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加州一直是美國遊民人口最多的州。不僅如此,近幾年人數還猛爆性成長!加州非營利媒體calmatters分析顯示,自2019年以來,加州增加至少15%、約2萬餘遊民,使遊民總數來到17萬餘人。
加州的遊民為數眾多,問題難解。
全美約58萬遊民中,加州的遊民就占了近三成。
遊民以是否住在庇護所,分為有庇護或無庇護,加州約有七成都屬無庇護遊民。
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報告指出,美國每一萬人中,約有18人為遊民;加州卻是每一萬人中,有44人是遊民。
許多遊民甚至是流浪家庭,即全家都是遊民。據統計,加州有近一萬名遊民,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
遊民顯著增加已經影響加州居民日常生活,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民調顯示,68%的民眾認為遊民是大問題。
而且,為何遊民都出現在加州?
房屋不足、成本過高,加州淪為遊民住房地獄
加州房價高得嚇人,約有一半的加州租房者,花三分之一收入在付房租。住房問題也被認為是加州遊民氾濫的主因所在。
而且,加州吸引高科技人才移入,增加住房需求量,並順勢推高房價,更使得住房問題難解。
很多遊民有心理疾病或濫用藥物等問題,需要相應治療。居無定所使治療難以進行,導致惡性循環。
為解決遊民居住問題,加州主要有兩個解決方案,分別是「庇護所優先」與「住房優先」。
兩者都是提供遊民住所,但手段不同:庇護所優先認為先給遊民住庇護所,等遊民適應社會後,才給予住房。住房優先則認為要先有住房,遊民才能解決精神疾病與用藥問題,並適應社會。
現任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致力於「住房優先」方案,大量資源放在增加住房,並停止庇護所的建造與營運。但加州建造住房的緩慢與限制,建造完全趕不上遊民成長速度,甚至因為庇護所關閉,讓更多遊民流露街頭。
2016年,洛杉磯通過HHH法案(Prop HHH),要用12億美元興建近一萬個住房給遊民。但直到2022年,房屋興建仍僅完成3000餘個。
錯誤政策催化遊民成長
洛杉磯興建住房的HHH法案,因成效不彰已引來批評,《紐約時報》2022年10月刊登一篇投書,批評洛杉磯用HHH法案來處理遊民問題,根本是「徹底瘋了」。
此外,諸多政策也被認為助長遊民問題;例如,950美元法案。
950美元政策,源自2014年加州通過的第47號提案(Prop 47),凡是被盜財產高於950美元(約台幣2.9萬元)才可能被認定為重大盜竊,否則都是輕罪,甚至無罪。
該法案導致「零元購」(Zero-dollar Shopping)現象,遊民就算抱著滿滿商品,也能沒結帳就走出店家,店員、警衛,甚至連法官、警察都沒輒。
另外,加州森林湖(Lake Forest)市長佩克諾(Robert Pequeno)認為,加州實施AB109法案,改變監獄制度,使許多犯人假釋出獄,加劇遊民問題。
該法案於2011年實施,規定非暴力、非嚴重罪刑、非性犯罪的加州監獄囚犯,可移到縣監獄服刑,或是假釋,以緩加州監獄擁擠問題。
許多罪犯放回到社會後,開始利用遊民製造麻煩,包括買賣毒品、教唆犯罪等,不僅催化遊民問題,更讓犯罪層出不窮。
層層問題扣合,加州遊民問題難解
事實上,就算解決住房問題,也不見得就能改善遊民問題。
住房優先政策提供精神疾病和藥物濫用的遊民,立即給予永久住房,同時提供心理與毒品治療療程。但獲得住房的遊民不一定想接受療程,也可能為逃避勒戒而拒絕住進庇護所。
此外,修建庇護所,導致當地居民不滿,也增加當地公共管理負擔;缺乏成熟的公共交通設施,導致很多人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塞車通勤。凡此種種,都讓遊民問題難以緩解。
要處理遊民問題,有太多需要考量的地方。
2022年12月,洛杉磯市新市長貝斯(Karen Bass)一上任,就將遊民危機設為緊急狀態,並宣稱要在六個月內,讓遊民消失在街頭。
然而,根據6月29日公布的2023年大洛杉磯遊民統計結果,洛杉磯郡的遊民人數,比去年同時間上升了9%,洛杉磯市則增加10%。
層層問題扣合下,加州要解決遊民問題,目前看來恐怕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