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登輝/鎮穩國策平衡板的總統

文現深
user

文現深

1988-10-15

瀏覽數 9,850+

李登輝/鎮穩國策平衡板的總統
 

本文出自 1988 / 11月號雜誌 第029期遠見雜誌

當初,還有人擔心他只是虛位元首,會被「保守力量」架空。但從最近半年他親自介入黨政人事重組,恢復蔣經國總統生前一度中止的財經會談(雖然名稱已改),以及在執政黨中常會裁定重要政策等許多證據顯示,李登輝總統大致上已逐步掌握造勢所必需的權力與威望。

他的表現,令人想起蔣經國總統逝世時,美國「紐約時報」介紹農家子弟李登輝的一段話:「他毫無疑問是一個政治動物,然而他最高明的一點,是他能做到別人都看不出來。」

正如國策顧問陶百川所說:「李總統在國家是元首,在三軍是統帥,在社會是導師,他擁有高超的名節、榮譽和權力,當然也肩負重大的責任和義務及其他挑戰。」

在兩難中作選擇

而橫在他面前的,例如激盪的政治思潮、微妙的傳統與包袱、綿綿使暗力的派系,正像好多座翹翹板等著他去使力,一旦他在翹翹板的任一方加腳勁,無疑將加快或遏止某種潮流,進一步影響全局。「他與大多數當家的人一樣,永遠得在兩難中作選擇,」一位李總統舊日的官場好友說。

李登輝第一個兩難,也是台灣的兩難--翹翹板的一端是大陸,另一端是台灣,其中交錯著:本省、外省;獨立、統一;中國結、台灣結;「三通」、「三不」等可能影響台灣生死存亡的選擇。

在省籍問題上,今年李登輝在中華民國政府及執政黨內部分別締造了兩項歷史性紀錄:一,他以國民黨主席身分提名中常委,本省籍名額第一次超過外省籍;二,他親自影響這一次內閣改組,本省籍部長人數第一次超過外省籍。

據權威消息來源透露,內閣名單一度本省籍的比例更高,其中原定由彰化銀行董事長梁國樹(本省籍)出任政務委員,前國貿局長蕭萬長(本省籍)直升經濟部長,經過一番折衝,才改由外省籍的沈君山和陳履安分別出任政務委員及經濟部長。「省籍問題上,李總統推動本土化的趨勢是很明顯的,」一位消息靈通的大報主筆說。

大陸政策五大趨勢

李登輝這項安排,雖然曾令敏感的政治觀察家側目,甚至引起部分外省人士緊張;但以本省籍占了台灣人口八五%的比例來看,只要李登輝繼續推動民主化,結果就必然導致本土化。這個趨勢也反映在一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曾在世台會年會中的預言:民進黨將來要面對的國民黨,將是一個「台灣人的國民黨」。

在大陸政策方面,「三不」、「三通」等往日的政治禁忌在經國先生過世後已經支離破碎,總結近半年來執政黨的施政趨勢,李登輝主政下的大陸政策趨勢是這樣的:一,大陸對台政策沒有重大修改以前,絕對不作高層次政治接觸;二,嚴格控制對大陸的經濟依存關係;三,維持強大自衛武力;四,擴大開放民間交流;五,海峽兩岸的問題,用李登輝的話來說,必須要有「一套新的觀念來處理」。

李總統的第二個兩難,翹翹板的一邊是「制度化」,另一邊是「強人政治」。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以往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國家一夕之間成為「內閣制」;他擔任總統後,似乎又回復到「總統制」。儘管經國先生對國家貢獻甚大,但制度和權力因人而異,正是典型的「強人政治」;制度不明引起權責不清,也是政治學者屢次批評的焦點。

「制度化」就是李登輝需要主動放棄蔣經國總統生前的一些實權,按法律規定,讓總統的歸總統、行政院長的歸行政院長、國會的歸國會,黨歸黨、政歸政。

從實際措施觀察,李登輝總統是已經放棄掉一部分權力,如調整油價、股票交易所得恢復課稅等,都由部長級發動,而不像過去需要上達總統。

但從李總統對內閣改組的影響力,使「俞內閣」被戲稱為「李登輝內閣」,以及民間輿論仍然偏好頌揚最高領導人的傳統習性來看,「強人政治」這個人類與生具來的誘惑依然存在。然而,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黃越欽仍然深信「制度化」為大勢所趨,他歸納說:「即使他想做強人,但時代已經不容許。」

國會換血勢在必行

第二個兩難就是國會充實問題。從民間輿論相當一致的觀點來看,加速國會新陳代謝,使議會充分反映民意民力,已經勢在必行。

兩難點在於總統的權力來自國大代表的選票。若執政黨以太猛烈的手段推動老代表退職,釀成不滿,可能會在後年總統選舉時杯葛李登輝,甚至透過立法程序推翻「退職方案」;但若代表退職推動太慢,社會大眾不諒解,又影響執政黨參與明年中央及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的勝算。

直到目前,李登輝傾向蔣經國晚年主張,讓老代表在優渥的物質條件及民意壓力下自動退職。順著這個方向推算,李登輝促動的趨勢是:民國八十一年,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的權力結構將全面換血,台灣真正進入議會政治時代;民國八十四年,中華民國總統將第一次完全由台灣選出的民意代表所推舉。

自從李登輝接任總統,呈現很大的政治包容性,他接見過社會各階層代表,包括反對派人物。議場裡、街頭上,政治言論大開,幾乎已毫無禁忌可言。

政治包容、行政強硬

另一方面,自從他重組黨、政人事以來,政府施政也遠比過去強勁有力;吳伯雄市長整頓台北市交通;郭婉容部長抗拒金錢政治的議會壓力,鐵腕實施股票交易所得稅;治安單位對越軌及暴力示威行為予以打擊等,甚至錢復、陳履安等在立法院答詢的堅定態度,都印證李登輝總統在內閣改組前的一句話:「政府施政要有氣勢。」

從李登輝總統耿直的個性推斷,儘管他有許多兩難,但憑他的民望及他陸續發表的談話來看,「政治包容,行政強硬」的大方向會慢慢成形;可能成為李登輝第一年任內留給國民最大的資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