭,黨內的領導班子時常更換,但看不出共產黨本身會有被推翻的可能。因此,只有另一個可能的途徑--和平的轉變。

要以和平方式來轉變一個政黨的教條、意識型態、組織結構、政策綱領,即使在歐美國家也難;要轉變共產黨當然是難上加難。但近年來戈巴契夫在蘇聯英雄式的重大改革、鄧小平在大陸勇敢的經濟改革,以及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前朴後繼地改革,卻初步證明「和平的轉變」不是一條毫無希望的死胡同。

在蘇聯及大陸,領導階層是在改革中。其改革的動機顯然是來自人民的要求與外在的壓力。歐美國家正在熱烈辯論:他們應否以更多的資本、技術、貿易、貸款來幫助戈巴契夫的「開放」與「重整」。

面對中共,歷史的責任對國民黨而言,就是在目前無法取代大陸共產黨政權情況下,要匯集海內外一切力量,來轉化共產黨的政策,使中國有一天能變成中國人的中國。只有到那一天,國民黨才能減少它對大陸人民的虧欠。

四、中國人的願望

要讓中國成為真正屬於中國人的中國,不論那一個黨執政,都必須要滿足中國人的願望。在貧窮、落後、懦弱、專制的歷史枷鎖下,中國人的願望就是要: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在法治與人權保障下,人民享有投票、言論、遷移等自由,不再有政治迫害的恐懼。

--在市場運作與中產階級形成下,人民不再有貧窮的恐懼。

--在重視專才及提高教育水平下,人民不再有愚昧的恐懼。

--在重視個人意願及家庭倫理下,人民不再有被鬥爭的恐懼。

--在足夠(不是過多)的國防力量下,人民不再有被列強欺凌的恐懼。

五、我們能做的

在台灣及海外地區的中國人應當做的,就是透過各種方式,讓這些中國人的願望逐步成真。

在當前海峽兩岸仍然對峙,而又有一些解凍跡象時,筆者認為政府該立即允許的,民間可以做的,應當包括:

--擴大探親範圍,進一步允許觀光,包括一般性公務員如教師、教授等。也應當有選擇性地准許大陸人民來台短期訪問。

--不僅允許台灣的專家學者去大陸參加學術會議,也應當允許大陸的專家學者來台開會。

--文化交流與學術交流(如體育、音樂、藝術、學術著作交換等)宜加快進行。台大學生要在香港與大陸的大學生敘談,不應阻止。

--允許雙方資深記者與編輯相互採訪、報導。

--貿易與投資,在廠商充分瞭解其自身風險下,不宜過多限制。

--透過民間基金會資助,向大陸的大學及圖書館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書籍、雜誌、錄音帶等,讓大陸人民瞭解「台灣經驗」。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上面這些措施如果產生積極效果,可以再進一步考慮低利貸款、技術協助、農村改革、建立共同市場等建議。

在可預見的將來,北平仍不會放棄「四個堅持」,台北也不會放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做為一個中國人,不願意看到永遠分裂的中國。只希望當雙方仍然堅持各自政治立場時,能夠把中國人民的利益放在黨的利益之上,讓雙方的民間交流能持續而擴大,逐漸縮短各種差距,特別是相互認知上的差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