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上週對史上規模最大的電腦語音電話行動重罰近3億美元,約台幣66.6億。該企業在3個月內,向5億支號碼撥打了超過50億通汽車保固促銷廣告電話,讓許多民眾不勝其擾,甚至可能因此受騙。
「我們一直在嘗試聯繫您,想與您討論延長汽車保固期限。」以此作為開場白的電腦語音來電,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試圖誘導民眾購買劣質的汽車保固。值得慶幸的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8月2日宣告,對實行違法撥打電腦語音電話的一個國際企業,開出高達2億999萬9700美元的罰款,約當台幣66.6億元。
3個月內撥打超過50億通
這項達到史上最高相關事例罰款紀錄的法源依據,是2019年美國國會所通過《電腦語音電話濫用刑事執行與嚇阻法案》(Telephone Robocall Abuse Criminal Enforcement and Deterrence Act,TRACED Act),約束範圍就是涉及詐騙與騷擾等有害內容的電腦語音電話。此次受罰的企業,並未公布名稱,可能是避免變相宣傳,該企業違反多項規定,包括未經同意撥打電腦語音電話、未經書面同意進行電話推銷、未在通話開始時表達來電者身份,以及未提供來電號碼讓人們得以不再接聽相同來電等。
根據電腦語音電話攔截和分析公司YouMail的調查,2022年美國人共接到超過503億通電腦自動撥出的語音電話;美國消費者法律中心(National Consumer Law Center)也指出,美國人接聽不必要的電腦語音電話,每年損失300億美元,其中包括被詐騙而直接損失的金錢,以及因接聽電話而付出的時間成本等。
針對不堪其擾、暗藏騙局的AI語音電話機器人,FCC循線調查,發現一個國際企業2021年時,3個月內撥打超過50億通電腦語音電話,給超過5億支號碼;並使用超過100萬支不同的來電號碼,試圖偽裝電話來源,誘使受害者接聽電話。
該企業進行這類違法行徑已存在多年,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他們以Sumco Panama、Virtual Telecom、Davis Telecom等多個名義經營,並扮演民眾與汽車保固銷售人員的中間人,讓銷售人員得以透過虛假和誤導性的方式,推銷劣質汽車保固服務合約,該企業也從中獲利數百萬美元。FCC執法人員匿名接受CNN電視台採訪表示,「非法電腦語音電話的數量非常多,是我所見過最複雜的操作。」
2022年,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總檢察長約斯特(Dave Yost)對與該企業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提出訴訟,FCC進而要求美國所有語音提供商停止為該企業服務,其中兩位主要參與者考克斯(Roy M. Cox)和瓊斯(Aaron Michael Jones)也被終生禁止進行電話推銷。FCC表示,此舉讓非法的電腦語音電話數量減少了99%。
台灣電信加入詐騙電話語音警示
台灣在2022年底也出現類似作法的詐騙案件,詐騙集團用AI語音機器人打電話給民眾,並從民眾的回應中篩選可能上鉤的人,進一步傳送投資詐騙訊息。當時有40人報案,損失達1億元,當中有人受騙高達2300萬元。這也是台灣警方首次查獲詐騙集團運用AI語音機器人犯罪的案件。
為對抗愈來愈巧妙難辨的電話詐騙,日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攜手電信業者,規劃「固網國際來話語音警示服務」,在民眾接通境外來電前,加入「請注意,這是國際電話,小心詐騙」語音警示。此功能目前已於中華電信上線,預計10月時5家電信用戶都可使用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