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貨公司打折期間,趁機買幾件喜歡的衣服,正當準備付帳時,卻發現皮包內的現金不夠,如果你有信用卡,只要讓店員輕輕一刷,然後在收據上簽個名,就可以拿走這些衣服。若想利用網路訂購機票,也只需在網路上鍵入信用卡號,就可以省去交通與排隊的麻煩。這筆帳款,只需於發卡銀行每月的結帳日繳款即可。
這種利用信用卡「先消費,後付款」的觀念已逐漸為國人接受。據行政院主計處去年底的報告指出,台灣每百人持卡數為七十七.九張。由於信用卡攜帶方便且具有遞延支付的益處,加上簽帳特約商店家數持續增加,又可以累積點數換贈品,使得國人使用信用卡消費益趨普遍,簽帳金額平均年成長五○%。
儘管信用卡已逐漸取代現金成為現代人的消費支付工具,但信用卡並不等於「現金」,即使消費當下不需從皮包取款或從帳戶扣款,仍需在每月的規定時間內繳款。「使用信用卡最怕的是毫無節制地刷卡,因為沒有現金支付,就以為不用付款,」富邦銀行個人金融部經理陳銘泰說。
選擇一張合適的信用卡
由於許多人使用信用卡毫無節制,因此壞帳率和強制停卡的比率也直線升高,如何妥善使用信用卡及做好理財工作,成為必要的課題。
為什麼要使用信用卡?台灣美國運通國際公司公共關係部經理陳淑芬表示,與銀行相較之下,信用卡是最生活化、最個人、也最容易接觸到的,它並不是一種很高深的理財工具,主要訴求方便性;在理財的功能上,也只是沒有擔保的貸款工具,提供小額、方便的借貸功能(如預借現金)。
信用卡也提供資金周轉。陳淑芬強調,信用卡的周轉功能並非轉信用卡的錢,而是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拿錢運用在其他的用途上,信用卡的錢則需另外支付。它的理財功能比較單純、簡單,也沒有賺錢的功能,只用來管理金錢。「信用卡是一種最簡單的理財工具,」陳淑芬說。
信用卡理財的開始是「選擇一張合適的信用卡」。花旗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李明賢就常以「食物」來說明各類信用卡的不同:一般學生卡就像平價自助餐,其他的信用卡就像風味餐,而白金卡就像五星級套餐,客人必須依個人的喜好、需要與財力狀況,申請一張適合自己的卡,正如選擇喜歡的餐點一樣。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卡處企劃部經理江衍輝建議,最重要的是慎選發卡銀行,可視其是否有失卡零風險,以及二十四小時的線上服務等判斷。他並表示,現在發卡銀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各自都推出相當多的附帶服務與紅利計點等優惠回饋,信用卡不僅有「借貸」功能,還可以利用信用卡買機票,並附加保險、拖車服務等各項旅遊服務。
李明賢認為,現在許多信用卡都走向T&E(travel and entertainment,休閒和旅遊)的服務,給信用卡客戶相當大的旅遊保障,如果你需要時常出國,就得選擇一張服務項目多的卡才方便。
選擇信用卡,除了考慮信用卡的「條件」外,也該清楚自己本身的「條件」。陳淑芬表示,申請信用卡時必須先衡量自己的財力、消費力和還款的能力。因為信用卡有循環信用,容易導致過度消費的情況,所以在選擇信用卡時,要選擇循環利息較低者。
累積信用的最簡單工具
由於競爭激烈,發卡銀行不惜以免年費的方式促銷信用卡,所以很多人建議可多申請幾張信用卡,一方面可依需要使用,另一方面也可循信用卡結帳日和繳款日的不同彈性運用,不但拉長還款期間,而且有倍數以上的信用額度可用。但陳淑芬卻不認為免年費就一定好,而且免年費的卡這麼多,辦了這麼多卡,掉了也很麻煩,不僅對自己的信用造成不好影響,以後再辦理貸款也會出現問題。
很多人在辦卡之後,看別的銀行免年費又去辦了一堆。陳淑芬說,以發卡銀行的立場來看這是不好的。因為發卡機構接到申請函時,都會到聯合徵信中心檢查申請人過去有無不良的紀錄,如果申請人手上有四、五張卡,銀行可能會拒絕發卡,因為銀行也會評估風險,希望發卡給低風險、消費力高、信用紀錄良好的客人。
每個人的收入有限,銀行在核發卡片額度時,都是依據個人的月薪,若第一張卡是依月薪的兩倍計算,第二、第三張卡也是……依此類推,你的信用額度將是薪水的十倍,可能超出了你的負擔。因此,消費者也應視自己的能力考慮辦卡數量。
除此之外,消費者最好集中刷某一張卡,如果有會員酬賓卡,可以累積點數和紅利,分散使用就會減少;而且若消費累積及還款紀錄良好,你可以要求提高額度,這就是信用累積的概念。就像辦車貸、房貸都需要用到你過去累積的信用,信用卡就是一個最簡單、第一個可以累積信用的工具。因為所有的紀錄都會呈報給聯合徵信中心,銀行可以從這個大資料庫中找到信用紀錄。所以,有些消費者認為只要將卡剪掉,就可以不用付款,卻沒想到這些紀錄都會對以後的信用造成影響。
利用帳單清算花費,規劃錢財
如果想依照兩張以上信用卡結、繳款日的不同來延長還款期限,或做投資的彈性運用,「那你必須清楚你什麼時間該使用哪一張卡,」陳銘泰笑著說,「實在是太麻煩了。」
陳銘泰表示,最好固定使用一張卡,並依當月的帳單「清算」你的花費。他認為,利用信用卡帳單得知錢財的流向,可以做好對錢財的運用與規劃,因此鼓勵消費者多利用信用卡付帳。
陳淑芬也說,她本身就是一個能刷卡就刷卡的人,但她仍強調,使用信用卡還是要衡量自己的財力狀況及償還能力,如果真的是消費不能節制的人,最好不要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是基本的理財工具,它究竟能不能賺錢?李明賢並不鼓勵利用信用卡投資,關於有些人利用預借現金的功能投資。他認為,「信用卡是救急不救窮的工具,」循環信用額度只能做為急用,最好能不動用循環信用。而投資本身不是件保證短期獲利的行為,利用信用卡投資並不安穩,況且預借現金的利息甚至比一般銀行借貸高。
但在各銀行的行銷策略下,信用卡也變成裹上「投資」和「理財」包裝的產品,例如上海商銀和聯邦銀行就提供信用卡定期定額基金的服務。這主要是指投資人和發卡銀行約定,每個月由發卡銀行替投資人代墊投資基金的支出,發卡銀行再將這筆支出列入投資人的信用卡帳單。它的好處在於銀行預先替投資人墊款,投資人不但在銀行墊款期間內可有效運用資金進行投資理財,而且刷卡買基金也可列入銀行紅利積點累積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