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陽光老人 vs. 糟老頭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5-02-23

瀏覽數 19,500+

陽光老人 vs. 糟老頭
 

本文出自 2005 / 2月號雜誌 第224期遠見雜誌

一位在外商銀行工作二十年的副總經理,前幾年面臨到組織調整的壓力,五十多歲的他選擇了退休。

從忙碌的外商銀行退休下來後,他開始把生活重心從職場移回家裡面。每天起床後,翻閱報紙的健康專欄,再逐一與自己的身體現況做對照,甚至洗澡之後,對著浴缸排水口仔細地數著掉落的毛髮,失去生活重心的他罹患了「慮病症」與「憂鬱症」,整天在家裡碎碎唸,弄得家人雞犬不寧,成為人見人躲的怪老頭。

最後在精神科醫師建議下,花了兩年時間治療,現在五十五歲的他重新回到本土銀行當顧問,並在醫院從事志工,「過去五十多年,都沒有仔細去瞭解自己,退休這兩年讓我真正看清楚了自己。」

這是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吳佳璇所遇到過的真實案例,「很多人都是在將退休之際,才開始做退休生活的準備。」

「很弔詭的是,三、四年級生為主的退休專業經理人,在事業上都是從零開始,但是離開原先的職場之後,卻很難從零開始,」政大智財所兼任副教授周延鵬觀察,退休的經理人因為擔心退休後缺少舞台,以及沒有自我學習的習慣與興趣,很容易發生退休適應不良的狀況。

男性退休更需要被關心

「最怕遇到從小到大沒有遭遇到重大挫折的人退休,」吳佳璇觀察,人生直線型發展的人,退休後遭遇到任何生活的改變,往往適應能力最差。

一位六十多歲退休的小學校長,求學過程都是一路順遂,退休後進行健康檢查發現得到攝護腺癌,頓時間,他覺得失去奮鬥的目標,手足無措,整個生活節奏都打亂了,「過去,他都是依循著既有的軌道運行,退休後才發現生活沒有軌道可以依循,」吳佳璇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男性適應退休生活的彈性,必須要被關心,」吳佳璇觀察,由於社會給予的壓力,讓男性面對退休生活的適應力,常因家人的漠視,使他們「往往選擇拒絕改變。」

愈來愈多的政府機關與企業,提供優退方案,鼓勵中高齡的員工提前退休,但是吳佳璇認為,為了逃避工作上的瓶頸,而要選擇優退的人必須三思,「退休就像是結婚生子,必須事先規劃好,不能夠貿然行事。」

萬寶華企管顧問總經理李崇領建議即將退休的經理人,在退休前一、兩年,必須提前開始適應退休的生活,把生活的重心,從工作漸漸轉移到家庭,並且培養幾項興趣,否則驟然退休,將會造成家庭生活、親子關係大亂。

「身體要夠好,銀子要夠多,最重要的是朋友要夠多,才能享受退休生活,」李崇領指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