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今(14)日召開第二季法說會,近期因傳出再奪下輝達(NVIDIA)GPU基板大單,AI議題備受討論。此外,電動車新事業、夏普營運改善等,也都有了新進展,本文帶你一次掌握法說重點。
鴻海今(14)日召開第二季法說會,本季合併營收1.3兆元,季減11%、年減14%。三率部分,毛利率6.41%,季增0.37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2.37%,季減0.4個百分點;淨利率2.53%,主要受惠業外投資,季增1.65個百分點,EPS回升至2.38元。儘管第二季屬傳統淡季,仍繳出三率雙升成績。
近期AI伺服器話題依舊熱門,鴻海因傳出再奪下輝達GPU基板大單,相關議題在法說會上備受討論。此外,外界也關注鴻海電動車新事業、夏普營運狀態等進展,以下為本次法說幾大重點。
重點一》AI伺服器提供「一條龍」服務,上游市占逾七成
受整體市況不佳影響,鴻海一改上季預測,將「雲端網路產品領域」全年展望從持平改為衰退。不過,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隨AI興起,大型雲端服務商(CSP)持續成長,AI伺服器接下來需求也仍強勁,以狹義的生成式AI伺服器來說,目前占集團營收不高,但上半年已有200%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鴻海在AI伺服器領域能提供「一條龍」服務。以AI伺服器供應鏈來看,包括GPU模組、GPU基板、主機板、伺服器、機櫃,鴻海是唯一包下各環節的供應商,劉揚偉更透露,目前鴻海在GPU模組、GPU基板上,市占已超越七成。
劉揚偉指出,目前下游組裝競爭者眾多(包括廣達、緯穎、英業達等),獲利相對差;反倒在上游領域,因技術要求更高,能讓鴻海獲得更好的利潤,「我們在上游做得非常非常好,已經是leader(領先者)。」他自信表示。
而以整體伺服器領域來看,目前鴻海仍以品牌客戶占比較多,但劉揚偉也期許未來有機會達成各半占比,尤其鴻海掌握前端地位,加上在威州也設有產能,與北美客戶合作緊密,都是未來發展的優勢。
重點二》20個電動車合作項目洽談中,兩項已投入生產
至於鴻海相當受外界關注的電動車事業,劉揚偉表示,目前集團正與超過10個客戶,討論20個電動車合作項目。其中2項已投入生產,5個則有望簽訂合約。與裕隆合作的Model C車款,也將如期在第四季量產,更多進展也將於10月中科技日上透露。
近期備受矚目的一項合作案,則是鴻海宣布取得德國汽車零件大廠ZF集團旗下子公司50%股權,雙方將在乘用車底盤系統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劉揚偉強調,隨整體汽車產業陷入資金緊俏的狀況,車廠外包趨勢更加明顯,鴻海除了持續與傳統車廠商討合作,透過攜手ZF集團,也能更快切入Tier 1供應鏈,將業務範圍從車用電子擴大到底盤,加速爭取客戶。
在EV軟體部分,鴻海也與輝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透過輝達的自駕平台,搭配鴻海自主研發感測元件,盼能加速進入自駕市場。
重點三》第四季與夏普制定中期策略,盼擴大合作創造雙贏
上季法說會上,鴻海因依比例認列夏普173億元台幣虧損,導致獲利季減68%,EPS跌至0.93元,引發外界譁然,當時劉揚偉則承諾,將會督促夏普提出改善方案,甚至不排除要求夏普調整團隊。
在此期間,劉揚偉兩度赴日拜訪,與夏普高層進行交流。他表示,預計今年第四季(日本財年第三季),雙方將會制定出中期策略,希望可以結合夏普深厚的技術、品牌底蘊,以及鴻海的製造速度、全球布局,創造事業雙贏。
劉揚偉也透露,未來除了在既有的半導體、面板、白色家電事業上繼續合作,電動車也會是選項之一,此外也將協助夏普在印度展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