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釋迦突破輸陸禁令,台東是如何做到的?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3-07-04

瀏覽數 16,600+

台東縣殺出一條出路,釋迦成功再次輸陸。取自Shutterstock
台東縣殺出一條出路,釋迦成功再次輸陸。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狀況下,中國對台灣的農產品禁令,普遍被視為一種「政治制裁」,但在這樣的困境中,台東縣仍殺出一條出路,釋迦成功再次輸陸,長達600多天的禁令出現一絲曙光,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6月20日,壓在台東釋迦農心中的大石終於被搬開,當天,中國國台辦對外宣布,今起恢復台灣釋迦輸入,但也要求輸陸釋迦須來自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與果園。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這一波只有25處果園、3家包裝廠產品,允許再次輸陸。

「這25處果園、3家包裝廠,事實上是我們當時挑選來做試驗點的。」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向《遠見》表示,這是因為當初試點時,並不清楚大陸對台東縣的整改、品質改善能否接受。台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如果大陸可以接受這樣的品質改善作法,接下來就會將相關做法,在全縣複製貼上,目前看來,這樣的整改作法相當成功。

用藥安全、粉介殼蟲,中國最在乎

因此台東現在6月底,已經開班、向包裝廠進行說明會,「台東50家包裝廠,來了43家,非常踴躍,」他開心的說。

過去台灣農產品銷往中國,由於「政治讓利」的關係,對農產品的品質標準較寬,品質不管好壞,全都可以輸往中國。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民眾越來越重視健康,進口食品的安全性,在官方眼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因此全面修正外國農產品輸入標準。

王志輝指出,大陸方面一再強調「他們是一視同仁」,對各地進入大陸農產品的檢驗標準一致,現在的作法,「才是恢復正常」。他說,大陸目前對農產品最在乎的兩件事情,一是用藥安不安全?農藥會不會灑太多?二是有沒有粉介殼蟲?因為用藥不多,蟲可能就會變多,那就必須透過清洗把蟲給清掉,「他們很在乎有沒有一些蟲會混雜了帶過去。」

著眼這兩項關注點,台東縣展開自救計畫。要求農民在田間管理、用藥管理,只有合乎縣府規範的農產品才准予出口。其中產品能否溯源更是關鍵,「因為現在一個貨櫃過去,只要一、兩盒出問題,那整個貨櫃都要打回來,對農民的傷害極大!」只要能溯源,事情發生後就可以找到出問題的那盒釋迦,是來自哪個包裝廠負責清洗的?是來自哪位農民的果園,這樣才能進行追究。「否則像以前那樣,不管A、B、C、D通通送一個貨櫃,到時候出問題那就沒辦法了。」

台東縣展開自救計畫。要求農民在田間管理、用藥管理,只有合乎縣府規範的農產品才准予出口。取自農委會官網

台東縣展開自救計畫。要求農民在田間管理、用藥管理,只有合乎縣府規範的農產品才准予出口。取自農委會官網

另外,台東現在6月底向全縣包裝場進行說明會,讓包裝廠了解接下來的相關規範;這次試點計劃,台東縣找了台東大學團隊,對整體生產流程訂定相關SOP,這套方法,7月也將向農民開班授課,期望讓全縣的農產品都能符合出口中國的品質標準。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自2021年9月20日,中國禁止台灣釋迦輸入後,農委會提出三支箭,一是加強其他國家的外銷、二是增加加工品、三是增加內銷。

王志輝說,事實上第一支箭「增加其他國家的外銷」,大部分還是到香港去,其他國家進口的釋迦量還是很少。第二支箭加工品的部分,台東縣也研發了釋迦冰淇凌、啤酒、餅乾等產品,「但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並沒有那麼普及,所以量也有限。」

首年求品質不求量,讓出口可長可久

因此三支箭中最有效的部分,還是在加強內銷,不過加強內銷的下場,就是釋迦的國內價格不斷低落。他坦言,過去縣府一直向農委會反應,「希望至少能夠恢復與大陸的貿易往來,希望農委會能去談,」但反映了很久,農委會仍強調「希望能夠出口到其他國家去,」出口到大陸這一方面,農委會一直沒有拿出具體的作法。

王志輝強調,農產品出口,確實不能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上,但現狀是,若不談檢疫就可以出口,只有香港及新加坡這兩個市場,星港部分,這兩年量已經出去了,所以問題不大。大家比較在乎的市場,是日本、韓國,甚至美國等國家,「但大部分的國家都在保護自己的農產品,」如果台灣農產品真的要輸入的些國家,唯有農委會有權限跟聯繫管道,跟相關國家的主管機構洽談協商。

雖然農委會強調與相關國家的洽談持續進行,但現階段外界並未看到相關成果,「我們也希望,日本、韓國,甚至美國、中東等地區,能夠談出來,」這樣農民就不需要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上。

目前全台東的釋迦果園約1000處、包裝場約50家,王志輝說,在大陸開放台灣釋迦輸入的第一年,「量的部分不是我們重視的,而是品質,」因為唯有品質確保了,這樣的出口才可長可久,而不是今年急著出口、魚目混珠,「這樣永遠沒辦法讓進口端對我們有信心。」

他認為,這次的農產品禁令,固然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危機,但也可以將之視為一個轉機,讓果農與包裝廠,都可轉型升級,步入軌道。

就如同農產品強國紐西蘭,奇異果生產者雖然眾多,但有效的品質控管,幫助紐西蘭的奇異果建立強大的競爭力,「我們現在就要建立這樣的概念,讓我們的品質能夠做好,出口才能可長可久。」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慢經濟in臺東 屬於臺東的慢靈魂
數位專題

慢經濟in臺東 屬於臺東的慢靈魂

慢經濟在臺東深耕多年,兼具行政效率的「快」,與品味休閒的「慢」,充分體現了在地美學及對自然、人文的尊重。臺東,在「慢經濟」的道路上,共享『慢』所帶來的榮景,讓縣民、外地旅客都能感受到臺東的慢靈魂。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