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智庫董事長 陳博志:降溫可緩和 台灣產業外移

宋繐瑢、張元祥採訪整理
user

宋繐瑢、張元祥採訪整理

2004-06-02

瀏覽數 18,450+

台灣智庫董事長 陳博志:降溫可緩和 台灣產業外移
 

本文出自 2004 / 6月號雜誌 第216期遠見雜誌

我覺得台灣對大陸這次降溫的反應實在太激烈了,股價下跌比中國股價跌得還多。原因是我們對於中國經濟實質的依賴,比其他國家多,再加上太多人一直以為大陸是台灣經濟唯一的機會,那樣的心情,讓我們整個股市受到比較大的衝擊。我想過一段時間就會調整回來,到時候大家會發現「舞照跳、馬照跑」。

中國要降溫,是因為他們投資重複太多,這降溫是好事。因為重複的投資將來會變成浪費,不只如此,現在很多的投資將來發現是浪費時,例如設備過剩,就要倒掉,那一下子投資會消失不見,這就是經濟「硬著陸」,經濟成長率會突然從高處掉下來。

現在降溫,把那些過多的投資停下來,讓投資慢下來,但也不要變得完全沒有投資,希望做到「軟著陸」。如果現在不做宏觀調控,以後一定是硬著陸,一旦硬著陸,對大家傷害都很大,如果軟著陸,可避免浪費,這對世界都好,對台灣更好。

大陸那些重複的投資,有相當程度是台灣人投資的,所以降溫不只避免中國的浪費,也避免台商的浪費。降溫後,也許有一些與泡沫經濟有關的產業會受傷害,例如營建業,所以炒地皮的會完蛋,鋼鐵、建材的市場可能會變差一點,但現在鋼鐵好得不得了,根本是過剩,所以情況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嚴重。

中國再怎麼降溫,總不會有類似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這樣巨大的衝擊。當時有些國家受創非常嚴重,但有業者跟我說,那些去炒地皮的台商損失慘重,做外銷的卻因為幣值貶值,反而好得不得了。中國這次也是一樣,當然會有台商悽慘,但那是炒地皮的,因為不動產要降溫,但和從事外銷的台商有什麼關係呢?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反而會因降溫政策而延緩,大陸內部的成本會降低,原本許多要蓋工廠的廠商被政府擋住了,對從事外銷的廠商反而有好處,因為競爭減少了。

在這個時間點大陸宣布宏觀調控,我認為是中國政府裡面比較有分量的人物講了重話,而且有些指標顯示得很清楚,去年大陸固定資本形成占GDP的47%,那是任何正常國家不可能有的數字,過去台灣頂多投資只占GDP的30%。另外則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如果等升值之後再來降溫,傷害可能更大,現在降溫,升值的壓力就可能會變小。

從好的一面來講,降溫政策除了可避免錯誤投資的浪費之外,還可減緩我們產業外移到中國的速度,當中國的成長恢復到比較正常的時候,大家就不需要那麼地急迫,反而比較能夠精打細算,哪一些該去、哪一些不該去?

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大約占總出口金額的24.5%,我們對中國的出超比我們的總出超還要大,所以有人以為,如果台灣沒有對中國出超,我們就變成入超,這種講法是完全錯誤的。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美國責難中國對美出超過多時,中國跟他說,「你不要這樣講,那出超有一大部分是台灣人的出超。」因為我們發展兩岸分工,把東西拿到中國生產,變成是中國出口到美國。所以我們對美國的出口慢下來,相對地,中國對美國出口成長變得更快,我們對中國的出口成長也很快,其實這是我們跟美國的雙邊關係,變成台灣、美國以及中國的三邊關係。

所以中國出口減緩,不代表台灣出口必然減緩,有些產品台商本來要搬去大陸,現在投資慢下來,我們可以繼續從台灣出口。何況這次宏觀調控跟出口並無關係。即使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減緩,反而可拉長我們產業調整的時間。

我們不要只看故事的一面,就以為宏觀調控對我們是純粹的損失,其實不是,很大部分只是流程上的改變而已。

(宋繐瑢、張元祥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