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近幾年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如果我們自己都失去了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便很難生存。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再來談如何和全球企業進行抗衡。我們必須以全球企業的標準、規範來進行抗衡。世界五百強企業已進入中國,帶來了最大的資本、品牌、最新的技術,此時我們必須增加本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資本、技術、品牌、市場,以及四加一的管理核心競爭力。我們明顯只在市場占有優勢,因為我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及最重要的消費方式最瞭解。
而這些全球企業恰恰最缺的就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他們主攻的是市場,或許我們在未來兩、三年內還能保有市場優勢,但三年後就很難說。
與其說中國企業想走國際化,不如說是如何和國際接軌。目前中國在四大核心競爭力中,資本國際化運作得最成功,一大批中國的優秀企業已走向美國資本市場,特別是那斯達克市場,這說明了國際資本市場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盛大就是一個好例子,5月時我們成功地在那斯達克上市,《紐約時報》報導,今年全球高科技股中,盛大的股票表現最好,因為短短六個月中,我們的股票已增長了200%,這證明全球的投資者已看好中國的市場及優秀企業。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讓更多國際資本投入中國,成為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中國企業必須有國際化資本理念來運作企業。
再來談到產品國際化,透過OEM,國外品牌在中國製造,我們的東西其實已進入國際市場,但國外會認為我們只是代工,並不是產品本身。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中國品牌能在國際形成影響的還不多,所以我們必須增加品牌意識。早期我們強調企業要生存、要做大,但做大容易做強難,做強才是一個企業的根本,而企業品牌便是關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的眼光應該放遠,十年後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市場也可能相繼發展,中國企業也要進入這些市場,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是,國際企業如何占領中國市場,這對我們未來進軍其他國家會有很多幫助。
管理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管理透明化就變得非常重要,企業內部的體制、流程、規範必須按照國際化標準來做。未來管理會形成一種挑戰,管理的挑戰,會帶來人才的競爭,優秀的人才一定會願意進入國際化規範的企業就業。(劉懿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