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觀念改善台灣》讀後感
看完高教授《八個觀念改善台灣》,心中湧現難以言喻的清新感動。
近年來「愛台灣」三個字已成為所有身處寶島之台灣人的共同心聲,但究竟什麼樣的所作所為才是所謂的「愛台灣」卻常莫衷一是,高教授提出了一種看法:「真愛台灣者乃真正在努力建設台灣的人,乃真正在厚植台灣經濟優勢的人」,而非只是口頭說說之台灣人,很值得大家深思。
台灣能有今日之安和樂利,實乃島上兩千三百萬人五十年來共同奮鬥、血汗打拚的智慧結晶;面臨中國大陸的競爭壓力,台灣已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因此全民應回歸過去台灣人「真誠、真實、謙卑、努力、踏實」的態度建立起台灣新世紀的發展模式,「正心、正念、正語」提升人文素質及生活品質,以共建美麗的福爾摩莎。
過去以來,反省自己多數時只管獨善其身,對於「大愛」的奉獻一向是說的太多,做的太少,「心、口、行不一」是常態。在看過高教授的《八個觀念改善台灣》後,內心深有所省,謹願自己及所有的「台灣人」開始重拾過去台灣人「少說、多做」的精神,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以嚴謹、謙卑、低調、務實的「行動」,來共同再創台灣的新奇蹟。
台北 王伯鑫
快醫山河大地吧!
人亡與物毀,人們甘願接受嗎?人的精神不順,會成神經病;生理不順,器官會衰敗死亡!山河大地在自然界的摧襲與人為的不當開發下,當然就蓄積無限危機。
盼有為的領導人,能發揮仁心仁術,或由立法訂定機制,規劃山河大地的養護與使用的執行規章,使山河大地成為長生園,確實避開人亡與物毀的悲情世界!
高雄 王又民
發揮台灣科技潛力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決定一切的時代,未來的贏家,是能快速掌握新科技的個體。與鄰國相比,台灣以科技領先,大有潛力,如何加深科技優勢,推廣科技應用,普及資訊教育,是台灣能否破繭而出,飛躍於二十世紀的首要課題。的確,台灣有人才、有技術、只要有企圖心和妥善規劃,要做到科技島,美麗的遠景其實指日可待。只要台灣能掌握已有的科技優勢,不斷創新,「台灣的未來不是夢」。
高雄 李樹強
先有品質,再談創造品牌
閱讀《遠見》219期,有兩個感想:一、先有品質 再談創造品牌。1980年代的日本,很重視品管圈,日本人引進戴明的意見,一連串的品質改善,為的不就是在未來能創造出自己的好品牌?
品質的建立,有助於企業走向自創品牌這條路。有了好的產品後,就有好的口碑,相對也就可以持續研發新產品,開創自有的專利品牌。所以,品質的好壞,也決定了企業的對外優勢,及機會再哪裡。
二、策略性應對環境變化。環境的變化,可以分一般環境和特殊環境的變化。企業在不斷面對競爭環境之同時,也要去做適當的策略性規劃,才能保有企業對外競爭的能力。
而策略規劃應考慮「經濟、社會之文化、政治、技術能力、產業環境及選擇的合作伙伴關係」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在規劃同時,要有配套措施,「彈性」去因應並解決問題。否則,如果沒有具備此能力,就更不用談如何成為卓越之企業?
宜蘭 林立偉
擺脫家暴陰霾 從教育著手
219期「別讓家暴拖累台灣」,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要「唱衰台灣」,而是要警惕國人這個可怕的事實,正如洪水猛獸般,一步步吞噬我們辛苦建立的家園。
當經濟起飛,「家暴」問題卻愈形嚴重,一件件浮出台面的事實只是冰山一角;一張張無辜而惶恐不安的臉孔,正待公理伸張。但是,中國人「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根深柢固,得到拯救者寥寥無幾;就算被救了,國家社會所付出的成本也極大,成為台灣社會最大的「隱憂」之一。
最正本清源的作法就是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不以「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否則,長此以往,台灣的前途真令人堪慮,「家暴」問題值得你我共同關心、解決。
台北市 蕭銘洲
在興、亡中間才可安居樂業
最近俄國的能見度高了許多,但是都不是些好事。自己曾在莫斯科留學,所以往往特別注意關於俄國的點點滴滴,黑幼龍先生在《遠見》219期發表遊俄羅斯有感,只是以筆者對俄國人的瞭解,有些地方似是而非。比方說,他認為俄國人對於史達林及赫魯雪夫時代餘悸猶存,但是,那時正是蘇聯最強盛的時代,許多俄國人將共產主義對照現在自由經濟的時代,卻是每況愈下,三餐難以為繼,因此反而懷念當年雖然政治上不是很自由,卻吃得飽、穿得暖,國家又有尊嚴的日子。
俄國的西伯利亞雖然窮困,但是自然資源豐富,只要開發必然就是日新月異的局面,且看我們寶島的麥寮鄉吧!一種主義不會抹煞任何的創意,蘇聯實施專制的共產主義七十多年,而藝術仍舊處於世界頂尖的地位,在號稱民主進步黨派執政的台灣,不還是在打壓一些「不愛台灣」的歌仔戲團嗎?
蘇聯瓦解,雖然世人歡欣鼓舞冷戰結束,但是世界卻走到更加不安的局面,「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只有在興亡的中間,人民可以稍微安居樂業。現狀也許令人不滿,但是中華民國在台灣還是別像蘇聯一樣擅自更換國號的好!
台北市 彊藩培
更正啟事
第219期,頁89及頁91,圖說及文中的副總經理「陳思白」應為「張恩白」。
第219期,頁172,文中目前乙烯總產量還不到「兩百」公噸應為「兩百萬」公噸;反觀台塑六輕,乙烯年產量逼近「三百」公噸應為「三百萬」公噸。
第219期,頁58,表二之中「香港理工大學」應為「香港科技大學」。
以上疏漏,特此更正。
(本欄歡迎讀者來函,投稿如錄用,將致贈精美禮物一份。因篇幅有限,本刊具有刪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