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買手機,很多人會擔心遇到「整新機」,即是故障的手機在修復後,換上新電池與外殼,然後再次出售。在台灣,買到整新機時就會質疑賣家是欺詐集團。但在歐美,整新機卻是 CP 值的代名詞。一家名為Back Market的電商平台,更靠著專賣整新機而募得了3.35億美元的資金!
「2021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在8月25日揭曉,在台灣舉辦來到第四年,除了星光熠熠的餐廳名單,今年又有何不同?又看到餐飲業什麼樣的新趨勢呢?
疫情重挫觀光餐旅業,擁有50年歷史、位於林森北路的台北華國大飯店確定將於10月31日走入歷史。華國行銷企劃部總監伍允嘉指出,初期將轉型純餐飲,店點還在搜尋中,此外,2023年底士林新飯店也將開幕,員工不會全數資遣,名單將於8月底公布。華國現址的房東台灣人壽也證實,在不損及保戶權益情況下,雙方同意在10月31日解除租約,未來此棟大樓將都更與改建。
內用解封,專做高檔自助餐的「饗賓餐旅集團」不畏疫情,又開出新品牌的火鍋Buffet。8月上旬降級後,斥資3000萬元打造的新品牌「小福利火鍋會所」,就已悄悄地在「中和環球購物中心」開張試營運。
法國家樂福總部要賣台灣子公司傳言四起。眾人好奇此刻喊賣,法國總部打著什麼算盤?台灣網友們紛紛推敲各式劇本;其中,有人提到3月的一場海外家樂福交易案或許正是答案。這,會否成為「神預言」?
「五倍券」即將上路,但能彌補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嗎?以內用氛圍、品牌質感為主訴求的獨立咖啡店如何轉型?《遠見》帶你尋訪三間店的「疫下求生」故事。
在雙北重新開放內用之際,來看看「貳樓」創辦人暨董事長黃寶世過去兩個月來,是如何帶領團隊迅速應變、挽救業績的抗疫故事。
疫情吹動民眾自煮風潮,東森購物旗下的「熊媽媽買菜網」正值新舊倉轉換期,爆量訂單大塞車。董事長楊俊元如何靠著果斷決策,讓新、舊倉各司其職,靠著「分倉分流」穩住這波亂流?
永豐餘旗下專攻電子紙的元太科技,曾因蘋果iPad問市而打亂布局。如今,憑藉著輕盈、省電的特性,在物聯網應用上找到新藍海,今年更打造電子紙生態圈,力圖再創巔峰。
市售美妝品牌五花八門,下單前,先上網搜尋使用心得、給幾顆星,已成消費者日常。如今,日台兩大美妝情報站龍頭,不僅跨國聯姻,還持續把餅做大,矢言提供更好的體驗與服務。
NCC公布5月行動通訊類申訴案共619件,主因為5月下旬防疫升級,民眾居家網路用量大增,導致部分站台負載過高,加上疫情嚴峻影響業者改善訊號時程,創下西元2019年8月以來的單月申訴量新高。
台北信義商圈的街道以往塞滿了購物者、食客和看電影觀眾,但現在即使是陽光明媚的週末,也空空蕩蕩。這與全球其他主要城市開始重新解封,形成鮮明對比,重創雇用台灣約20%勞工的零售和餐飲業。
啤酒商龍頭海尼根去年賣起「零酒精」商品,三個月就大賣200萬瓶,今年市占率近七成!百年企業海尼根如何疫下求生?
宅在家的日子,讓你「防疫肥」了?今(13)日微解封,讓許多人很想回到健身房、甩脂肪,全台首家以健身房事業上市的「柏文」,能因此挽救只剩1%的營收嗎?
7月中旬將「微解封」,市場預期會有一波「微解封受惠股」;餐飲股龍頭王品(2727)8日一度攻上漲停價178.5,漲逾7%。王品有機會攻回200元大關嗎?
