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IBM等其他老大哥,忙著支配世界時,蘋果想的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i蘋果》作者卡爾頓(Jim Carlton)點出蘋果電腦骨髓中的性格。
因為不忙著支配,蘋果電腦近來在許多領域,以結盟代替研發,迅速壯大自己的實力。
談判桌上,看的還是雙方籌碼。這兩年來的表現,就是蘋果的最佳籌碼,光是今年上半年iPod又再賣出一千多萬台,而在美國線上音樂市場,蘋果也有八成多的市占率。在音樂市場獨領風騷,讓蘋果很有談判的條件。
結盟一 與MOTO共推手機
蘋果最火紅的iPod,有可能在一夕間被取代。美國《BusinessWeek》於今年4月報導,隨著MP3手機效能不斷提升,在歌曲容量與電池續航力都進化後,很可能成為「iPod Killers」,擊沈iPod。
攻擊也許是最好的防禦。蘋果電腦在9月,與摩托羅拉(Motorola)共推手機上市。這次的結盟中,蘋果電腦貢獻的是音樂管理軟體iTunes;全球第二大的摩托羅拉包辦手機的設計與製造。銷售方面則是由全美最大無線通信商Cingular Wireless公司負責。
善用結盟,蘋果僅負責軟體,即跨足手機業。
不過也有人比喻,MP3手機的推出,可能是顆「毒蘋果」,將威脅iPod的銷售。蘋果電腦亞太區行銷經理楊應勇則指出,如同照相手機,其取代的是較低階而非高階的數位相機,MP3手機也難取代專門機種,如容量達40G的iPod。
整合,也不是消費者的唯一考量。楊盛勇指出,手機與MP3結合,看起來似乎很方便,但iPod之所以掀起全球狂熱,時尚外觀與品牌經營功不可沒,訴求「簡單」聽音樂,更是打動消費者。
結盟二 低價向三星進軍火
降低成本,無疑能提升競爭力,尤其當成本降低40%時。美國《BusinessWeek》日前報導,蘋果電腦與三星(SAMSUNG)達成協議,三星將折價四成,供應iPod快閃記憶體。
《BusinessWeek》指出這是筆雙方互惠的交易。低成本將可使蘋果繼續在MP3市場中所向無敵;而三星在記憶體產品上毛利率甚高,縱使折價四成,在取得蘋果每季數百萬台的訂單後,仍是有利可圖。
利益交換,讓蘋果電腦不需花大錢建造工廠、擔心產能等問題,卻能以低價購得關鍵組件,再現結盟價值。
結盟三 與死對頭微軟結盟
利益當前,縱使是死對頭,也要與之結盟。在電腦市場上,被微軟(Microsoft)打得只剩兩個百分點的蘋果,在經營線上音樂時,並未將關鍵軟體iTunes局限於蘋果自身的作業系統,是蘋果少數也可在微軟系統中作業的軟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蘋果電腦市占率雖被打得只剩2%,但卻利用微軟98%的占有率,一起推廣iTunes;推出後,兩年賣出五億首歌曲。
不過,另一個關鍵在於,野心勃勃的微軟能從這樣的「合作」中得到什麼好處?微軟會不會乾脆封殺iTunes,自己下場玩?
資策會MIC研究經理周樹林指出,微軟要封殺iTunes,技術上是可行。不過微軟強項在於工作用軟體,並非蘋果炒起的娛樂軟體;iTunes在微軟作業系統中發威,正可供微軟學習,迎接工作與娛樂軟體匯流的趨勢。
與敵人98%的占有率結盟,蘋果電腦在這次的「合作」中,顯然大占便宜。
結盟四 拋棄IBM擁抱Intel
如何提高蘋果電腦2%的市占率?提高效能、降低售價都是方法,這兩個方法,也促使蘋果與英特爾結盟,拋棄自1990年代就開始合作的IBM。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最佳新伙伴」來形容蘋果與英特爾的結盟。對蘋果而言,採用英特爾的微處理器,將可解決目前耗電量高、晶片過熱的問題。
價格對蘋果也頗具吸引力。拓墣產業研究所經理楊勝帆分析,採用英特爾的晶片,預計每台電腦將可省下約50美元,對正推廣低價電腦的蘋果來說,難以抗拒。目前蘋果最低價的電腦僅為499美元。
雖然死忠支持者認為,蘋果創辦人兼執行長賈布斯(Steve Jobs)與英特爾合作是投入「黑暗勢力」(dark side),有違蘋果的傳統;但對曾經因財務狀況不佳,而被驅逐出蘋果的賈布斯而言,提升實力以增加業績,或許才最重要。
每年只領取1美元薪資的賈布斯,正以最務實的態度,打開心胸與各家大廠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