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放一把創意的火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5-07-28

瀏覽數 21,050+

放一把創意的火
 

本文出自 2005 / 7月號雜誌 遠見雜誌

最近一年,台灣科技界吹起了設計風。

其中,明基的時尚設計中心,更是台灣設計界的翹楚,短短三年內獲得德國「iF設計大獎」及RED DOT、日本G-Mark等國際設計大獎八十六座,讓BenQ這個僅三年歷史的新品牌馳騁國際設計界的幕後推手就是——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總監王千睿。

要知道明基設計團隊有多紅?就連主機板大廠華碩都把王千睿的團隊當成頭號假想敵,「我們找了什麼樣的人才,對方也會跟著找一樣的人,」王千睿說,「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國際的SONY、三星等大廠。」

「人才的異質性很重要,這樣才會激發不同的創意,」1966年出生、笑起來雙眼瞇成兩弧新月的王千睿強調,選才並不限於某些名校的畢業生,「同質性太高,思惟模式會太一致。」

七十多人的明基設計團隊,來自於十多個不同的學校科系,成員背景五花八門,有人曾任文字記者、有學建築、工業設計、機械、社會學、認知心理學……

畢業於輔大應用美術系與德國斯圖嘉特(Stuttgart)國家造型藝術學院的王千睿認為,選才首要標準就是「心胸開闊」,如此才能敏銳地瞭解不同族群的需求,「我們不是industry artist(工業藝術家),而是industry designer(工業設計師),產品的完成須與不同的人相互配合,不能有太多的個人英雄主義。」

王千睿的團隊有著極強的組織凝聚力,在應記者要求拍攝團體照時,原本嘻笑聊天的三十多人,不到半分鐘,就有默契地擺好姿勢,「這就是代表我們的團隊默契很好,」王千睿笑著說。

為創意留一方淨土

王千睿很堅持營造設計師的專屬工作環境,與建立其他員工的績效考核制度,「KY(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英文暱稱)對我很支持,是我們的守護神,」王千睿形容。

在講求「效率、紀律、戰鬥力、執行力」的公司文化裡,明基的設計中心顯得相當異類,別的部門八點上班,設計中心卻採彈性上班制,可以隨時翹班看展覽,找尋靈感。「必須要給創意團隊更多的心靈空間,少一點限制,」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強調。

為了保護這群「金孫」,李焜耀規定其他部門員工不得進入設計中心,只有少部分高階主管才能進入,連樓下的全球營銷總部的員工也只能透過天井遙遙望著設計中心。

嚴密的門禁措施除了保護明基的產品設計的商業機密外,也是留下一方淨土給這一群人才。

辦公室就是遊樂場

王千睿特別重視工作氣氛,透過定期的辦公室布置比賽,激盪各小組集體創意。例如UI(人機介面)小組用黃黑色板,為每個人設計看板;影像產品設計團隊就用空白CD片與盒子拼貼一幅壁畫。「每天,我們都要想些點子,玩些活動,讓設計生活化,讓氣氛活起來,」王千睿強調。

此外,週五王千睿會訂定主題日,例如主題是「夏日花紅西瓜」,大家就穿上夏日休閒裝,還有人買了兩個大西瓜,與大伙兒邊吃邊拍照留念。

建立起獨特氛圍後,王千睿花更多精神維持這個得之不易的創意環境,避免被其他部門的工作文化所「同化」。

明基的產品開發都是「設計先行」,設計師負責產品的前端設計,而與其他事業群的對外溝通工作則是由王千睿及專案管理師負責,「創意環境必須要好好保護,否則就會淪為其他事業部門的繪圖人員,」明基數位設計中心副理林嘉泉強調。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扮演「放火」的角色

A型巨蟹座的王千睿,也很懂得營造開會氣氛,「有點理性又帶點感性」的他,往往在動腦會議中扮演「放火」角色,率先點燃肆無忌憚的創意火苗。

「我就先亂扯,讓大家放鬆,一開始就要試著讓大家打破思惟,」王千睿從建立設計中心之初,就嘗試藉由不同形式與地點的會議,來激發天馬行空的點子,陽明山、美麗華百貨公司等景點都是設計團隊開會的地點。

在開會流程中,王千睿擅長用「先水平思考,再垂直思考」模式。首先鼓勵設計師丟出不同的想法,利用水平思考將廣度擴大,然後把激發出的創意分成幾大類,再針對這幾個範圍進行垂直思考。

設計師必須不斷地說服其他人,最後討論出最佳設計,「設計師不要只是揣摩上意,所有的設計都要經過共同的討論,而不是長官說了就算,」王千睿說。

只管成果,不問過程

為精確掌控產品設計的品質與時程,王千睿把創意管理重心放在制訂計畫表的每一個檢視點(check point)與設計的結果,「我只管理創意的成果,不管過程。」

王千睿強調,緊迫盯進度只會使得設計人員綁手綁腳,倒不如充分授權讓設計師自我管理,主管偶爾再來檢視設計成果並討論是否有新方向,「與其在辦公室枯坐二十四小時,沒有idea還是沒有,」王千睿表示。

此外,李焜耀也允許設計中心去做些純設計的東西,不見得每件設計都必須考慮量產化,「偶而給予設計師做純設計的空間,才可以保持創意的動能,」李焜耀表示。

為了累積創意的能量,王千睿相當鼓勵設計人員到處去看展覽,跳脫科技領域,向異業取經。

明基設計中心經常安排一些人去看米蘭家具展、法蘭克福禮品展等活動,並且將觀察的心得分享給所有同事,王千睿很鼓勵自己去找旅館、搭地鐵與公車,「這才能更深入的去瞭解那裡生活,獲得更多的新的想法,而不是參訪團的團進團出。」

走出公司找創意

去年開始,王千睿與兩廳院合作,規劃一系列城市藝文講座,做為明基內部訓練課程,結合音樂、解說等多媒體表演藝術。藉此明基設計團隊已經暢遊了紐約、東京、布拉格、維也納與倫敦等都市。

隨著明基設計中心屢屢在國際設計大賽中得獎,工業設計成為產業新顯學,台灣科技廠商紛紛模仿明基建立工業設計團隊,甚至重金挖角明基的人才,但是跳槽的人最終又回到明基。

「因為明基有完整的設計師的工作環境與舞台;更重要的是,設計團隊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老闆願不願意全心投入,」王千睿強調,明基的創意團隊有了李焜耀的支持,更可以施展拳腳,深耕未來的產品設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