自5月三級警戒公佈以來,電商網購成為民眾消費常態,龐大的訂單湧入導致倉儲難以負荷、物流塞車等問題。面對宅配物流市場需求迅速暴增,位於第一線的電商物流業者究竟該如何應對?
三級警戒期間,百貨宛如空城,「京站」也不例外。但作為廠商的「二房東」,京站決定不收兩個月的包底額,並減免固定費用,京站總經理柯愫吟為何敢做這個艱難的決定?
病毒讓城市按下暫停鍵,百貨商圈颳起寒流,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仍按照既有計畫走。一個月來,他低調改裝、連開三間櫃面,包括台北永康信義旗艦店、中壢SOGO百貨,以及新竹巨城SOGO兩個專櫃。
桃園區公民會館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商圈與老城區交界,半世紀來見證城市繁華與變遷,以「藝文便利店」概念再出發,近期即將開幕迎賓,讓藝文深入市民日常生活當中,也凝聚在地文創力量。
國內鬧疫苗荒,也傳出「殘劑之亂」,不少民眾搶著預約殘劑,「秒殺」程度不下於搶五月天門票;但也有民眾乾脆出國打疫苗。旅遊業者聞到商機,近日推「出國打疫苗兼度假」的V&V自由行方案,關島成了熱門首選。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已持續一個多月,原本熙來攘往的百貨公司人潮瞬間凍結,難以想像,他們是怎麼撐過來的?
誠品不一樣了!去年的「致股東報告書」,董事長吳旻潔寫道,新時代正要開啟。她大刀闊斧展開數位轉型,深耕CRM、POS、會員經濟,迎戰數位化趨勢,誠品怎麼能錯過?
多元計程車加入後,全台計程車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其中,台灣大車隊以電話進線、APP、超商、一鍵叫車等多元叫車方式,對接不同消費族群,總車數2.2萬輛,市占24%,站穩龍頭寶座。面對對手挾著數位軟實力步步進逼,台灣大車隊也找上全球科技領導品牌Lenovo,全面優化現有的「一鍵叫車」專案。
餐飲業因疫情業績低迷之際,專營雲端廚房的Just Kitchen,幫眾多餐飲品牌「代工製造」外送點單的料理,卻頻頻創出亮眼成績、快速展店,更在兩個月內在三國上市,怎麼辦到的?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許多餐飲、飯店業受到嚴重衝擊。已經有15年歷史的「福容大飯店台北一館」宣布,租約將至今年9月到期、不再續約,自9月1日起停止營業,並將於捷運圓山站附近成立新據點。
台北大型果菜供應中心「北農」至今18人確診,網路近日瘋傳「北農確診、少去全聯」的消息。情勢緊張讓北農董事長、總經理今(18)日出來開記者會,就連有進貨北農蔬菜的「全聯」也趕緊跳出來澄清…...
樂尼尼9日在臉書粉絲頁張貼聲明稿,宣布因為疫情衝擊百業蕭條,再加上股東蔡金峯涉掏空公司,於6月1日忍痛結束營業,旗下三品牌14家門市全數歇業。
台灣三級警戒今(7日)再延至6月28日!許多民眾好久沒出門逛街,百貨業者哀嘆業績幾乎掛零!看向鄰國日本,已經歷過三次「緊急事態」的日本,百貨業者怎麼度過這一年?
國內疫情依然嚴峻,全台三級警戒時間因應延長,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除了民眾持續減少非必要性外出,許多公司為照顧好員工的身體健康,紛紛啟動分流上班、異地辦公、WFH在家上班,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資產,指揮中心宣布疫情進入第三級前,早已有不少金融業者、科技業者等,宣布針對有進辦公室工作必須的員工,提供計程車費通勤補助,鼓勵改搭計程車落實遠離人群,以竭力確保員工們的健康安全。
「若8月底疫苗到,10月底才打完,消費信心在11月恢復的話,10家餐廳會倒9家…..」5月26日深夜,饗賓集團總經理陳毅航在線上,向《遠見》記者掩不住憂心地說,疫苗真的太少太慢,紓困太少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