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忙碌的男人都不覺得自己有時間理財,但有很多男人卻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在這個男女皆曰平等的社會,男性在家中扮演的角色,多半還是以財務挹注為主。
雖然如此,很多在事業上被定位為「成功」的男人,表明自己不理財。台新銀行總經理陳淮舟露出溫文的笑容說,「我最不懂得怎麼理財。」花旗銀行企業金融處處長、現年五十一歲、每天工作十五小時的韓蔚廷也說,「我沒有時間理財,全部交給太太管。」那麼,這些忙碌的男人,要怎麼打點一家的溫飽?
理財趁年少
雖然有些男人不理財,卻也同意男人應該要有理財的概念,而且愈早愈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還會『離你』,」自稱家中有「財政部長」、理財不需經手的明?電腦財務處財務長游克用雖不理財,還是強調理財的重要性。
曾長期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的大華投信總經理劉壽祥,曾在中經院寫過一篇論文,結論是如果一個年輕人能夠及早儲蓄,而且將儲蓄做有效的規劃,也就是說有好的財務管理方式,一生就能過得更充裕。「儲蓄與理財應該結合在一起,而且愈早做愈好,」劉壽祥說道。
做事按部就班的劉壽祥,十分熟悉各種投資工具的特質、風險與報酬率。他認為,不論你要先買車還是先買房子,買股票或是買基金,投資理財都應有三個階段的功課:確定自己的目標、規劃,然後執行。
在中經院當學者時期,劉壽祥的時間分配比較自由,有時間規劃自己的投資理財;不像現在擔任投信總經理,受法令限制,無法恣意使用各種投資工具。
為了及早做好理財準備,劉壽祥建議年輕人應該要清楚自己的收入狀況與消費習慣,如果收入與消費都趨穩定,漸漸有儲蓄,可以開始規劃如何理財,讓財富愈理愈多。
其中,有計畫的儲蓄很重要。劉壽祥建議,一個年輕男性應該及早確定未來的計畫,例如何時買房子?何時結婚?兒女的教育經費從何而來?這些開支都必須從長計議。
一旦規劃確定,短期支出如結婚或購車基金,就要以投資工具的流動性(變現性)考量為主,如銀行存款;中長期性的支出如小孩的教育經費與自己的退休基金,可以考慮投資股市;擔心自己沒有投資專業知識的人,可以考慮購買基金。
韓蔚廷自認是一個old-fashioned(舊式)的人,因此,看到很多年輕人沒有儲蓄的觀念,甚至借錢來花錢,或是採用融資方式來投資,非常不以為然。
剛開始保守一點,也不要借錢投資,是韓蔚廷的建議。韓蔚廷工作十年,曾任職英商投資銀行、中華開發銀行等,算是響叮噹的金融機構。但早期曾經有一年時間的投資經驗,雖然贏面有七成,輸面只有三成,但輸的都是大錢。「後來我確定這種錢是別人賺的,」韓蔚廷說。
把現在的工作做好,下一次就有機會跳到更好的工作;轉換工作所獲取的加薪與紅利等回饋,被韓蔚廷視為自己的「營業利益」。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儲蓄後再從小投資做起,慢慢累積投資經驗。由於資金與投資知識都不夠,年輕人也不要期望自己的「小錢」能有多大的return(回收),「三、五十萬元的資金是理不了什麼財的,」韓蔚廷強調。
理財就是找到好的工作環境
游克用也擁護做好工作就是最好理財的說法;不過,游克用不主張以跳槽的方式來收割他的「營業利益」,而是「押」老闆,也「押」企業。
民國七十四年才加入明?團隊的游克用,先前在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考慮電腦業長期有發展,所以七十四年轉行到電腦業。如今一待就是十四年,游克用愈做愈有信心。
游克用表示,將適當的錢放在股市,是合適的理財方式。游克用引述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報告指出,近二十年來台灣股票平均報酬率為一九.七五%,定存的平均報酬率為七%,買股票的風險貼水(risk premium)高達一二.五%。
股市有漲有跌,年輕人進軍股市的策略為何?游克用的答案是:選團隊,不一定選產業。游克用表示,選定一家團隊後,長期持有比短期進出的獲利更高,也更穩定,「前一百大富豪當中,沒有人是因為在股市殺進殺出而躋身富豪之列的,」游克用說。
但是,為什麼押寶老闆、團隊,卻不押產業?游克用認為好的經營團隊即便在夕陽工業,也會有突出的表現。
當年看好明?的經營團隊才加入的游克用,第一次員工認股時,還沒有錢買股票;借錢認了三萬股後,至今仍以明?以及明?子公司為主要的投資標的。
游克用的原則是:投資一家公司到上市之後,拿回投入的成本,利用其餘淨賺的部分,再去選擇新的投資機會,尤其是明?自己的子公司。「別人是說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我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但把這個籃子看好,」游克用說。
企業發展得好,個人的發展就好,口袋自然也就飽飽。因此,游克用認為選對行、跟對老闆,就是最好的投資理財。不過,如何判斷一個好的經營團隊?游克用認為如果一個經營團隊的誠信很夠,對外發言很慎重,不是用「喊」的,完全以企業整體優先考量,就是誠信。
此外,財務報表上顯示經營績效的數字,也是可以參考的指標;如果連續幾年都很好,未來可能也會不錯。「老闆不會叫人做壞事,就是好的公司,」身為財務長的游克用感同身受地說。
第一次投資要最慎重
雖然多數男性建議年輕人可以選擇股票做為投資工具,台大商研所教授江炯聰也認為由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角度來看,年輕人可冒險的本錢較年老者更高,更適合做高風險的股市投資,不過,多數的「過來人」也建議年輕人要從小投資做起。
第一筆投資尤其重要。游克用表示,如果第一次投資因為不小心而失敗,錢不見了,財富的累積可能要延後五到十年。因此,先穩定下來,充實自己賺錢能力與理財知識,再做高風險的投資。
另一方面,不論採取什麼理財方式,韓蔚廷建議年輕人一定要親身去做,而且要投資自己專業或十分暸解的公司或產業。
很多股市專家告誡股市投資人,先暸解自己的性格再做投資,但若非親身去做,不會知道自己面對股價急漲或暴跌之際,是不是真的有魄力搶進或認賠出場。「報上的投資競賽都是紙上富貴,唯有親身去試一遍才能暸解自己的性格,」韓蔚廷說。
江炯聰也建議年輕人,除非要走金融或證券與這條路,否則股市容易使人心情浮動,投資獲利讓年輕人有輕易致富的錯覺,投資損失也會使人意志消沈,兩者都讓年輕人在更重要的事業上分心,太早投入股市不見得好。
不論是創業的雄心勃勃,或僅僅想要維持穩當收入與支出的家,由於男性在社會上被賦予家中「生財舵手」的角色,建議剛出社會或是「老江湖」但毫無理財習慣的男人們,早一點開始理財行動。
首先,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信譽保證的公司;其次,待收入與支出均趨穩定、開始每月有固定的結餘後,累積第一筆投資基金;再者,根據自己心臟對風險承擔的程度,選擇股票、共同基金、銀行定存或保險等投資工具,再小心踏出第一步。
開始永遠不嫌晚,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開始。千禧年到了,你要不要重新歸零自己的理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