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特斯拉電動車霸主地位鬆動?歐日韓系品牌崛起,強勢搶進台灣市場

郭逸
user

郭逸

2023-09-07

瀏覽數 8,600+

隨著技術成熟,歐系、日系、韓系品牌電動車相繼上市,強攻特斯拉的弱項,消費者選擇更多元,也為特斯拉帶來銷售壓力?Photo by Milan Csizmadia on Unsplash
隨著技術成熟,歐系、日系、韓系品牌電動車相繼上市,強攻特斯拉的弱項,消費者選擇更多元,也為特斯拉帶來銷售壓力?Photo by Milan Csizmadia on 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特斯拉引領電動車發展,傳統車企也不遑多讓,紛紛下重本研製電動車。隨著技術成熟,歐系、日系、韓系品牌電動車相繼上市,並且強攻特斯拉的弱項,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同時也為特斯拉帶來銷售壓力?

「又順、又穩、又環保!」2020年購入特斯拉(Tesla)的李小姐,對特斯拉的電氣性能、行駛穩定度與舒適度讚不絕口。

事實上,早早佈局電動車市場的特斯拉,可說是電動車的代名詞,近幾年的年銷售量穩居冠軍。根據市調公司MarkLines公布的資料,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約726萬台,特斯拉就賣了126.8萬台,市占率達17.5%。

其中,台灣的電動車市場更是特斯拉天下。監理所資料顯示,台灣2022年的電動車總銷量是創新高的1萬6120輛,在這個「電動車元年」,特斯拉賣出1萬1575輛,占比超過七成。

但特斯拉寡佔的板塊,似乎正在悄悄鬆動。行銷科技公司艾得基客(adGeek)運用台灣最大汽車專業內容網站「U-CAR」的資料庫,發現特斯拉不再是電動車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歐系、日系、韓系車款同步瓜分戰場。

韓系電車品牌崛起,還有世代因素?

艾得基客指出,消費者在U-CAR網站上瀏覽特斯拉的資訊時,除了常與賓士(Mercedes Benz)、BMW等歐洲電車比較,較易入手的韓系電動車款如現代(HYUNDAI)、KIA,也成了消費者考慮的車款。

正打算買第二台電動車的李小姐就說,歐洲和日、韓的車廠這幾年陸續推出新款電動車,外型、尺寸和內裝其實都優於特斯拉,她對KIA、現代等韓系品牌特別有興趣,「因為韓國車充電特別快。」

「的確,現代、KIA等韓系車款的電氣性能已經超越特斯拉,標榜充電到80%不用20分鐘。」艾得基客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建銘說,韓系品牌還主打小家庭,車輛在戶外充電,車內可以「一鍵躺平」,打中年輕夫妻的需求。

較易入手的韓系電動車款如現代(HYUNDAI)、KIA,也成了消費者考慮的車款。圖為HYUNDAI Ioniq 5,取自Photo by Hyundai Motor Group on Unsplash

較易入手的韓系電動車款如現代(HYUNDAI)、KIA,也成了消費者考慮的車款。圖為HYUNDAI Ioniq 5,取自Photo by Hyundai Motor Group on Unsplash

他不諱言,台灣消費者過去對韓系車款印象不深,甚至因國家情結產生「反感」,但年齡層介於30歲至40歲的世代,從小接觸韓劇、K-POP,「世代轉移,韓系車輛反而變得熱門。」

不僅如此,韓系品牌為了擺脫「傳統韓版」的車輛外裝,特地將設計中心移師歐洲,設計風格改走前衛、二次元科技感,也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從艾得基客的趨勢報告中也能得知,2022年在U-CAR網站上的流量數據中,現代的「Ioniq 5」、KIA的「EV6」都擠進前五名,顯然備受消費者關注。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購車需求很細,特斯拉弱項遭攻破?

非特斯拉品牌之所以逐漸突圍,陳建銘認為,傳統車企過往還在思考「如何產製一輛電動車」,如今生產技術成熟也有能力量產,就會回到「品牌戰」,鎖定消費者需求「對症下藥」,而特斯拉的「外型、內裝、品質」等三個弱項,就是傳統車企強攻的重點。

另外,歐系的賓士、BMW、Volvo聲量也逐漸攀升。陳建銘舉例,賓士訴求品牌價值,傳達消費者「我們是一台『賓士』的電動車」,其他如BMW主打底盤與豪華風格、Volvo主打安全配備等,行銷重點都回到品牌給消費者的傳統印象。

U-CAR汽車網站創辦人陳鵬旭也提到,汽車消費者的需求被切分得很細,舉凡外觀、尺寸、用途等等,而迎合消費者需求並引領購買意願,就是傳統車企的強項,非特斯拉品牌的聲量與銷售量才會漸增。

專家:台灣有兩大電動車發展優勢

最新統計,台灣2023年1月至8月已賣破1.6萬台電動車,超越去年全年銷售量,陳鵬旭觀察發現,特斯拉銷售比率為53%、非特斯拉47%,「比例上來看,已經快要五五波了。」

也就是說,各大品牌積極搶客,台灣電動車市場煙硝味十足。

其實這有助於台灣的電動車市場放大規模,陳鵬旭也信心十足地說:「台灣是全世界最適合使用電動車的國家。」

他認為,台灣有兩大電動車發展優勢。其一,台灣電網覆蓋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容易設置家庭用充電樁,搭配都市或人口集中區域的快充站,完善的充電管道,可以消弭電動車使用者最擔憂的「里程焦慮」。

其二,台灣氣候環境宜人,氣溫不會太過極端,而電動車內裝最重要的「電池」,在嚴寒或酷暑中,性能容易衰退,車輛壽命相對減低。

這幾天,BMW、賓士相繼在慕尼黑國際車展發表全新車款,軟硬體、續航力都直追特斯拉,不僅吸睛,更為下半年的電動車市再掀高潮。

動輒百萬元的電動車是「高檔耗材」,也是全球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的重要指標,各大車廠無所不用其極研製、行銷,在可以想見的未來,街道上的電動車將不再只有特斯拉,千億美元的汽車工業產值,也會持續擴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