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喊了多年,似乎只是政府拚經濟的一句口號。比起上海,甚至香港、新加坡,跨國企業投資寶島的腳步,近年來顯得停滯不前。
2004年9月,專攻半導體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的美商新思科技(Synopsys),宣布同時在台北與新竹兩地,設立亞太營運中心與亞太研發中心。
逆流押寶台灣,新思頓時成了外商中的異數。
「我是一個有機會就不放掉的人,」新思科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葉瑞斌回憶說,從2002年開始,為了爭取總公司高層的青睞,他遠赴美國加州總部,做了無數次簡報,也動用不少個人「政治資源」。
在長達一年半的遊說過程中,身段柔軟的葉瑞斌,秀出昔日業務員的推銷手腕,一再向新思決策階層強調,台灣IC設計產業在全世界的重要地位,他更苦口婆心的解釋,「新思在台灣,一定有機會締造『雙贏』。」
選擇台灣 為了幫助客戶提升競爭力
如何雙贏?新思專門提供高階半導體設計驗證平台與相關軟體產品,協助客戶進行複雜的IC設計以及系統單晶片(SoC)等產品的開發,包括聯發科、威盛、凌陽等台灣前十大IC設計大廠,全數都是新思客戶。
另外,新思還提供智慧財產權(IP)與設計諮詢服務,讓客戶得以簡化IC設計過程,加快新世代問市的速度。
換句話說,新思就是聯發科、威盛的軍火商。提供先進的EDA系統,幫助這些大客戶賺更多的錢、生產更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是新思的主要業務。
「台灣的IC設計業者,要能與國際接軌,才能掌握第一手產業動態,」經濟部技術處SoC推動小組經理賴富認為,台灣擁有世界第二大規模的IC設計產業,去年度達到新台幣2565億元產值,市占率提升至26%;透過新思與益華(Cadence)這類EDA軍火商,台灣IC設計公司可以在第一時間抓緊商機。
獲得產官學多方支持
在設立新思亞太營運、研發中心的過程中,葉瑞斌獲得不少來自台灣官方、學界的正面支持。
葉瑞斌曾經居間安排經濟部長何美玥多次與新思高層協商,表明願意提供最優惠的賦稅條件的立場,他更動用私人交情,把交大校長張俊彥、工研院副院長徐爵民拉到美國,連袂保證台灣擁有最高素質的IC設計人才,一步步消弭白人老外的不信任感。
甚至連台北市長馬英九,站在地方招商的立場,也曾應葉瑞斌要求,到新思美國總部一起做簡報,強調台北做為半導體外商營運中心,競爭力絕對不輸上海。
經過冗長的內部辯論,台灣終於脫穎而出,成為新思的首選,葉瑞斌也順利爭取到在三年內,投資高達新台幣8億元的軟硬體預算。
「高階研發團隊的規模,將由去年底的四十三人,到兩年後擴充至一百二十人以上,」葉瑞斌分析說,透過來自矽谷的第一流研發人才,新思得以將國際間最高水準的IC設計經驗引進台灣,並且轉介給台灣的IC設計公司,協助台灣IC設計產業持續「升級」,達到多贏目標。
「新思的策略動作,確實很有象徵意義,」工研院晶片中心企劃與產業合作組經理翁季萍認為,在商言商,台灣的IC設計產業確實擁有國際級的競爭力,去年光是凌陽一家公司的產值,就抵得過全大陸IC設計業者的總和,「台灣確實是新思的不二選擇。」
令人好奇的是,新思台灣分公司主要是以業績導向,身為業務頭子的葉瑞斌,為什麼要使盡渾身解數,爭取亞太營運、研發中心在台設立?
共榮共存的市場關係
葉瑞斌對此再次強調雙贏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他接任總經理五年多來,跟隨著台灣IC設計產業的成長步伐,新思台灣分公司的業績也足足成長了300%。
設立研發中心的效益,也在今年上半年浮現。新思台灣分公司營收一舉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六倍,葉瑞斌分析,「這是雙邊共榮共存的市場關係。」
不過,業界也有不同聲音。一位IC設計公司發言人認為,新思與益華長期寡占全球EDA市場,「solution(解決方案)雖然真的很有用,但價格也是硬得很,絲毫沒有砍價空間。」
交大管科所教授朱博湧對此則勉勵台灣IC設計業者們,要敢創新,製造產品差異化,不要再當市場上的follower(跟隨者);因為既然錢砸下去,就要有心開發出更多原創性的IP,製造市場後進者的進入障礙,「要有追上美國的決心,並且大幅拉開與韓國、大陸業者的差距。」
葉瑞斌小檔案
葉瑞斌畢業於交大資訊科學系、中央大學電機研究所,歷任台灣新思業務經理、業務協理、總經理;目前擔任台灣半導體協會電子自動化小組召集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IC產業委員會委員,是台灣推動矽島計畫及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的重要智囊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