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坐落於敦化北路的台塑大樓,你會發現,石化巨人台塑變美了。
電梯入口處,一向釘滿公文的公布欄,換上名媛孫芸芸巧笑倩兮的化妝品海報。原本以白色為基調的建築,也被五彩繽紛的廣告燈箱、人形立牌,還有金碧輝煌的五星級SPA美容室上了顏色。石化業原有的陽剛味,因此柔化不少。
主導這場美麗革命的,就是董事長王永慶最疼愛的女兒王瑞瑜。
她領軍成立的台塑生醫,前年底開始,就以自創品牌FORTE打響了名號,成為各大知名百貨一樓化妝品主戰區內,少數「Made in Taiwan」的品牌。
除了蟬聯微風廣場化妝品銷售前三名長達兩年;原本只肯讓FORTE設置臨時櫃的遠東百貨寶慶店,今年5月份重新裝修後,也力邀FORTE與歐美日品牌一較高下,兩個月內,FORTE迅速竄升至中間排名。
「這並不容易,尤其對手全是二、三十年以上的國際品牌,更添難度,」遠東百貨總經理特助蔡美慧強調,現今台灣化妝品市場七成仍把持在國際品牌手中。
求生,跨入生技美容領域
不願透露營收數字的王瑞瑜,自嘲台塑生醫頂多是集團1兆2000億的九牛一毛。但在眾人眼中,台塑生醫這一小步,卻是讓製造導向的台塑,朝行銷導向邁出了一大步。
《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觀察,王瑞瑜不只賣化妝品,也為王永慶的石化王國,搭建一座通往消費者端的品牌之橋,「台塑轉型的方向對了,但過程仍充滿冒險。」
對一向鮮少露面、長時間擔任台塑集團幕僚長的王瑞瑜來說,親自跳上火線、為自己一手催生的品牌促銷,又何嘗不是一場冒險。
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會計系的王瑞瑜,十一歲即赴美求學。二十年前回國後,先到長庚醫院從抄病歷、掛號等基層工作做起,四年後才轉進台塑決策中樞總管理處。
王瑞瑜的管理長才,盡得父親真傳,不但一步步完成分內工作,也完成王永慶每個新想法,例如為台塑導入e化、將大陸草藥及中醫引進台灣。
朱成志觀察,王瑞瑜有機會成為後王永慶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皇。他解釋,憑藉父王打下的基礎,維多利亞女皇為英國贏得「日不落國」的稱號,「現在萬事俱備,就看王瑞瑜怎麼把台塑生醫『玩大』。」
至於石化業怎會延伸至流行消費市場?這必須從十年前,王瑞瑜拯救台化清潔劑組的故事開始說起。
1996年,王瑞瑜被派到連年虧損的台化清潔劑組進行整頓,不到兩年即轉虧為盈,成為國內最大洗衣粉代工廠,但卻因身陷飽和市場,而顯得左支右絀。
在各部門自負盈虧的集團壓力下,台化清潔劑組再度面臨生死交關的難題,轉而挺進生技美容保養品領域。
王瑞瑜解釋,國外知名化妝品牌很多都是從清潔劑起家,例如生產SK-II的家用品大廠寶鹼(P&G),及同時製造旁氏保養品和白蘭洗衣粉的聯合利華(Unilever)。
另外,經營之神的親身試用,也為研發技術「掛保證」,於是王瑞瑜決心從利潤高、技術門檻低的保養化妝品著手切入。
「去年國內保養品市場需求量是新台幣550億元,每年也幾乎有兩位數成長,」SK-II大中華區協理梁斯怡分析,保養品市場魅力驚人。
2004年1月,台化清潔劑組正式獨立為「台塑生醫」,有別於姐姐王瑞華所負責的長庚生技走預防醫學,王瑞瑜訂下「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及醫藥」的發展方向,「不只讓人健康,也要讓人美麗,」王瑞瑜說。
研發,迅速區隔其他廠牌
但這可不是一塊可以輕易踏入的戰場。走過兩年崎嶇難行的品牌路,王瑞瑜有很深的感觸,「發展自有品牌真的要有條件與膽量。」
初創的FORTE能這麼快站穩腳步,與她口中的「條件」,也就是台塑龐大的集團奧援脫不了關係。
台塑生醫員工最自豪的,莫過於背後有兩棵參天大樹,做為最堅實的靠山。
一棵是長庚大學、明志科大與長庚技術學院三所大專院校的師資;另一株則是長庚醫院五個科別的醫師專家。如果再加上原本彰化工廠高效率生產清潔劑的配方設計專家,就是產官學三合一的黃金組合。
他們知道,要替自己定位,研發是條不得不走的路。「唯有研發,才能跨出台灣,跟上國際大廠的腳步,」台塑生醫營業二處、企劃兼研究開發中心經理劉慧啟分析,這也是FORTE能迅速在本土及國際品牌間做出區隔的主因。
