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擁抱限制才能超越侷限 基隆經驗寫下起點城市的蛻變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12-15

瀏覽數 15,950+

圖/國門廣場玻璃屋牽引民眾對市港再生的想像。
圖/國門廣場玻璃屋牽引民眾對市港再生的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連續三天處理捷運,讓我想到波士頓Central Artery,她原是一條快速道路,橫插入波士頓市中心,把港濱和市中心割裂。一個海港城市成了兩個世界。」

「波士頓1980開始討論如何縫合城市,2000年終將快速道路地下化,成就一條中央綠帶。同步進行海濱解嚴,打造人本環境。波士頓從貨物港口成功轉型為人才薈萃的港都城市。」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徐燕興在臉書上分享,美國波士頓的城市再生觀察。

近年來都市治理成為地方首長展現施政成果的重要能力。台灣的都市治理在百年前逐漸萌芽,同時受到歷史上不同體系的交互影響下,走出獨特的都市發展路徑,也產生許多課題。同時,面對以都會區域競爭為主的後全球化未來,民主深化的臺灣社會等挑戰下,都市治理該如何升級與轉型?位於北台灣的基隆同樣是座港都港市,過去八年嘗試回答這份考券。

在全台迅速發展的數十年來,擁有天然良港的基隆,城市景況卻如其一年到頭被陰雨壟罩的天氣。不算多的三十六萬居民,過去城市負債卻高達124億,負債比高達全國第三,更是冠上「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三高的不幸福城市。

基隆的蛻變關鍵在於一來以專業看待城市治理的未來格局、二來則是不畏打破行政疆界,基隆都發處長徐燕興(左4)帶領團隊在8年間為城市寫下重要的翻轉頁。

基隆的蛻變關鍵在於一來以專業看待城市治理的未來格局、二來則是不畏打破行政疆界,基隆都發處長徐燕興(左4)帶領團隊在8年間為城市寫下重要的翻轉頁。

積累超過20年都市規劃經驗的徐燕興,到任基隆市政府後,積極執行林右昌市長「聯合事務所」的概念,以城市治理為核心,大刀闊斧突破中央、地方以及個別領域的疆界,以及跳脫由上而下發起,或由下而上倡議的對話管道,強調「共創」的觀念,整合公部門、民間及學界資源,讓整個市府團隊、周遭縣市公務員,甚至是議員、市民團體成為學習型組織。

首先,市府重新梳理自身的角色,以「首都圈國家海洋門戶」的定位重新看待自己並爭取國家級建設落地;其次,從歷史文化出發,以港城丘定位基隆,與山、海重新連結,並結合民眾參與的過程,與市民一同設計現代基隆需要的基隆塔、正濱漁港色彩屋、太平青鳥等等,歷史場景再現的規劃,除了古蹟修復外,同時創造更多市民所需的開放空間,不只吸引旅人,也讓地區活絡。最後,基隆面對WEB3.0所帶來新的都市治理思潮,以厚植創意城市基因的持續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高山坡地比例、離首都不近也不遠的尷尬距離等等,都是基隆的先天劣勢,基隆卻翻轉了刻板印象,找到最合適的自我定位。而這其實也是台灣其他城市在定位上所會面臨或忽略的課題。

大沙灣文化園區串連3個文化資產,成為新生活場域。

大沙灣文化園區串連3個文化資產,成為新生活場域。

《未來城市備忘錄:從基隆治理經驗看台灣》是本以基隆為例,但寫給全臺灣城市治理者的備忘錄。透過採訪參與基隆轉骨的跨界專家學者,分享在「共創」過程中對城市治理的觀察與反思,更重要的是未來城市怎樣前進?

歷史,是城市的骨架。基隆是台灣面向世界的北方國門,一座臨港城市如何立點海洋之利,設計出穩健的海洋主體政府組織與社會,善用海洋資源創造並在開發中轉彎思考兼顧永續,以長遠目光讓城市的彈性與韌性並列。

而人,則是城市的細胞,附著骨幹上依循願景成長。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從世代壯年到二地居青年,政府如何與細胞對話?關鍵在保持血液暢通,也就是不受限二元化的對話管道,以開放的方式,如市港再生平台到意見領袖的積極聆聽與對話,以期長出理想城市的樣貌。

成功國小以校園為核心的改造,營造出友善步行的社區空間。

成功國小以校園為核心的改造,營造出友善步行的社區空間。

進一步想想面對高齡少子化、都市空間運用與改革、數位產業發展這些課題,基隆試著提出解方跟思考脈絡,但最好的答案仍在人民的共識上。

這八年來,基隆有成果也有未竟之處。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基隆基隆既坦誠面對自己,也提供了其他城市在治理上的親身指引。

《未來城市備忘錄》援引國際城市的治理經驗,導入基隆有限的資源作為實踐與治理策略的思考脈絡,提供台灣城市,甚至國際海港城市作為治理的參考。

《未來城市備忘錄》援引國際城市的治理經驗,導入基隆有限的資源作為實踐與治理策略的思考脈絡,提供台灣城市,甚至國際海港城市作為治理的參考。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主導城市發展的藍圖,而作為領頭羊的處長徐燕興寫下他心目中「看不見的城市」:
「除了瘋子,人的夢想都是你的曾經。為了更好的夢想與未來,我們需要更多樣的曾經。」

任何走過的路都非枉然。

基隆蛻變了,也相信許多城市能有所蛻變,擁抱限制是基隆面對困境的態度,也是當下台灣需要真切面對的議題。這本回答台灣未來都市治理議題的未境之書,期待台灣的城市治理能越來越好。

瞭解《未來城市備忘錄》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