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請幫我訂便當!還有報帳,順便敲好明天下午兩點的會。」
這些指令,不用再找櫃台行政或秘書,改AI代勞,這正是鼎新電腦最近公開宣示的創新之一:人工智慧助理娜娜。當ChatGPT等生成式AI應用接連來襲,本土廠商鼎新也不想缺席。不過,鼎新並未從零開始,而是直接站在微軟與OpenAI巨人的肩膀上來開發。他們如此布局有何加分之處?
生成式AI風潮席捲世界,台灣本土ERP廠商鼎新電腦上週五(6/16)舉辦產品發布會,推出立基於微軟雲端平台、搭載鼎新電腦METIS系統的新服務,由OpenAI的GPT-4模型驅動,包含智慧助理、智慧大腦、程式開發助手3大服務。
AI助理娜娜開會幫訂餐,鼎新2C應用有何特色?
鼎新電腦總裁葉子禎表示,現在的企業運行以流程驅動為主,數據的狀態與價值,仍然停留在初始應用階段,數據更多的是一種助力而非動力,建議企業改變以往流程思維轉為數據思維,「鼎新從平台到應用,『METIS』可適應未來數位化與智慧化、融合物理世界與數位空間運作,協助企業化數據為生產動力,打造全新數據動力引擎。」
鼎新電腦PAAS平台事業處副總裁陳秀春指出,OpenAI開放給開發者使用大語言模型應用,消弭自然語言處理溝通上的技術與成本障礙,帶來全新可能,「以後有了腦機(互動,brain-computer interaction),甚至可以用想的。」
鼎新這次新品,在自家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平台METIS上,推出面向三種受眾的新功能。
針對工作者,陳秀春介紹人工智慧私人助理「娜娜幫我」,能夠完成資訊整合、工作溝通等任務。如同使用ChatGPT一般,用戶可以和娜娜對話,下指令請她幫忙約會議、訂餐、報帳,因為理解自然語言,又串接不同的企業辦公系統,所以可以單憑指示便完成所需。
轉換視角至企業整體層次,陳秀春展示知識管理的新引擎「ChatFile」,強調透過解析並分類企業內部文件,再搭配有如日常對話的查找指令,可以克服平常文件四散各地的難題。
面向開發者,陳秀春則端出AI輔助開發系統,希望能夠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一直到最終端的程式撰寫,引導工程師在開發時能夠滿足企業需求。
同樣增進效率,和微軟Copilot差在哪?
鼎新此三項服務之中,微軟和OpenAI的技術被反覆提起。不免讓人疑惑,鼎新的應用,是否和3個月前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發布會公開Copilot的內容時,有點相似?
鼎新戰略支援處資深副總裁陳劉杰回應《遠見》疑問,他指出兩者的定位略有不同,並且落地的市場,也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核心產品屬性,更為不同。
以鼎新的個人助理和知識中樞來說,背後由3個模塊組成:GPT-4驅動的自然語言互動,搭配鼎新自行開發的知識圖譜,再串連鼎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最後一項,會是差異的關鍵,微軟的Copilot所在的生態系為Word、Excel等生產力軟體,鼎新則以企業應用如ERP為主,因此能夠提升的效率層面就定位上來說,便不相同。
第二,則和鼎新已經掌握的市場有關。因為台灣廠商大量採用鼎新系統,新建的服務和現有系統串接,是在既有功能上的新加值服務。以個人助理為例,等於已經打通後端環節,不用花心思重新介接兩端,對客戶來說也容易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鼎新這場發布會請到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站台,顯現鼎新對台灣微軟來說的「示範效果」、戰略意義。
卞志祥表示,「微軟就是提供核心技術,賦權(empower)給大家,」扮演平台造局者的角色。陳劉杰也補充,微軟開放OpenAI的技術讓合作夥伴使用時,鼎新就在第一波的開放名單中。
有了GPT-4加持,鼎新能否愈戰愈勇?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