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乘遊船去過地中海東側、到達土耳其有一個地方叫做以弗所(Ephesus)。
這也是聖經依佛所書中形容的一個城市。二千多年前是羅馬統治的一個屬地。在古城的遺址上,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就看到有很多當年的公共廁所,一字排開都是蹲廁。至於當時中間有沒有隔間,那就不知道了!此城後來水源枯絶、沒水可飲,也無法沖廁終成了荒蕪棄城!
中國
一般在鄉村。是有集中的糞坑。除了讓人們方便。這也是種菜施肥必需的有機肥料來源。在城鎮一般住宅都是使用木制的馬桶,也就有倒馬桶生活操作。集中式的糞坑,定期會有人來清糞坑。大上海當年城市建設。在租界裡面開始有排水汙水系統。甚至有汙水的集中處理廠,這就形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可是在租界以外的區域及鄉下的地方,還是設糞坑。利用人來定期挑糞。而且糞當時也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在大上海一些幫派裡面,有一個幫派頭子,他就是挑糞出身,終成一霸。
上海蘇州河,以前就等於一條大的臭排水溝。直至1990年代我去上海外灘接近蘇州河人民英雄紀念碑之前數百米已逐步聞到一陣腦中猶存的兒時記憶的味道。只見蘇州河的黑水,流入黃色的黃浦江中。
經過15年整治而今的蘇州河已是清澈無比,真是不堪回首!
1990年回上海。想回家鄉無錫。早上上海希爾頓酒店。吃了早飯,喝了豆漿,叫了一部計程車。沿著318國道。往蘇州方向而去。當時的路況,是相當的顛簸的。所以走了沒多久,就想找廁所。只看到一個鄉下人農村房子。門口有個老婦人,就問他後面有沒有廁所,他就用手指一指。衝到後面看了半天也沒有廁所呀!
再衝到前面。問婦人:「後面沒廁所呀!」婦人答:「你到後院隨便尿就行了!」
記得有一回去青島。到了青島海灘。想去上廁所。記得清楚廁所小便鬥的上面一列窄窄高窗,高度就在眼睛的高度。望出去。整個海灘的那個美景就在眼前。這是我上過景觀最佳的一個廁所。
而35年前中國海爾電器廠在踏上改革開放的第一步,是公布廠區內禁止隨地大小便!
早年國內城鎮多設有公共廁所,內部隔間好像也是沒有門的!基本都有專人管理。近年公廁水準也逐步提升,在雲南景區曾上了一個收費的五星級廁所,內有休息沙發的設置,十分舒適!反觀歐洲一些景區一廁難求收費高昂!
台灣
台北早年沒有城市汙水處理,之前都是採用化糞池形式,到1990年代一些現代化辦公大廈地下層的化糞池如管理不當整個地下停車場甚至一樓門廳都會飄香!近三十年逐步有改善。
台語稱廁所為便所,有人稱來自日語、殊不知這是中國古語即稱便所!
飛機及機場廁所
曾經搭乘過阿聯酋EmirateA380豪華雙層客機,由澳洲的布里斯本飛紐西蘭的奧克蘭。上了飛機。我才發覺內裝極其豪華。我坐的還是普通艙。它的窗戶框都是胡桃木的。當我去洗手間的時候,洗手間是有窗戶的,它的窗戶也是胡桃木的。坐在廁所裡面還真不想出來了。
國際機場是國家的大門,廁所設置管理不當,就透露該國的清潔公衛水準,不可小覷!
火車廁所
火車上的廁所。記得是規定在運行的時候才可以使用。而當他到站或停站的時候。是規定要鎖起來暫不能使用。因為一般火車的排糞方式是行駛中直接排放至路軌上的。
另外。在地鐵跟捷運方面。好像很多系統是在車上不設廁所。但最起碼應該在車站設置廁所。可是我記得。在國外有些城市的地鐵系統是連車站也沒有廁所。好像就是讓旅客自行出站之後,自己去尋找解決吧!
美加廁所
美國高速公路休息站。是設有公共廁所的。可是那個廁所進去才發覺。所有小隔間是不設門的。他主要的目的。就是預防宵小或是吸毒者躲在裡面。
一般水準清潔無味,尤其一些景區的,都達到可在內飲咖啡的程度!
溫哥華由一些商場、公共場所,可見乾淨程度,除分男女廁之外,甚至有的設有家庭使用的,其內部寬敞,還就近設有哺乳室。
缺口式坐墊蓋
公廁使用的坐式馬桶坐板蓋前緣,一般是有缺口的、考慮了衛生安全。
市中心近百年Georgia Hotel老旅館。一樓一間酒廊廁所,男女分列,中間有豪華等候沙發椅,廁內裝飾布置勝似一間小客廳。如廁於斯,順暢!
溫市西南側列治文市Iona Beach 有汙水處理廠,由此向外海4公里處埋設排水大涵管,其上設步道供人漫步,選睛日黃昏漲潮時,向外海徐行觀夕陽餘暉,人∕海∕天融為一體!
廁所是大生意
廁具是大生意,廁所更是!
專業的公司科學化經營,尤其對大型建築公共項目等的廁所設計、施工、日後清潔、消毒、維修等。皆具經濟效益!
如能發展,建立國際標規格,設置廁所米其林評比制度……奮發前進,前途無量!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建築師;原文刊載於作者本人部落格,經同意重新編輯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