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茶很有感情,血液裡流的都是茶,」天仁集團創辦人兼總裁李瑞河捧起桌前一盅熱茶,屏氣凝神地看著,彷彿從出生就註定和茶結緣一輩子。
與印象中傳統茶莊陳舊昏暗的氛圍不同,環視複合式餐廳「喫茶趣」明亮寬敞的店內,兩層式玻璃旋轉式階梯,和圓弧吧台前鑲嵌的茶經相映成趣,高雅又不失現代感的中國極簡風,就連眼前年屆七旬的李瑞河,也跟著年輕二十歲。
身為天仁茗茶這棵五十年老樹長出的新芽,喫茶趣緊緊抓住年輕人的消費趨勢,也保留了注重精緻茶藝的傳統風味,走出茶文化的創新之路。
2003年11月底,被喻為「台灣星巴克」的喫茶趣,獲得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產業優良案例」。台大商研所教授陳家聲分析,「把茶從過去一級農業帶向三級服務業,是天仁得獎的主因。」
十二年前轉投資證券業的失敗,沒有擊垮天仁,反而積極在茶領域創新,找尋轉型契機。也因此,當近幾年台灣茶業面臨內外銷市場飽和的經營困境,天仁卻能另創新局,成為海峽兩岸唯一的茶葉上市公司,2003年更以新台幣14億元的營收,寫下連續三年創新高的紀錄。
1993年李瑞河複製天仁經驗,在福建漳浦創立天福茗茶,才十年,就晉身中國大陸茶葉連鎖經營第一名,無論是資本額或獲利,雙雙超越五十歲的天仁老大哥。截至2003年11月底,天福共有三百七十七家門市,加上天仁在海內外的一百二十三家,剛好五百家。
天仁和天福,儼然成為國際上中國茶的代名詞。
台北市茶商同業公會理事長王端鎧認為,天仁的東山再起,給了茶葉產業一個希望,「至少召募員工時,會有年輕人願意進來。」
祖先七代種茶的李瑞河,十八歲就開始賣茶,直到現在,一天仍至少喝五十幾種茶。對茶的濃厚感情,讓李瑞河賣好茶的堅持從來沒有打折。
從小在茶堆裡打滾的李瑞河,練就了一身識茶的好功夫,不僅喝得出品種,就連生產地海拔高度也瞞不過他。因此早期天仁茶的品質,全仰賴他一個人親自品評,核定等級和價格。
不只是選茶,茶葉的好壞還涉及產地的天時、地利和採茶的功力,為了維持品質的穩定性,天仁仿效茶葉大廠立頓,將來自四個國家的茶葉合堆處理。天仁茗茶總經理林仁宗舉例,有的茶香濃醇,可是味道苦澀,有的茶湯色澤明亮,卻不耐泡,一旦併堆混合之後,就能截長補短,創造出氣味更芬芳且多樣的茶葉。
「合堆處理保證了量大質均,不論世界各地,只要同一價格,都能買到天仁相同等級的茶,」林仁宗指出。
但李瑞河還是不放心。1985年就跟在李瑞河身邊的林仁宗記得,不論出貨時間有多趕,每次天仁頂級茶封罐前,李瑞河說什麼也得請苗栗製茶廠員工連夜送到台北,經過他親自試泡後,才同意封罐。
儘管隨著版圖擴張,天仁不得不建立一套品茶程序和抽茶方法,有鑑於李瑞河對品質的嚴格把關,沒人敢掉以輕心。
研發,形塑競爭優勢
也因為要求品質,天仁從不向價格低頭,反而另闢蹊徑,研發出天仁獨有的特色茶。
有別於傳統茶莊強調「忠於原味」,賣凍頂烏龍茶的不賣文山包種茶,李瑞河為了滿足和培養客人多元化的口味,總是勇於挑戰傳統,做一些茶業界認為離經叛道的事。
比如,以往香片千篇一律用茉莉花薰綠茶,李瑞河不信邪,偏偏嘗試以桂花和玫瑰花來薰烏龍茶。
