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當科技林百里遇上人文林百里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3-09-01

瀏覽數 20,200+

當科技林百里遇上人文林百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9月號雜誌 第207期遠見雜誌

科技林百里,要靠人文林百里重生。在企業,創意是靠數字堆起來的;但在藝術領域中,創新沒有包袱,可以天馬行空,難盡其極。「林百里只有在文化創新上,可以自我救贖,自我重生,」藝評家張元茜說。

OEM(原廠委託製造加工)、ODM(設計代工)創造了台灣科技王國的機運;但是隨著微利時代的來臨,企業紛紛流血殺價,代工變成一種辛苦的宿命。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曾經推崇SONY社長安藤說:「如果蘋果電腦是See differences,SONY才是真正能Make differences。」

廣達要從代工脫胎換骨,林百里就要Make differences,從創新研發中重生。

林百里的廣達今年業績連續九個月創歷史新高,單月營收兩度超越鴻海,旗下的廣明光電又緊追IC設計龍頭聯發科,挑戰上市櫃股王。

「臨摹」到「創境」

林百里1988年創廣達,十五年來,廣達已躍居全球第一大筆記型代工廠。

人有一得,必有一失。雖說廣達業績扶搖直上,但是毛利卻每況愈下。廣達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即使衝到新台幣1206億元,全年業績上看2500億元,但是毛利卻直線下滑,掉到前所未有的6.92%谷底。

薄型光碟機的廣明問鼎股王,但是廣達集團旗下做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廣輝,資本大、戰線長,進入晚、比友達(前身達基)至少晚六年,經營成績待觀察。

OEM或ODM代工,就像書畫的基本功「臨摹」,無法開創藝術的新境界。林百里下一步要走到創新設計製造商(IDM;Innovation Design Manufacturer),用創意為廣達創境。

人人都知道林百里喜歡張大千。大千居士畫境有「六求」,臨摹、寫生、立意、創境、求雅、求風骨以為極致。

從「臨摹」到「創境」,廣達過去十五年以代工臨摹吸收各家精華,林百里深知廣達的下個十五年,必須掌握自主性研發、自我創境,才能力去陳腐,再上層樓。

廣達從台北士林的小公寓起家,到今天成為全球十大資訊品牌的製造商,客戶包括戴爾(Dell)、IBM(國際商業機器)、惠普(HP)、SONY(索尼)、西門子、富士通、聯想、宏?等。

廣達不打自有品牌,只做代工;林百里始終非常低調,然而由於「臨摹」各家精華,也等於一口氣吸收了數十家的功力。

對大千而言,「臨摹」乃是對古人作品的形式與內涵,做徹底的觀察及研究,而非走馬看花的技法學習;必須透過仔細的臨摹,方能周密觀察到每一細節每一角落。

臨古、仿古、變古,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法古變今。

事實上張大千風格多變,現代人多只知大千的潑墨山水,其實大千一直到五十幾六十歲,都是走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畫風,六十歲後因受到西方抽象藝術的觸發,畫風再變,才成就青綠與水墨融濡的大潑墨畫風。

復古,是臨摹;創新,是潑墨。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傅申曾說,「張大千前半生最保守,走到後半生反而最前衛。」

廣達十五年的OEM及ODM代工之路,就像「臨摹」一樣,雖集各家之大成,但林百里如何像大千到「潑墨」的創新境界,自成一家,顯然要創境求新。

有vision,才能自主創新

廣達的林口總部門前及大廳,有朱銘的「太極拱門」,莊明景的「黃山意境」,黎志文的「形.象」雕塑,在在顯示林百里希望在人文裡尋找科技中的張大千。

研發創意其實和人文環環相扣。「科技本來就是人文的一部分,瓷器一千年前是科技,現在是藝術,」林百里說。

科技的創新研發,可以墨分五色,也可以見山不是山。

中西藝術相較,莫內的荷花,荷花就是荷花,但中國的墨荷,「可以是嬌柔的少女,是高傲的文人,即使垂垂老矣,殘荷也可以老而不殘,」林百里說。

談到創境,產品的差異化,必須從自主性的研發著手。

廣達1997年拿下戴爾電腦第一張訂單,就是因為具備前瞻性研究的硬底子功夫。廣達在近十家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戴爾創辦人戴爾(Michael Dell)看好的就是廣達的研發能力,當時戴爾委託生產的機種,其實日本已領先開發了數年,但是廣達在數個月內就趕上日本的技術水平,隔年即出貨一百萬台筆記型電腦。

