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購物中心11月14日開幕,吸引二十五萬人潮,還有遊覽車載客人從全台各地來朝聖,沒想到才過一星期,卻發生承包商違規使用未經核准的吊車吊運鐵材,造成鐵片從高空掉落地面的傷人事件,連帶影響商場緊急疏散人潮,暫停營業一天。在蜜月期發生這樣的意外,難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信心,不過,也有業者表示,現在不是蜜月期,而是觀光期,因為很多人往往是只看不買。
不久前,在介紹購物中心營運團隊的記者會中,台北101購物中心總經理席諾林(John Sironic)曾經發下豪語︰要在三年內超越香港的太古廣場和吉隆坡雙子星大樓的KLCC購物中心,成為全亞洲最佳購物中心。
台北101購物中心營運第一年的業績目標是新台幣75億元,台北市百貨業的年營業額則是700多億元,業界普遍認為,這個目標雖然不難達成,但是,和台北101購物中心投入的成本相比,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101購物中心投入的成本太高,」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人士認為,當初財務規劃一出來,他就預期101購物中心會經營得很辛苦。目前101大樓整體總成本是580億元,購物中心究竟占了多少比例,很難劃分出來,不過,光看購物中心的硬體設備,「絕對超過100億,」再加上聘請國外專業營運團隊的成本,相信是所費不貲。
另外,當台北101購物中心的經營團隊考慮到精品客人對隱私的要求,決定把精品區放在三樓時,業界很多人的反應是一片錯愕,「精品櫥窗有展示效果,當然應該放一樓」。麗晶精品副理李雅萍認為,香港太古廣場的精品區在三樓是因為該棟建築物建在山腰上,不論是辦公大樓或五星級飯店的重要出口都是在三樓,這和台北101購物中心的情況並不相同。
面對新光三越信義店A9館即將在今年底開幕,定位同樣走精品路線。再加上明年9月,統一高島屋百貨也將開幕,信義區的百貨大戰,才正要開始!
姑且不論對手如何,台北101購物中心未來面對最大的威脅可能還是自己。如果明年底台北101辦公大樓完工之後,企業進駐的情況不佳,台北101購物中心就少了很多潛在的客戶,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副總汪郭鼎松說,「這是我們比較擔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