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今天發布海嘯警訊,俄羅斯外海發生的規模8.8地震引發海嘯,預估下午1時18分將影響台灣,提醒沿海民眾提高警覺並嚴加防範。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今天表示,根據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通報,台灣時間上午7時25分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發生規模8.8地震,震央位於東經160度、北緯52.20度。
氣象署經初步研判,該地震所引發海嘯預計約於今天下午1時18分開始影響台灣,因此發布海嘯警訊,提醒沿海地區民眾提高警覺嚴加防範;氣象署將嚴密監視海嘯的後續影響,隨時提供最新資訊。預估東南沿海地區下午1時19分波高約0.3至1公尺;西南沿海地區下午1時31分波高約0.3至1公尺。
氣象署今年2月修正海嘯資訊發布要點,可區分為海嘯警報、海嘯警訊、海嘯消息及海嘯報告。
根據要點,海嘯預估波高分為0至3級,分別為未達0.3公尺;0.3公尺以上,未達1公尺;1公尺以上,未達3公尺;3公尺以上。
當有感地震報告內容為台灣近海發生地震規模7.0以上,震源深度淺於35公里地震發生;或是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發布海嘯報文,並經氣象署評估台灣沿海海嘯預估波高分級達1級以上,且預估3小時內抵達。符合以上其中一種條件,就會發布最緊急的「海嘯警報」。
「海嘯警訊」是指評估台灣沿海海嘯預估波高分級達1級以上,且預估3小時至6小時內抵達;「海嘯消息」則是經評估未達前述標準,但海嘯事件可能引起民眾關切。
此外,若非屬前述發布海嘯資訊情形,當觀測到台灣沿海發生波高0.5公尺以上海嘯,經查明事件來源後即發布「海嘯報告」。
日本北海道海嘯測得30公分、東電停止排放核處理水
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外海今天上午發生規模8.8強震,引發海嘯警報。日本北海道根室市花咲地區今天上午10時30分(台北時間9時30分)觀測到30公分高的海嘯。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附近今天上午8時25分(台北時間7時25分)左右發生地震。日本氣象廳已針對北海道、東北地區等靠太平洋一側為主的地區發布海嘯警報,預測海嘯高度最高可能達3公尺。
北海道釧路市、厚岸町等地也觀測到震度2的有感地震。氣象廳已呼籲日本民眾在海嘯警報與海嘯注意報解除之前不要前往海邊,或下水從事活動。
朝日電視台報導,東京電力公司已透過遠端監控裝置確認「核處理水」排放設備無異常,不過鑒於日本氣象廳發布海嘯警報,東電今天宣布上午9時5分(台北時間8時5分)已停止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入海。
根據東電說明,在海嘯警報發布後,已經指示廠區內的作業人員避難。
氣象廳預測,北海道太平洋沿岸、青森縣太平洋沿岸、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九十九里與外房地區、千葉縣內房地區、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相模灣與三浦半島、靜岡縣、愛知縣外海、三重縣南部、和歌山縣,可能會遭遇最高3公尺的海嘯。
氣象廳也針對北海道與青森縣靠日本海一側的地區,以及四國地區、九州地區、沖繩縣等地發布海嘯注意報。
日本政府已經設置首相官邸危機管理中心,相關部會將與各地方政府聯絡,持續蒐集資訊,保持警戒。
日本氣象廳將海嘯警報分為3級,「海嘯注意報」為海嘯高度低於1公尺;「海嘯警報」為海嘯高度介於1公尺到3公尺間;海嘯高度3公尺以上就會發布「大海嘯警報」。
本文轉載自2025.07.30「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