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動盪不安的一年,許多國際上的議題熱度都居高不下,例如中美對抗的情境中,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而台灣緊接著面臨中國軍演的威脅,在在都考驗著政治與法律人才的專業能耐。
事實上,每個影響社會結構的重大新聞議題背後,都有一群緊密相關的政治人與法律人,他們是社會運作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員;甚至需要考取專業證照才能執業。
國際仲裁、科技法律求才若渴
以律師考試為例,近七年及格人數年年暴增近千人,「流浪律師」現象值得擔心。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認為,人力供需問題主要來自「領域選擇」與「學用落差」,雖然傳統民刑事律師供過於求,但金融法遵、國際仲裁、科技法律等領域求才若渴。
法遵人員是近年最大的缺口之一,自2016年兆豐銀行遭紐約金檢單位重罰後,各大國銀在美分行紛紛砸重金強化法令遵循。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