林百里要變成創新研發製造商,「因為身為IDM,規格是我訂,產品是我原創,除了銷售,其他都是我的,」林百里說。

主動創造,才能找到核心競爭力。林百里從工程師變成策略家,「有vision,才能自主性創新,」他說。

2002年5月,在台灣林口的紅土高地上,廣達六萬坪的廣達研究中心,也正式動土。

從小想做建築師的林百里,親自繪圖,以烏龜為形的六萬坪超大建築上,隱藏了最先進的條碼,光一掃過,就是「Quanta」,而南北兩棟研發中心,又虛實相濟,形成隱性磁場。

這是全世界僅見的科技與人文結合的超大型研發中心。林百里要在他的「林口(林百里之口)」、他的「龜山(以烏龜為靠山)」投資50億元,興建一座可以容納七千名研發工程師的廣達研究中心,包括新產品開發的兩千名既有研發工程師,另外再新聘五千名國內外的工程師,以專注於中長程前瞻性研究(advanced research),林百里現在已開始廣召全球研發英雄好漢。

火藥、候風地動儀……,都曾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是自從科技落以後,中國人就開始盲目崇拜,」民族意識極強的林百里急切想改變命運。

代工者的命運是,客戶要求怎麼做,就要怎麼做,發球權不在自己手上;創新者則是拿出解決方案,找回發球權。

這就是林百里風格。

不服輸,冷眼,又處處玄機。

多重性格的林百里

企業鉅子林百里,喜歡漢諾瓦的農夫,喜歡蘇州賣橘子的小販,談到文化,林百里總是精神奕奕。

若說他是富甲一方的科技鉅子,狂人的工程師性格表露無疑;若說他是天才型的工程師,他的文人理想性格又令人印象深刻。

當科技與人文相遇,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就像他最愛的珍藏——張大千的「幽谷圖」一樣,氤氳幽深,層疊起伏,又別有洞天。

在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眼中,他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在富邦金控共同執行長蔡明忠眼中,他是一個踽踽獨行的「loner」(獨行者);在員工眼中,他是走路總在想事情、不易瞭解的大老闆;在收藏界,他是蒐集「大千美女圖」的天涯癡人;在社會工作者眼中,他又是懂得回饋感恩的人。

別看有些場合林百里可以人來瘋,其實「He is always by himself(他總是自己一個人),」蔡明忠如此形容。自我的林百里,並非自大,「我覺得他是個loner,」蔡明忠進一步說。

「看林百里,要一層一層看,才有意思,」亞洲文化協會執行長張元茜說。

易經上說,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當青龍白虎都已消渺,朱雀也成傳說時,玄武是唯一留下來的千年靈龜。

沒有人不知道林百里喜歡烏龜,但是正確地說,林百里獨鍾的應該是千年玄武——靈蛇與烏龜,既有前者的靈動,又有後者的深藏。

烏龜精神看起來是一步接一步,但是林百里的風格,卻又能屈能伸。「講人文,他可以很靈動;講企業,他又講究扎實,」廣達特助張嘉淵說。

少年林百里

苦難,有時是接受挑戰的動力。

1949年生的林百里,生長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上海出生,一歲就到香港,生長在調景嶺貧民窟,從不諱言自己是窮人家的小孩,「也許是窮小孩,所以個性特別謹慎,」他說。

少年的林百里就像《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一樣,具有藝文青年的特質,個性敏感,喜歡謫仙李白,浪漫多愁。

三十七年前,十七歲的少年林百里,跟著同學們擠著貨艙,隻身來台。香港會考失常,林百里破釜沈舟考上台大電機系。當所有僑生都選擇好過的僑生班時,林百里卻單挑全台甲組精英薈萃的本地生班,「他是唯一敢選我們班的兩個僑生之一,」當時擔任班代的現任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說。

令溫世仁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國父思想考一百分的林百里,老師最愛叫他念,「他的香港國語,總是讓全班哄堂大笑。」

