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在產業環境變化快速的今天,高速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簡稱HPC)已成為決定市場勝負的關鍵能源!企業必須學會用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算力,方能在未來取勝。
產業環境變化快速,如今企業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已不僅是有形資產,而是另一股無形能源。「無論是氣候還是經濟,現在的變因越來越多,國家與企業都需要強化數據掌握能力才能有效因應,而HPC的高速運算技術更是關鍵火種,扮演開啟企業革新的要角。」GARAOTUS為世界知名的HPC品牌,其團隊負責人薛聖傑強調:「HPC就是這個時代的新能源!而且這個新能源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高。」
算力等同國力 HPC已成國家及企業的戰略指標
雖然數據的重要性快速提升,不過如果沒有對應的運算處理機制,新能源的價值將無法彰顯。以醫療領域基因研究為例,醫學研究向來嚴謹,實驗團隊必須分析大量基因,研究結果才有意義,但如果用一般電腦運算資料量如此龐大的基因數據庫,可能要花上一兩年才會有結果,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金融投資的風險分析、製造業的生產決策…等情境。
為了化解此困境,各國政府和大型企業紛紛將HPC列入戰略投資,美國在2016年發布的《NSCI 戰略規劃》就是為了維持高速運算的領導地位,民間企業也開始善用HPC強大的運算力量進行資料探勘、分析,藉此因應近幾年快速變化產業環境。作為全球產業鏈的一環,薛聖傑認為台灣企業必須借鏡國外的做法,「台灣企業要用新思維、新工具面對新競爭,對HPC算力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盡早布局。」
符合台灣特色HPC 彈性架構 讓企業輕鬆導入無負擔
相較於國外企業對HPC的積極態度,台灣中小企業由於規模不大,必須將有限資源花在刀口上,因此GARAOTUS首席策略長張祐誠指出,市場的HPC必須可滿足此一族群的需求,並以更具彈性的服務架構,讓中小企業在導入、使用HPC時更輕鬆、快速。
張祐誠提到,目前市場上的HPC服務多為政府或大型企業設計,這種只負責釋出算力的服務,適合已經有完整的IT團隊與HPC專業的使用者,資源、專業都有限的台灣中小企業應有更佳選擇。「台灣中小企業需要的是可在導入前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並有多種運算資源選項,可以因應當下與日後需求彈性增減,如此架構不僅可讓HPC在企業端快速落地,也能在導入後貼合企業的業務狀態調整,成為日常營運的一環,真正達到數據賦能目標。」
不過符合台灣產業需求的HPC服務模式,應具備哪些特色?薛聖傑舉了香港中文大學與印度醫療機構MedGenome為例,這兩個組織都是透過HPC的高速運算能力進生技醫療等相關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是作為疾病預防與創新療法研發,MedGenome則是藉由基因分析從而加速重大疾病的治療方法的發現,兩者共通點與多數台灣企業一樣,組織內都具該領域的高度專業人員,但需要透過具備HPC專業的IT團隊,才能加速研究的發現,此時,必須善用外部團隊的力量,「因此他們選擇透過與HPC專業團隊的合作,從導入前的資源評估到導入後的算力調整等環節,都有專業服務的支援和更彈性化的選擇。」
算力等於競爭力 企業應善用HPC技術啟動新成長曲線
張祐誠進一步說明HPC導入各種應用情境的作法。他認為第一步可將各種商業活動拆解成許多模組化的元件,第二步再細分每一模組的工作流程,並且以一個平台統合管理所有的工作流程,第三層則是讓工作流程中的每一環節自動與IT系統中所需的軟硬體資源對接,「在這三層次中,置於底層的HPC,可以讓算力伴隨數據的流動路徑穿透、分布,讓企業內部各環節都能享有高效能算力帶來的好處。」
薛聖傑強調,算力已然等同國力,誰能有效利用這股新能源,誰就能在新世界中取得利基!既然算力如此重要,企業如何選擇合適的HPC服務,才能讓自身的資源價值最大化,從而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唯有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所提供的方案,才能夠讓產業快速就能應用在核心業務的研究中,用HPC助力更多台灣產業加速研究與創新發展,打造次世代更多護國群山,而這也是GARAOTUS團隊的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