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門市店員逆轉勝,私立高職畢業5年薪百萬,憑什麼拒當薪資魯蛇?

畢業生,別被第一份工作的薪水綁架

張雅惠
user

張雅惠

2022-03-28

瀏覽數 35,850+

2017年吳敏伶第一次站上舞台、戴上無限耳麥,向上百位新鮮人說自己的故事。圖片提供/104人力銀行
2017年吳敏伶第一次站上舞台、戴上無限耳麥,向上百位新鮮人說自己的故事。圖片提供/104人力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不起眼的學經歷,做著不起眼的工作,門市銷售人員吳敏伶卻在27歲就拿到130萬年薪。為什麼畢業5年後的她就能快速超車?硬比同儕平均月薪3.1萬元高出三倍?

私立高職、私立景文科大資管系畢業的吳敏伶,不會寫程式,不愛念書,沒有漂亮學歷,打工經歷也只有火鍋店服務生和資料key in員。

但她不是躺平族,父母務農、在市場賣菜,家裡有4個小孩,經濟壓力不輕,從小她就幫忙種菜、挑菜,還是唸書階段的學生,就半工半讀去賣傘。

一度,父母對她的工作難以啟齒,甚至不知怎麼和鄰居言明「我女兒是賣傘的」。

吳敏伶卻說:「賣雨傘沒什麼不好!我賣出的第一支傘是在一個下雨天,同事們都很害羞,只有我衝出去,問路人要不要買傘。為什麼我敢?因為我不想讓路人在雨天淋溼!」認真的工作態度,令她後來從傘店的工讀生變成正職員工。

她甘心!做別人不做的事

根據104人力銀行資料庫,門市零售店員的流動率高,屬於工作機會偏多的職務,平均每1位求職者可分到1.5個工作機會。

吳敏伶既有陌生開發的熱情,也有不怕被拒絕的韌性,定性高、也耐得住氣,得到老闆的賞識,進一步指派她管理店舖,從實習店長做起,她從一家做到兩家,再從兩家變成四家。

那段期間,她台北、新竹兩邊跑,又累又操又挫折,苦吞多起敗仗,歷經展店不順、關店、再開店的境況,伴隨而來的是店內人員流失、重新招募、訓練、再流失。

偏偏失敗就是最好導師,正因她熟悉店舖運作,乾脆自己加盟投資。現在的她既是4家傘店的店長員工、也是2家傘店的加盟主。大學畢業5年,年薪衝上130萬元,已非薪資魯蛇。

她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有傘下的服務

一把傘不過三、五百元,扣除人事、店租、管銷,吳敏伶還得幫客戶修傘,是利潤不高的行業。

吳敏伶的不同之處,便在於她幾乎使命必達,因為每支傘,都有故事。

「哇!怎麼傘面有輪胎痕?你還好吧?」「這把傘和我一起出車禍重摔,雖然沒有買很久,但是很有感情,看你能不能幫忙修好?」吳敏伶說,通常一般店家看到眼前的輪胎傘都會「放棄急救」,但她始終認為:「客戶等著我修好,我怎麼能不堅持?!」

另外一位客人的需求很特別,希望吳敏伶修好已逝親人留下的雨傘,未來能睹物思人。吳敏伶當時找遍全省門市,就是沒有發現相同材料,最後發現一位夥伴有相同的傘,特地情商夥伴「拆卸」成全,總算圓滿了客戶對親人的思念。

不甘心自己被打敗!再抖也硬著頭皮上

104人力銀行在2017年舉辦新鮮人講座時,發掘了吳敏伶的真實故事,特邀上台分享一路走來的親身經歷。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當年她27歲,雖然已是入職五年的小資女,也是毫不怕生的銷售員,可從不曾公開演講,對於第一次上台和兩、三百位畢業生公開分享自己「平凡」的故事,其實是頭皮發麻。

演講前的某個晚上,104人力銀行的夥伴前往吳敏伶當時管理的台北敦南店,聽她練習、當她聽眾。奇特的是,沒客人時,她演講頻吃螺絲、NG多次,無法講到最後。一旦客人上門時「叮咚!」,她又要快速招呼,詳細說明商品。

在兩種情境中不停切頻轉換,卻又很當一回事地繼續練。

講座當天,多位年輕講者中,吳敏伶的學經歷並不出眾,由於認真負責,更不甘心被自己打敗,竟成了當天獲得最多掌聲的講者之一。

第一份薪水,只是超級馬拉松的起跑點

根據104人資學院《薪資福利調查報告》,去年(2021)企業提供大學新鮮人平均起薪3.1萬元,各職類以研發3.4萬元、工程施作3.38萬元、醫療專業技術3.34萬元最高。排名墊後的是行政2.96萬元、「物流/倉管」2.92萬元、作業員2.8萬元。

與吳敏伶相近的經營管理類職務,約3.2萬元,客服或採購資材約3萬元。只看統計數字,可能會覺得人生無望,但看吳敏伶的人生故事,卻又有「絕處逢生」之感。

吳敏伶大學念的是景文科大資管,不論校排,資管畢業生向來是企業徵才的搶手人才,但她沒走資管這條路,做的是多數人不做、或做不久的門市零售店員,賣起了傘。

攤開最近十年,取樣5.3萬名畢業生在104人力銀行留下的第一份工作軌跡,同樣可以看到畢業生「正在走自己的路」。

「人類學系」的畢業生,有的當起了醫療業的軟體設計工程師,有的當創投加速器的項目經理,還有管顧公司的專案企劃、數位科技內容產業的新聞編輯。

「歷史系」的畢業生,從事的工作有教育服務業的軟體設計工程師、鞋類製造業的採購稽核、律師事務所的法務、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顧問、全球印刷大廠和國內電信大廠的國外業務。

「中文系」的畢業生,成為電腦系統整合服務大廠的軟體專案管理師、智慧財產權事務所的商標專利程序管理師、國際電子通訊大廠的人資者,所在多有。

也有「哲學系」畢業生當4A廣告代理商的AE,「戲劇舞蹈系」畢業生當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業的技師,或當跨國獵人頭公司的招募顧問,「社會系」畢業生當廣告行銷業的設計部企劃總監。

第一份薪水只是印記,不是生死狀

觀察文科生當年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2.8萬元、3.8萬元、3.9萬元,但在十年、二十年後,可能呈現「非線性」或「非典型」的改變。

當初低薪可能彈高,當初高薪也可能後來停滯,其實和就讀的大學、科系不見得有關,但和企圖心、不甘心、以及究竟做出什麼的過程有關。

就像此刻的吳敏伶,32歲,走入家庭、成為人母,暫別傘店店長,只保留一家加盟收入。家,是她的新店舖,新身份是一歲小baby的媽媽,也是夫家冷氣器材盤商的好幫手。27歲的傘下輝煌,是她憨膽拼來的榮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