香港國語的口音加上香港僑生的身分,林百里有某種程度的自卑。年少時代的林百里十分害羞,相信自己總是比相信別人多。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台大,與林百里同屆的還有前財政部長顏慶章,高雄市長謝長廷,和當時的台大校花前經濟部長宗才怡。

在那個「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留在台灣的林百里更知道凡事只有靠自己。

二十三歲就和溫世仁一同創業的林百里,一個僑生,白手起家,沒有舊世代的光環,「林百里代表一種沒有紐帶的新生力量。」張元茜不得不佩服地說 。

商人林百里

林百里愛大千美女人盡皆知,鳳甲美術館收藏的湘繡「西施圖」,同一繡屏,兩樣西施,更是林百里常常借給國外賓客欣賞的寶貝。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繡屏一面,晨曦初照,西施浣紗在若耶溪畔;一翻轉,立即變成紅燭高照的深宮貴妃。

這是湘繡中的雙面全異繡,一體兩面精湛的繡藝,讓人歎為觀止。

兩面西施,不僅在繡屏上,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林百里是工程師,也是生意人。

典型的工程師性格,有著孤傲;典型的商人,又可以隨時放下身段。

林百里的鍥而不捨常令客戶吃驚。客戶把計算機摔在地上,林百里可以不疾不徐地撿回計算機說,「廣達的計算機這樣摔也摔不壞,可見品質之好。」

年輕就與溫世仁一起創三愛、金寶的林百里,為了找訂單,在歐洲的小旅館中,以撕黃頁(電話號碼簿)的方式找客戶。

「成交,我們就飽餐一頓;不成交,我們就回旅館啃麵包,」溫世仁說。

自幼就飽嘗挫折的林百里,這一生吃過最好吃的一餐,是在西門町的凱麗餐廳。當年他擔任三愛的總工程師,領了第一筆1萬多元的薪水,讓原本只能在窗外流口水的林百里及溫世仁,終於可以一償夙願,吃到生平第一次的自助餐。

壓抑的性格,讓林百里的外表看起來紋風不動,但是心底卻暗潮洶湧,「如果惹毛了烏龜,牠會像牛一樣,死咬不放,」研究綠蠵龜的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說。

靈動加深沈,是林百里的兩個樣貌,陰陽相濟,令外界難以捉摸。

挑戰的林百里

看似沒有攻擊性的烏龜,卻有著不可忽視的頑強個性,尤其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

某種程度上,頑強個性也是挑戰的性格。

1972年,當時就讀台大電機研究所的林百里,與溫世仁就組裝出台灣第一台18位元的小電腦,喜歡研究,喜歡挑戰,少年林百里已可見一斑。

剛退伍的溫世仁有一次在台大椰林大道上看到骨瘦如柴的林百里,形單影隻,決定邀他加入研究的行列。兩人也因為合作這台「台大一號」,共同獲得第一屆青年獎章。

因家境無法出國的難兄難弟,兩人窩在實驗室,看著書,從主機板的蝕刻一步一步做起。蝕刻,必須使用氰化物,「只要吸入0.1微克,就可能致命,」溫世仁回想起那段冒險的經歷。

原本有很多人參加這個實驗,但實驗太辛苦了,每天都進行到三更半夜,許多參與者最後都紛紛退出。

當時的林百里大概只有四十七公斤,溫世仁體重一百三十公斤,兩者像是亨哈二將,「還好,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兩者體重逐漸向中間靠攏,」林百里打趣地說。

溫世仁分析,兩人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很有耐心;最大的差異點,就是企圖心不同。

翻開當年的畢業紀念冊,可以看到林百里寫著「總是覺得缺少一點點」; 而溫世仁的留言是「如果全都失去,我還擁有……」。

「用過去成功的方法,就是下一次失敗的原因,」這句比爾.蓋茲的名言,林百里一直奉為圭臬。

「他的血液裡充滿了冒險精神,」中國探險學會會長黃效文說。

三年前在某個公開場合,林百里遇見了黃效文。雖然素昧平生,林百里當時就熱心慷慨解囊,但黃效文開出的條件是,他必須跟他們先做一次探險。在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西藏高原上,林百里頂著高山症,親身體驗了香格里拉的淨土之境。

