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編按:據季辛吉顧問(Kissinger Associates)最新發出聲明,美國政治權威,前任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證實於29日於康乃狄克州的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其實,他曾在去年於公開活動中剖析台灣議題。此文為2022年他受訪的深度解析。
冷戰時期對美國外交策略有關鍵影響的前國務卿季辛吉,近日接受美國公共電視(PBS)專訪時,論及烏克蘭戰爭將影響中國習政權對台戰略性思考。他認為,觀察現下局勢,習近平必然了解此時攻擊台灣會引來美國抵抗,不會是中國計畫。
不久前,5月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時,季辛吉曾提到美、中應避免直接對抗,且台灣議題不應成為談判核心。
在PBS專訪中他補充,美國應繼續維持對台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略性模糊」,也就是避免表明美國在中國武力犯台時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季辛吉指出,宣布台灣是獨立國家將迫使中國採取武力行動,維持戰略性模糊更可避免衝突。
但季辛吉也表示,美國仍應對此維持嚇阻效果,而美方在武力資源的調配中應該已經展示了這一點。
盼烏克蘭戰事能協商找出路
季辛吉在近期專訪中,也試圖澄清自己日前於WEF對烏克蘭戰事的意見,並非主張烏克蘭應放棄部分領土來換取和平,而是指應可在戰前領土範圍畫出停火線,加速戰事落幕。
當時季辛吉所言,被認為是支持烏克蘭應放棄在2014年後遭到俄羅斯控制的克里米亞半島、與東部頓巴斯部分領土,而引來抨擊。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便回應表示,季辛吉聽起來像是從「遙遠的過往」做出這樣的發言,並重申烏克蘭將取回克島與頓巴斯地區,才能邁向和平。
在PBS專訪中,季辛吉則表示,是否放棄克里米亞與烏東部分領土,是烏克蘭的決定,且他不認為發動侵略的俄羅斯應該從戰爭中獲得任何東西。在與《時代雜誌》(TIME)專訪中,他似乎暗示克島與頓巴斯部分領土可以單獨協商。
在俄烏戰爭上,季辛吉認為比起明確的勝負,協商會是比較好的出路。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訪談中他表示,在確保俄羅斯侵略失利的同時,也需要思考戰後世界的面貌。若普丁(Vladimir Putin)遭逢羞辱性的戰敗,對歐洲的長期性穩定也有不利影響。
季辛吉肯定澤倫斯基的領導能力,認為他成功地將烏克蘭戰爭形塑為道德性的目標。澤倫斯基的個人特質未來能否制度化,還需觀察。目前也尚未確定澤連斯基在戰後的願景勾勒,但季辛吉認為他是個偉大的人物。
美國社會分裂,缺乏共識使領導大不易
季辛吉生於德國的猶太家庭,因逃避迫害來到美國。1969年進入白宮服務,1973-1977年間在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及福特(Gerald Ford)麾下任國務卿,往後也為歐巴馬(Barack Obama)等多位總統提供顧問建議。
在新書《領導力》(Leadership, 暫譯)中,季辛吉回顧了尼克森、李光耀與柴契爾等6名自己曾打過交道的國際領袖,在二戰後的時局中如何不僅是做出應對、更形塑了戰後的世界局勢。
《今日美國》(USA Today)專訪中,季辛吉遺憾地表示,在現前充滿挑戰的局勢中,並沒有看見這樣超越時代性的領袖人物。也許是因為能夠大展身手的機會尚未到來,但季辛吉也說,「優秀的領袖能創造機會。」
「跨黨合作意願低,使得領導變得更難。」比較美國當前與1970年代的環境,季辛吉認為現前的挑戰可能更糟。以越戰為例,當時公眾討論亦相當激烈。但當時辯論的是如何達成基本上有共識的目標與作法,現前的衝突則是目標性的分歧。
季辛吉認為,現前的辯論是關乎於美國的價值、關乎國家利益的定義,因此不同觀點間的對話變得更難了。他表示,如果社會對自己過往的看法全然分岐,也無法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但現代國際局勢中有著危險、也有著機會。季辛吉依然對適任的領導人能及時出現抱持希望,也期望新書能透過分享某些人在不同時代的抉擇,激發一些更深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