過去每三個月,分布在六個實驗室的聯合研發團隊,都得集合起來,向王瑞瑜報告最新成果及進度。今年7、8月,他們陸續搬進長庚大學將近一百三十坪的聯合實驗室,以集中研發實力。
「市面上已有的技術,我們能快速切入,至於新成分、新用途的突破,也不會比人家慢,」把「台塑生醫聯合研發中心」白底藍字的新招牌,往磚紅色的牆上一掛,帶領這個跨單位研發團隊的執行長陳君侃,談起台塑生醫異於他人的競爭力。
身兼長庚大學教務長的陳君侃在任教之前,曾有十二年時間在美國知名生技公司器官進化集團(Organogenesis Inc.)工作,他進一步闡述,「長庚大學、醫院是台塑出資成立,和自己企業配合的緊密度,其他人難以匹敵。」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樣開發膠原蛋白,FORTE的分子比別人更小,更容易被皮膚吸收,「我們的品質,好到可以用電紡技術紡成紗布,」提及自己的專長,陳君侃的眼睛亮了起來。
所賺的錢,則固定提撥10%無條件均分給三間學校。王瑞瑜解釋,台塑生醫提供舞台讓老師表演,再將商品化的收益回饋,一方面補助經費拮据的私立學校,另外也可帶動研究風氣。
行銷,挑戰低調台塑文化
不只如此,台塑為人稱道的管理機制,也為初生之犢的台塑生醫加持不少。
透過總管理處的協調配置,資財審核組幫忙找上游原料、採購處協助議價、電腦處建製機台、台塑網負責內部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甚至連到宜蘭蓋工廠,都有二十組公務、營建處等人員進駐,不到半年即完工,「台塑生醫基因果真得天獨厚,」一位生技業者羨慕不已。
「王瑞瑜很懂得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延伸核心能力到其他產業,」教過王瑞瑜的台大管理學院教授湯明哲說。
第一次面對消費者,台塑自知最大壓力是行銷。
過去王永慶總認為,只要產品實在,人家自然相信你,願意購買,何必要打廣告?但在品牌林立的環境下,唯有不斷主動提醒消費者,才能快速引起注意。
獲得王永慶首肯後,王瑞瑜砸大錢找明星代言、大張旗鼓舉辦產品發表會,並在媒體強力放送廣告,每一個動作,都是挑戰傳統低調的台塑文化。
在公司待了二十六年的台塑生醫協理楊昆烈,最能感受兩者的差異。「以前台塑怎麼可能找公關公司?」話鋒一轉,他語重心長地說,「站上最前線,必須即時回應消費者要求,每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通路布建也是生手。眼見台鹽靠著廣布據點打下市場,剛開始,台塑也計畫進入藥妝店,不走百貨公司專櫃路線,但宣布合作消息前兩天,因為微風廣場董事長廖偉志的一句話提醒:「由下往上難度十倍,由上而下輕而易舉!」當下王瑞瑜立刻喊停,當機立斷的魄力,令眾人刮目相看。
那一幕,劉慧啟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合約都簽了,連一百多個店長我都已訓練完成,」他說。
雖然鎖定百貨公司專櫃為主力,但是要爭得一席之地並不容易。
他們一方面得說服通路商,另一方面還得面對消費者的疑慮:「台塑不是生產塑膠、石油的嗎?他們做的化妝品能用嗎?」
當時負責拓點的營業處副理吳鑫昌搖頭,「有些百貨公司樓管甚至挑明告訴我,一樓絕不會出現國產品牌化妝品。」
自有通路銷售成績,占整體營收七成的台鹽,向來用不著看人臉色,「台塑只進百貨公司專櫃,等於是被掐住脖子,」台鹽董事長鄭寶清不以為然地說。
王瑞瑜卻硬是在百貨公司的專櫃市場裡,殺出一條生路。
短短一年半的時間,FORTE已成功進駐十家百貨商場,擁有三十六個專櫃和直營門市,甚至連過去曾質疑或觀望的通路商,也紛紛找上門,請求布建據點。
一位頻頻與FORTE接洽設櫃的通路商不諱言,看準的是它的市場潛力,「光是微風廣場每月就有300萬業績,貴婦們買二、三十套送人更是司空見慣。」
眼見FORTE品牌操作奏捷,王瑞瑜為力挽獲利直落的洗衣粉,也將經驗部分套用。
除了反被動為主動的行銷方式,過去推出的台麗、洗寶等廠牌的洗衣粉,全置換為自有品牌「台塑」,為品質背書。
「從一連串行銷活動看來,台塑生醫有計畫地把洗衣粉的檔次拉高,」一位廣告業者觀察指出。
專業和服務,遠比業績重要
「要做就做最好的」是王瑞瑜從小就被耳提面命的訓誡。老師湯明哲在她念台大EMBA時,就窺見王瑞瑜「不服輸」的特質,「她是好學加認真,別人認為做一百分就夠,她偏要做到一百一十分。」
