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女人信用比男人好?

王梅
user

王梅

1999-10-18

瀏覽數 24,200+

女人信用比男人好?
 

你有幾張信用卡?三張,五張,或甚至十張?

不必多言,信用卡已經變成現代人隨身的必需品。比起十年前信用卡剛出現的時候,現在的人對信用卡倚賴的程度,恐怕只能用「無以復加」來形容。不管走到哪裡,不管想買什麼東西,從西裝、皮鞋、書本、房子、車子、出國旅遊甚至生病住院、生孩子,只消拿起信用卡「刷!刷!」一切OK!

根據財政部金融局統計,到目前為止,台灣的信用卡張數已突破六百萬張,持卡率超過二四%,若與十年前二‧九%的持卡率相比,成長了八倍之多,每年的平均成長率都達到四○%。此外,國人一年刷卡金額到一九九八年為止,也突破一千億元新台幣大關,平均每分鐘大約刷掉三十八萬元。

鄰近的日本人口約一億,一九八三年全日本只有四千萬張信用卡;到了九五年,信用卡的數目已超過兩億五千萬張,平均每人有二‧五張卡,簽帳總額是台灣的八十四倍,高達十五兆日圓。據日本信用協會調查,僅僅是十八歲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就有八○%的人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的誕生,大約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中期。當時美國的摩里斯(Arthur Morris)發明了一種「先享受後付款」的分期辦法,由於讓不少窮困人家得到先消費再慢慢還錢的通融機會,推出後頗受歡迎。

後來,一些更精明的金融銀行家們沿用這種借貸的概念,又創造出一種只有名片般大小、薄薄一張的塑膠卡,也就是信用卡的前身。這種塑膠貨幣滿足了一般人的消費需求,也延伸出個人信用的功能。

女人的信用比男人好

《信用卡啟示錄》的作者、長年從事行銷顧問的周紹賢指出,信用卡的發明可以說是完全來自先人的借貸遊戲,只不過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的新規則下,主角增多了。店家、銀行、世界組織、持卡人、聯合徵信中心等,都成為理財時代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七○年代以後,消費者信用擴張的幅度,至少增加了四倍以上。顧名思義,信用卡是銀行依據個人的信用紀錄與收入,給與先簽帳再付款的方便,以及預借現金、循環信用的功能。這種時髦新穎的支付工具確有它的方便性,但引發的後遺症也不少。

根據估計,台灣每個月因為「信用不良」而被發卡銀行停卡的持卡人,至少在兩千人以上。這些信用不良的消費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七:三,男性倒帳的比例平均是女性的兩倍以上;未婚和已婚的比例則是六:四。這個數字足以證明女性的信用比男性好,已婚者的信用則比未婚好。

針對女性的還款能力和信用比男性好,台新銀行在九五年七月曾率先推出台灣第一張以女性市場為主的「玫瑰卡」,結果在短短四年半內就衝到六十萬張的發卡量。

台新銀行同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女性除了壞帳比率低以及信用較佳之外,同樣是單身未婚,粉領新貴因為較沒有經濟壓力,反而較男性擁有較高的薪水支配權;而即使是在一般小家庭,家庭經濟也多半掌握在女性手上。

停卡意味著信用破產

銀行歸納客戶被停卡的原因,大多不脫下列三種情況:一、拖延欠款時間超過兩、三個月以上;二、支票拒絕往來戶;三、超額消費,支出超過所得甚多,造成入不敷出。

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江威娜觀察,很多持卡人並未意識到被停卡的嚴重性。信用卡被強制停用,通常是銀行對紀錄不良的客戶最嚴厲的懲罰行為,意味這名客戶的信用已經「破產」,從此被各銀行及金融機構列入拒絕往來的黑名單,將來不論是申請各種貸款或者想再使用信用卡,幾乎都不可能,形同全面封殺。

江威娜解釋,由於停卡茲事體大,除非萬不得已,客戶惡意倒帳,否則銀行絕不會輕易停卡。持卡人若是有正當理由申訴並補繳欠款,發卡銀行大都會依據欠款金額多寡、過去繳款紀錄、是累犯還是初犯等狀況,決定是否停卡。

曾經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男明星,每天忙著到處錄影作秀,結果忘了繳款的時間,積欠了八、九千元帳款。銀行找不到人,但因為他過去繳款紀錄良好,銀行最後並未註銷他的信用卡,只以罰款了事。另一名曾經上過社會新聞版的女演員運氣就沒那麼好,以前都是由男友代繳帳款,後來男友另結新歡,不告而別,女演員欠了三十萬元新台幣還不出來,最後被迫停卡。

發卡銀行發現,停卡人中,男性持卡人花錢往往比女性不知節制,未婚的持卡人也比已婚者「經常忘了口袋裡還剩多少錢」。這些信用破產的男性,大都把錢花在酒廊、舞廳之類的聲色場所,一筆簽單動輒五萬元、十萬元;而女性的簽單,多為百貨公司、服飾店或者購買珠寶首飾。

每家發卡銀行都將信用卡壞帳視為業務機密,江威娜透露,逾期未收的帳款若是超過六%,就已經是到達警戒線了。一般在銀行催收時,女性大都有解決的誠意,不少男性則存心賴帳,「有人欠錢欠到最後還不出來,乾脆兩手一攤,反正已經欠那麼多了,債多不愁!」江威娜對這種態度十分不以為然。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年輕人是高危險群

對於存心賴帳的持卡人,銀行通常會採取法律行動催討,透過法院裁定找到抵押債權的方法,譬如申請扣押薪水及不動產等等。但持卡人若非故意倒帳,而是因為一時的急難或變故,銀行也多半會通融。

