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全球斷鏈後,美中大本營成形!Web3時代、台更加重要

黃齊元
user

黃齊元

2022-04-08

瀏覽數 1,2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台灣發生大停電,之後從南到北小規模停電不斷,引發民眾對缺電的疑慮。除了能源供給需重新檢討外,另外一個問題是電網韌性不足,無法因應短期電力高峰需求。

台灣屬於大電網,只要某個環節出問題,便會影響整個電網,未來需轉型向歐美分散式電網及智慧電網。

其實不僅電網,供應鏈也發生激烈變化,一樣強調韌性。在地緣政治、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下,全球嚴重斷鏈,導致短鏈、多鏈格局,成本上升,未來形成美國和中國兩大本營。

未來世界的贏家將是那些懂得全球布局、策略聯盟、平台打造、資源整合的企業。

特斯拉同時在美、中、德有超級工廠,再以英特爾為例,最近宣布未來10年在歐盟投資800億歐元,第一階段將在多國投資330億歐元,打造研發、製造、封裝生態系。最主要12吋廠在德國,其他製造地點還包括愛爾蘭及義大利後段封裝廠,研發中心則設在法國及波蘭。

歐盟剛通過430億歐元晶片補助,很大一部分可能流向英特爾。此外,英特爾更深耕美國,未來10年計畫投1000億美元,共有八座晶圓廠,並爭取國會剛通過的520億美元晶片補助。

英特爾避開在亞洲與台積電、三星正面交鋒,以歐洲和美國為主戰場。圖片來自unsplash

英特爾避開在亞洲與台積電、三星正面交鋒,以歐洲和美國為主戰場。圖片來自unsplash

簡單的說,英特爾避開在亞洲與台積電、三星正面交鋒,以歐洲和美國為主戰場,爭取政府補助,結合當地合作夥伴資源。英特爾不一定能成功,但有美國政府撐腰,輝達、高通已表示會使用英特爾服務。

全世界去中心化潮流並非只由大企業帶動,主要驅動力量來自區塊鏈,其去中心化特性正改寫我們所熟知的世界,相關衍生應用包括De-Fi(去中心化金融)、加密貨幣及NFT。

去中心化的Web3時代來臨

在Web3時代,力量從平台轉到個人,形成去中介化、去中心化,互聯互通。台灣並沒有準備好面對一個去中心化的Web3時代,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

中美地緣政治大戰使台灣地位更加重要,讓我們以為世界不能沒有台灣而沾沾自喜,認為半導體是「矽盾」,企圖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心。但拚命建設結果,導致台灣缺電、缺人,產業發展不平衡,也與淨零碳排目標漸行漸遠。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全世界各國都不希望半導體產業集中在台灣,除了軍事風險外,還有能源及其他風險,而且這和未來去中心化趨勢背道而馳。

除了小英總統外,最希望台灣集中在本地投資科技產業的應該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陸認為兩岸終將統一,但如果資產在美國或歐洲,中國將無法染指。

面對世界變局,台灣需有新的設計。政府的計畫是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高端製造」中心,但沒有考慮到基礎建設是否足以支撐這個願景。

台灣製造可以取代中國製造嗎? 

台灣現在的成功,一部分是根植於以往錯誤資源配置,過於廉價的電、水、人力,讓我們沒有善用資源的概念。「台灣製造」是否可以取代「中國製造」?

即使政府強調「高端」,也有很多疑慮。我們不要陷在「Made in Taiwan」的迷思中,而應走向「Powered by Taiwan」(台灣驅動、台灣創新)。

最近美國邀請聯電赴底特律設廠、鴻海打造MIH平台,這些都指引出未來新的可能。走向世界、徹底改變商業模式,台灣才能在新經濟潮流中勝出。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原載於聯合新聞網,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