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累計理賠及增資金額,將突破4000億元大關,不要以為產險公司賠完錢就沒事了,後遺症才開始浮現,全民注定都是輸家。《遠見》帶你了解影響層面有多廣?
台灣保險史上「賠最大」的防疫保單之亂,隨著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降級,而暫告一段落。但,後遺症也隨之湧現。
今年以來,許多保險業的業務員接「抱怨」電話接到手軟。和泰保經經紀人謝玲蘭說,「產險一年一約,這陣子通知客戶意外險快到期時,發現保費變貴,有的一漲就是43%,保障內容也縮水了。以前還可以幫客戶找到其他替代商品,現在很難找到了,大家都很無奈,只能聽客戶發牢騷。」
如果你以為這僅是個案而非通案,就太小看「防疫保單之亂」的後遺症了。
產險業者數十年資金賠光
產險業都是靠資本經營,主要財源就是保費。但,一張防疫保單(含疫苗險)從去年元月至今年5月31日,17個月累計理賠逼近2710億元,加上六家產險公司1125億的增資案,防疫保單之亂的代價,飆升至3835億元。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