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十信、國塑風暴使國泰蔡家聲威掃地。霖園關係企業董事長蔡萬霖刊登巨幅啟事,和國泰企業畫界自保。他雖終以三億台幣襄助國塑清償債務,在社會大眾一片唾棄蔡家的風潮中,顏面依舊不甚光采。
一九八八年。主掌國泰人壽的蔡萬霖以五十六億美金的身價,躋身美國富比(Forbes)雜誌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的第八名。這位台灣第一金融鉅子同時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華人。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中,他儼然是人奉人迎的財神爺。
導領錢咬錢的趨勢
三年多前,或許少有人能料想到蔡萬霖會有今天。然而,當社會大眾逐漸揚棄靠勞務生財的傳統方式,開始風靡用錢滾錢時,深諳個中三昧的蔡萬霖風光再也難掩。觀察家指出,往後三年,他仍將在錢咬錢的大勢裡導領風騷。
國泰人壽是寡占的金融事業,吸收資金快速而便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每天都有一億五千萬的保費收入。目前國壽的市價約值一六0億美元,跟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商業銀行相當;總資產則接近一千億台幣,幾乎是七十八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五分之一。
九年前,國泰集團分家,蔡萬霖把十信的經營權讓給姪兒蔡辰男,開始獨掌國泰人壽--這家集團內最賺錢的公司。
他本是竹南出生的農家子,三十歲出頭,才跟著哥哥蔡萬春到台北賣菜,一步步闖出天下。創辦人壽公司是蔡萬春的遠見--他赴日觀摩,在東京菁華地區的馬路上所看到最顯眼的招牌,就是日本生命株式會社,深知這個行業的遠景宏大。長時間來,蔡萬霖一直只是蔡萬春身邊一個吃苦耐勞的好幫手。
蔡萬霖的遠見則是技巧地接下了人壽--這隻會生金蛋的金雞。麾下同時擁有建設、工程公司的蔡萬霖,最大的專長在土地。他利用國壽吸收的資金與國泰建設的業務配合,把資金不斷換成土地、房產。具體的成果是:如今台灣由南到北,共有一0九棟大樓鑲有國泰標幟。除自用外,國壽全年可坐享十三億租金收入。
土地的價值更為可觀。二十五年來,國壽持有的土地已增值約一百倍,遠超過目前帳面上的三百多億。在台灣地價這一波的狂飆漲勢中,國壽扮演大力推動的角色。建築業者指出,去年國有財產局標售華航旁邊的一塊土地,國壽以一坪九十萬的價格標得,點燃房地產暴漲的火種。
價值最高的股票
獨掌財務大盤的蔡萬霖,另一絕活是股票。目前國壽的股票在股市中稱王,是唯一每股股價突破一千五百元的上市公司,一位證券商分析,上市公司往往把旗下的股票當做廣告、商譽。蔡萬霖愛面子,自然希望他的股票是全台灣價值最高的,這樣國壽的業務員會更容易拉到保險。
每當股價兇落時,市場人士便隱隱然感覺到蔡萬霖發揮的影響力--總有一股力量支撐著國壽。有些集團要炒作銀行股,就利用比較原則,先把國壽炒遠、炒高,好讓其他股票有上漲空間。
「只要他負責點火維持行情,就會有人願意跟,」知情的證券商說。名下登記有三十萬股國壽股票的蔡萬霖,可說是這場金錢追逐遊戲中的大贏家。當股市一路漲停板狂飆,他每天就可坐賺約一千萬元。
在生意場上,蔡萬霖是出了名的精、準、狠。一位土地代書經驗過蔡家買土地的方式--連中介人的佣金也要想法子分享:「他招招見血,要佔他的便宜,最好死了這條心,」這位代書說。事實上,就連他的子姪輩都不諱言這位「富豪」叔叔斷事的犀利,「就像打蛇打七吋,絕不拖泥帶水」。
蔡萬霖絕頂的精悍,和蔡家其他兄弟頗有互通之處。而他獨到的個性則是特別沉得住氣,不管外界對他如何嘻笑怒罵,他就是能不動聲色。
身兼國壽股東的台泥董事長辜振甫,形容蔡萬霖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他坐鎮在仁愛路四段國壽大樓第二十八層的五百坪私人辦公室裡,平時絕少參加社交活動,也不接受新聞界採訪,更不出面交涉生意,始終給人非常神秘的印象。
具有相當的號召力
一位中部的銀行家曾經到國壽民生東路的舊址和蔡萬霖簽約。進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對著供奉著許多尊菩薩的大神桌,虔誠的持香默禱。
對國壽一萬七千個員工來說,蔡萬霖本人就是高高在上的神明。為了提高士氣、鼓舞向心力,國壽的一級主管刻意塑造偶像。平時員工見不到蔡萬霖,惟有成為頂尖人物、贏得第一,才有機會瞻仰這位世界級的億萬富翁。
他具有相當的號召力。國壽每半年及全年,有兩次表揚績優人員的大會。去年底,他首次在國壽大樓的寓所以西餐、銀器宴請全省各單位表現傑出的主管。當任何單位業績打破國泰紀錄時,他都會親臨頒獎。一位展業處經理說:「確實有人很看重這個榮譽。」
在這種場合,蔡萬霖很能講打氣的話製造效果。他重視財富,財富是他經常談論的重點主題。他總是告訴屬下:「追求成功要勤勞。」
他用高薪猛將塑造了一支忠心耿耿的銷售部隊。國壽的業務員中有半數以上年薪百萬。自創辦以來,他已給員工三次入股的機會。至於國壽的年終獎金,幾乎年年都在六個月以上。
「我做大富翁沒有什麼了不起,跟我做事的每個人都能成為小富翁,才是我的驕傲,」他這樣相信。
有人批評蔡萬霖致富的方式是「巧取豪奪」。也有人認為,蔡萬霖所以能有今天的財富,是社會繁榮和國家的寬容所造就的。他的責任,應不僅是使身邊的人成為小富翁。
「如果我是他,我會考慮拿出部分財富,捐一段地下鐵、蓋一座公園,或辦一所平民大學……,讓取之於社會的錢用之於社會。」一位銀行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