李瑞河更嘗試把人參磨成粉,調和在茶葉裡,烘焙成「九一三茶王」,這個創舉打響了天仁招牌,不但在台熱銷,甚至還在大陸紅透半邊天。
「李瑞河抓住多數消費者不懂茶,只喜歡喝回甘茶的心態,根本不去思考究竟是天然,還是人工加料,」一位茶行老闆指出,茶王的利潤高、市場性強,是讓天仁迅速展店,並拉開與競爭者差距的重要關鍵。但是王端鎧認為,天仁一系列加味茶的穩定品質,堪稱為獨門技術,也是同業難以跨越的門檻。
李瑞河這股不排斥意外,期待意外,甚至還能掌握意外,乘勢而起的創業家衝勁,也展現在其他茶產品的研發上。
「天仁除了賣茶,還賣茶食品和茶器具,」李瑞河應邀參加台大商研所演講時,自傲於天仁將「茶應用學」發揮到淋漓盡致。「在台灣六千家茶行中,天仁家數只占1%,但市場占有率卻有12%,這是茶產品創新的魅力,也是天仁無可取代的優勢,」林仁宗強調。
品牌,來自創新行銷
從半個世紀前,李瑞河到台南創設「天仁茗茶」開始,就有品質經營和不斷創新的理念,貫徹迄今,成為天仁品牌價值的來源。
天仁很少在媒體上做廣告,卻一直是台灣茶葉的第一品牌,甚至在2002年《讀者文摘》所做的調查中,天仁茗茶和宏?、統一、黑松和黑人牙膏,並列為台灣的「非常品牌」。
李瑞河五十年前自創的土法煉鋼式行銷,是最主要的關鍵。 有別於傳統茶莊只賣散裝茶,李瑞河把茶葉分級包裝,打出品牌。另一方面,天仁也不停開分店,以店內高雅的裝潢打品牌形象,還在竹苗交界處,開設茶工廠來吸引觀光客。
「天仁很會做行銷,不管在品牌、包裝或連鎖店,都帶動台灣零售業的行銷觀念,」統一企業副董事長顏博明觀察,天仁是茶業企業化的先軀。
其實天仁不只是賣茶,也在推廣一種台灣特有的茶文化。
「如果沒有注入文化,茶就和一般碳酸飲料沒有兩樣,」著迷於茶文化的李瑞河提及,茶是很有人情味的飲料,農業社會請人幫忙跑腿,包禮給人,會說:「這紅包給你吃茶。」於是天仁在二十三年前成立「陸羽茶藝中心」,推動茶藝文化,讓喝茶人口增加,也間接提升天仁的品牌地位。
天仁茗茶董事長李勝治指出,如果只賣茶,天仁當然可以賺錢,「賣茶必須跟文化結合,才能長久。」
為了豐富天仁的市場資源,兩年前林仁宗上任後,便開始尋找策略聯盟的伙伴,「我們希望跟各領域的領導品牌合作,建立架構取勝的競爭優勢。」
2003年7月,天仁以品牌授權方式,與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並肩推出「天溪綠茶」「天霧烏龍茶」,跨足即飲茶市場。
透過天仁的核心技術和可口可樂的行銷通路,不管在世界哪個地方,都能品嚐到台灣茶的風味。
接著天仁也和統一合作,將喫茶趣高點購率的「普洱牛肉麵」方便化,直攻高價的速食麵市場。
未來天仁更將繼續扮演茶葉領航者的角色,有系統投資在茶葉基礎研究與應用科學,培養核心本業的關鍵技術。
「在醫療及學術團體的技術奧援下,天仁將致力延續茶葉的生命,」林仁宗表示,順利的話,2004年可望切入個人清潔及保健食品市場。
被國外媒體喻為「兩岸茶王」的李瑞河,對茶有強烈使命感,「總有一天,我要托起茶業的夕陽變朝陽,」他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