冒險,有時也是一種癮。瘋狂的林百里,可以在大颱風的侵襲下,冒險搭機,赴港搶畫,為的就是張大千筆下的「修竹美人」,可見畫癡的程度。

其實工筆仕女,尤重筆勁,一筆之差,可能全盤皆墨,代工產品必須一樣精準。

喜愛「大千美人」的林百里,連美女的巧笑倩兮也能變為創新動力,連美女的手勢都可以做為電腦USB的設計圖,科技創新結合文化創新,創意源源不絕。

藝術家的氣質,讓林百里創造力無限。「工程師的技術,加上藝術家的眼光,林百里是很有天分的,」前致福董事長江英村說。

雖然做了多年的代工,創新發明的夢想從未在林百里腦中消失過。

正在動工的廣達研究中心內,除了要做台灣的貝爾及MIT實驗室,也將成立創新發明博物館。林百里收藏的不只是張大千的畫,愛迪生的留聲機,SONY的ibo機器狗,科技與人文結合的廣達研究中心,就是林百里一生戮力的RD(研發)夢土。

嘲諷的林百里

台灣IT代工產業是一次又一次殺戮戰場,但林百里自有一片深林幽谷,孤芳自賞。

即使貴為科技首富,林百里至今仍常常自娛娛人,借古諷今。他見到桃園縣長朱立倫,馬上自稱「小民林百里」。見到惠普台灣區董事長何薇玲,林百里的形容詞也是「又愛又恨」。事實上,手握訂單的國際大廠,都是「女人心,海底針」。

窮苦出身的林百里,就像湘潭木匠齊白石的畫一樣,畫中有話,直指人性。

「從小我就不容易相信一件事,除非我明白那個道理,」林百里說。

「齊白石在表現通俗的繪畫主題上,充滿藝術家的諷刺性眼光,對於人性百態的觀察與詮釋,相當精采,」林百里說。

林百里收藏了一幅「讀書圖」,畫中一位穿著破衣的長鬚者正在讀書,半仰半坐在石頭之上。詩題畫中的人在讀《道經》,仔細一看,男人手中的書竟是倒著的,這是中國文人典型的幽默與諷刺,也看盡人的假道學。

另一幅畫「蘆蟹」,畫中有螃蟹、黃酒和菊花,意即「看你橫行到多久,頂多也只能到秋天」。從中國文人畫中的嘲諷之趣,也可以看出林百里內在深層的批判性格。

意境的林百里

在林口廣達總部七樓的廣雅軒裡,蘭草雅景,供奉著林百里最愛的大千大師的「黃山記游」。大千說:名山大川熟於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

胸中的丘壑,就是vision,人文的林百里,就是廣達vision的創新動能。

走進廣雅軒,偌大的「青城山通景四屏」,奇峰峭壁,危巒險坡,煙嵐雲靄,「萬派爭流來足底」的「青城第一峰」,就像宇宙大觀,千變萬化。

就像十年前廣達從大廠手中,接下戴爾的大單一樣,日商雖有精熟的技術,廣達卻早已布局。vision,是林百里高人一等的地方。

從台灣計算機起家,走過電子業流血競爭時代的林百里,正在找尋廣達的下一個vision,下一個張大千之作。

雖然墨分五色,「最好的畫,就是心墨,」林百里的好朋友,也是鳳甲美術館創辦人邱再興說。

科技的名利是很空虛的。1000億元比起100億元,只不過多一個零。「有時候我看到百里累成那樣,真的是於心不忍,」好友邱再興語帶憐惜地說。

北投奇岩里的鳳甲美術館,大隱於市,林百里、施振榮,甚至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都是坐上客。邱再興是台灣第一家發展電子工業的環宇電子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在1990年股市大漲時,欣然退隱。

雖說廣達的業績扶搖直上,廣明準備當股王,但是林百里旗下做TFT- LCD面板的廣輝卻經營得很吃力。「天下事有得必有失,」邱再興說。

大千世界,何所依歸?林百里收藏的「丈二荷花」,兩枝殘葉,殘藕,孤莖獨立,一氣呵成。「沒火氣,沒俗氣,隨心所欲,老而不殘,代表居士老年超越自己的心境,」林百里解說。

當科技林百里遇上人文林百里,如何超俗越境,有意境,還要有筆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