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美國白宮住進史上首個非裔第一家庭,蜜雪兒(Michelle Obama)也從一名住在芝加哥的小女孩,成為步出白宮的第一夫人。不過,她從小從父親與母親身邊學到的人生道理,跟著她一輩子,也讓她成為不一樣的第一夫人。
現年59歲的蜜雪兒,1964年生於芝加哥南區,住在小公寓裡。從小,父親弗雷澤(Fraser Robinson)、母親瑪麗安(Marian),就以愛與尊重扶養她與哥哥克雷格(Craig)。
弗雷澤在蜜雪兒年幼時就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她看著父親逐漸不良於行,隨著病情惡化,使用的工具從手杖變拐杖,再換成代步車和一輛裝滿扶手的廂型車,卻仍每天準時到自來水廠工作,對身體的病痛一笑置之。
跌倒了,也要爬起來繼續前行
「一個成年男子的身軀墜落地面,會發出雷鳴般的動靜──那是你永遠忘不掉的情景。」看見弗雷澤跌倒,幼小的蜜雪兒和克雷格會用身體撐起父親,幫忙撿回他的眼鏡和枴杖。
弗雷澤儘管沒陪著蜜雪兒長大,他的聲音卻始終陪伴著她。她在2023年的著作《我們身上有光》(The Light We Carry)提到,父親的多發性硬化症,為她的人生帶來重大啟示:「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往前走。」
除了父親,成長過程中,母親瑪麗安更總是傾聽她和克雷格的發言,並給予不帶評價的回應。例如,她會理性對抱怨老師的蜜雪兒說:「妳不需要熱愛老師,她也不必喜歡妳。但她精通數學,而妳需要學會它,因此妳或許該去學校跟她學好數學。」
「巴拉克就是我的家」
在家人的支持與悉心陪伴下,蜜雪兒從普林斯頓大學及哈佛法學院脫穎而出,並進入盛德法律事務所(Sidley & Austin)擔任律師。這裡,便是她與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相識及熱戀的起點。
不過,歐巴馬的成長背景與蜜雪兒截然不同。歐巴馬雙親在他兒時離異,父親是肯亞人,母親是印尼人,他則由長年住在夏威夷的外婆撫養。
當歐巴馬首次邀蜜雪兒去夏威夷探訪外婆等親戚時,她滿心期待的是海灘雞尾酒和浪漫日落,而他卻選擇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與家人相處,這也讓蜜雪兒後來意識到,「在尋找伴侶時,我們想要的是雞尾酒和日落,但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尊重和愛他的家人。」
婚後,歐巴馬陪伴蜜雪兒度過流產陰霾,誕下兩名女兒瑪莉亞(Malia)和莎夏(Sasha)。就像所有夫妻一樣,他們會爭執,她會開玩笑說要把他推下窗,他會反覆問她氣消了沒,他們也曾必須進行婚姻諮商。直到走過30年的婚姻,蜜雪兒堅定不移地說:「巴拉克就是我的家。」
身為父母,歐巴馬和蜜雪兒會為孩子的成長感到喜悅。瑪莉亞和莎夏的童年住在白宮裡,她們在父母卸下8年總統與第一夫人職務後,決定一起搬進一間小公寓獨立生活,並邀爸媽前來探訪。
蜜雪兒與歐巴馬到訪那天,女兒們親手為他們調配馬丁尼。正當他們要將手中調酒放到桌上時,女兒們忽然遞出幾張杯墊,這讓蜜雪兒驚呼,「妳們現在開始會關心自己買的廉價小桌子了,我都沒看過妳們在白宮那張有百年歷史的桌子放杯墊呢!」
高尚的回應低劣的攻擊
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入主白宮的非裔家庭,蜜雪兒最深刻的體悟是:「身為黑人的我們,承擔不起任何差錯。」這樣的處境,也讓所有家庭成員在那8年內,未曾陷入任何醜聞風波。
儘管如此,蜜雪兒仍會受到惡意批評,甚至被醜化為「憤怒的黑人女性」。但她學會先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對事情做反應,「當別人低劣攻擊,我們要高尚回應。你的言行愈高尚,就能去到愈崇高的地方。」
「我們身上有光」
昔日卸下第一夫人光環,撰寫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Becoming)時,蜜雪兒便提到:「現在的我從山頂走下來,要讓所有年輕、出身貧窮、勞工階級,以及無論任何膚色的人知道,若有人跟你說,你不屬於這裡,千萬別聽他們的話。」
今後,蜜雪兒會持續幫年輕人學會如何發掘屬於自己的光。她認為,「我們身上的光」就藏在每個人心中,「當我們開始散發光芒,就找一群要好的人保護它,讓友善的人進入內心,同時也要請有害的人離開。當你的光芒已足以支撐自己,就把大家的光線聚在一起,在光束指引下共同前進,便能看見無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