這種性格在工作實踐得更徹底。人稱「小姐」的王瑞瑜,在台塑集團身兼總管理處協理、台塑生醫總經理、台塑網董事及南亞光電總經理等多項要職,仍不忘每天緊盯化妝品客訴處理進度,並定期傾聽各專櫃店長的心聲。
「跟她報告事情很簡單,也很困難,」劉慧啟形容,聰明如王瑞瑜,很容易抓住要點;難的是報告者必須有備而來。
如同王瑞瑜自己在首次產品發表會所說,「不是最好,不會拿出來。」台塑生醫任何產品推出前,都得經過一年半的測試評估,包括動物性、人體有效性及一百五十人試用。「經常構思到消息曝光,讓對手比我們早推出產品,還反過來笑我們抄襲對方,但小姐仍有所堅持,」劉慧啟說。
就連拍攝廣告她也有所堅持。「不只要求拿確切實證數據給消費者,她更堅持用真品上陣拍攝,」去年開始與台塑生醫合作的東方廣告客服部經理簡雪芬,對王瑞瑜的實事求是印象深刻。
今年,FORTE原本在百貨公司大舉擴點至七十個的計畫臨時喊停,更反映了王瑞瑜個性中「求好心切」的特質。
在她的藍圖中,專業和服務遠比追求業績重要,除了破例從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找來畢業生當專櫃美容師,也建立膚質鑑定平台,為顧客量身挑選保養品,更隨時追蹤使用情況,並與皮膚科醫師密切聯繫,「希望進一步將FORTE專櫃延伸成一個小診所,」雙子座的王瑞瑜,總不斷有新想法區隔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生技中心ITIS研究員羅淑慧分析,比起其他本土品牌,台塑算是穩扎穩打型,但她也指出化妝品市場,一向是國際品牌的天下,「除非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否則短期內難見到成效。」
法國知名化妝品牌露華濃(Revlon)創辦人瑞福森(Charles Revson)曾說,「在工廠,我們製造化妝品;在商店,我們銷售希望。」販賣美麗,有時也得靠感受力和直覺讓客人買單。
連續七年讓SK-II勇奪市占率第一的梁斯怡,直指FORTE未來面臨的挑戰,「美感反映在包裝和陳列上,本土品牌還要努力。」
品牌個性也不可或缺。「化妝品牌除了品質,還有個性以及消費意識,FORTE的品牌個性看起來還不明顯,」工研院生技與醫療保健組產業分析師黃博偉指出,即使萊雅(L蕹亟AL)集團旗下擁有共十七種化妝品牌,仍然有辦法將其塑造為十七個不同個性的女人。
試劑,未來的金雞母
檢驗試劑則是台塑生醫下一個重點產品。
延續FORTE整合集團資源的經驗,檢驗試劑部門也即將在市場上大展身手。
站在4月竣工、由台塑宜蘭舊廠改建而成的三百坪無塵室,被王瑞瑜從長庚大學醫技系挖角來的台塑生醫副總經理詹爾昌,有掩不住的興奮。
因為這座投入超過億元的廠房,是新竹以北最大的檢驗試劑生產基地,待下半年陸續取得台灣GMP(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大陸審批及歐盟ISO13485&CEmark等各項執照,台塑生醫即可朝台灣30億的檢驗試劑市場,甚至是中國、東南亞及東歐挺進,販售醫院檢驗中風、心血管疾病、鼻咽癌及肺結核的試劑,還有消費者可自行在家檢測動脈硬化症的血壓計,及血醣、膽固醇與尿酸三合一的檢驗儀。
計畫開端,詹爾昌就展現了策略布局的能力。
他預計,台塑生化初期將以代工非GMP廠以及策略聯盟,生產生化試劑、快速檢驗試劑和血清免疫套組,以扶植亟需冗長過程、燒錢壓力的自行研發技術。
「試劑部門兩年內將損益兩平,三年後試劑營收也將占台塑生醫一半,」他自信滿滿地說,兩、三年內將稱霸亞洲。
詹爾昌不是說大話。「相較於其他廠商,台塑生醫的風險比較低,」工研院分析師黃博偉指出,台塑集團上下游通路完整,不怕沒人買他的產品。
這一步,將使台塑生醫真正跨入生化領域,沒有人敢大意。詹爾昌幾乎每個星期五都台北、宜蘭往返奔波,就連王瑞瑜也會特別撥空視察。
「沒有人用過的試劑,其他人會有疑慮,這是生醫產品最大的門檻,」工研院生技醫療保健研究組研究經理趙蘭英說,未來最大挑戰是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儘管眼前台塑生醫的營收還不到集團的1%,卻是台塑版圖裡最閃亮的明日之星。邁向生技產業的新世紀,王瑞瑜的挑戰,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