有一名女士因為先生經商失敗罹患重病,家庭經濟頓時陷入危急,她只好向銀行求助,銀行應允她前三個月不必還錢,第四個月開始則以無息方式分一年攤還。「只要你有誠意償還,銀行絕對會想辦法幫助你過關,」B豐銀行信用卡行銷副總裁李銘博強調。

此外,被發卡銀行列為高危險群的則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認為身上有張信用卡十分「騷包」,表示身分地位不同,「愛現」的結果不僅口袋空空,還欠了銀行一大堆催討帳單。「我們確實比較擔心這些年輕人的消費行為,」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信用卡主管表示。

這家銀行就碰過一個案例。一名二十四歲的貿易公司職員因為終日沈迷電動玩具,竟然在一個月之內刷了十二萬元,這筆錢最後成為發卡銀行的呆帳,年輕人也從此成為銀行的拒絕往來戶。

這名銀行主管惋惜地說,「想想看,為了區區的十幾萬元,將來如果他打算創業、買房子、結婚,向銀行貸款統統被拒於千里之外,根本就不用想做出什麼事業或規劃人生藍圖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一般發卡銀行都有所謂的信用額度,做為持卡人消費的上限。信用額度通常是依據持卡人的年所得、學經歷高低、職務及持卡年數來核定,一般約為個人年所得的十分之一。

設置信用額度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持卡人過度信用膨脹。但是,由於不是直接使用現金,加上又可以延後付款,很多人在沒有「防衛」的狀況下「刷過了頭」。

卡愈多,「卡」得愈緊

國內一家銀行碰過一件個案,一名商界聞人到「賭城」拉斯維加斯準備豪賭,但身上帶的現金不夠,就要求銀行一口氣支付他新台幣九十萬元的額度,銀行評估他過去往來的信用良好,而且相信他還得起,便大方地答應他。還有一名持卡人,到瑞士一口氣買了二十支勞力士手表,同樣要求這家銀行提高額度,銀行最後也授權同意。

這些大筆花費通常都要經過銀行特別授權處理,比較不容易發生差錯;但小額花費就不同了,隨隨便便五千、一萬,不知不覺就花過了頭。日本研究消費行為的專家多湖輝就發現:多數人在使用信用卡的時候都會出現「盲點」;由於荷包裡的現金沒有減少,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花到錢,因此產生錯覺,認為自己賺到了。

「先享受,後付款」,聽來頗為令人心動;然而,這種花錢方式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一個人的習慣。常常聽到一句嘲笑老美的話:「美國人不知道把錢花到哪一輩子去了!」尤其是美國中產階級的雅痞族,往往為了應付接踵而來的帳單而喘不過氣,多數都是因為過度使用信用卡所引發的後遺症。

信用卡的祖師爺摩里斯,大概萬萬想不到,不過是一張小小的塑膠卡,卻像「緊箍咒」一樣,緊緊地操縱了這麼多後世的男男女女。作家簡媜曾經用一句話形容:「對現代人而言,卡愈多,似乎表示被『卡』得愈緊。」果真是一語道破現代人與信用卡的微妙關係。

比較起來,老一輩的人在這方面就顯得保守得多。他們不喜歡刷卡消費,也不喜歡向人借錢或是分期付款買東西;華信銀行董事長林立鑫就是出了名的「拒卡族」。雖然從事金融服務業,林立鑫從來不用信用卡消費,只用現金交易,因為他害怕自己養成浪費的習慣。他的抽屜內有各式各樣的信用卡,全部都被他「冷凍」。

「卡」本無罪,態度是關鍵

然而,話又說回來,信用卡本無罪,問題出在用卡人的態度。不論你對信用卡的反應是正面還是負面,信用卡確實具有「方便性」與「經濟性」等多種功能。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信用制度是現代商業的心臟。今天的社會,不論是對客戶下訂單、到銀行開戶、或者向人借貸,絕大多數的交易都是架構在信用制度之上,如果不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信用,絕對寸步難行。

如果你想變成聰明的用卡族,理財專家會建議你:手上的卡數最好保持在有限的範圍內。「兩至三張即可,三張以上恐怕就嫌多了,」江威娜提醒。很多持卡人之所以漸漸背上沈重的負債包袱,就是因為手邊有太多張信用卡,額度一多,刷起卡來就不知節制,這張刷爆了,就再換另一張刷。而多卡的壞處還包括忘記繳款日、弄錯繳款金額等,都是常有的事。

再者,不要使用信用卡或簽帳卡購買你在三十天內無法付清貨款的東西。如果是屬於消耗品一類的日常用品,最好用現金,即使刷卡也要控制在一定的額度內,否則萬一刷過了頭,動用到循環信用,還要支付額外的利息,可就虧大了。但假使是可以帶來收益並且增加資產的物品,即使透支也可以考慮買。

帳單來了,最好每月付清,一來落得輕鬆,二來也可養成在能力範圍內消費的習慣。萬一手頭實在不方便,也要想辦法至少付掉一半以上,以免下個月帳單來了,利上滾利,反而壓得你透不過氣。

循環信用固然具有延遲付款的好處,卻也可能成為馬拉松式負債夢魘的開始。從銀行的角度來看,持卡人使用循環信用愈多,銀行坐收的利益就愈大;但很多持卡人忽略了一點:循環信用都是採用循環計息,本金連同利息將繁衍出更多的負債。因此,已負債的持卡人,在債務尚未清償之前,最好先停止簽帳,以免愈陷愈深。

「量入為出、自我節制」的確是一門很大的功課。從心理層面來看,信用卡與一個人的「自我管理」息息相關。在日本素有「賺錢神仙」之稱的邱永漢曾經提出警告:「信用透支就像是一把雙刃的利劍,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因此,不管使用任何理財方式,懂得自我克制才是上上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