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日本311滿11週年,各國廢核路竟快走不下去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2-03-11

瀏覽數 31,000+

圖/僅為情境配圖。達志影像
圖/僅為情境配圖。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今天,適逢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滿11週年,福島核災仍令人餘悸猶存。然而一些歐洲國家以及日本,曾決定逐步廢核,如今政策卻快走不下去。最近一個震撼彈,就是原本計畫今年底全面廢核的德國,近期政策傳出大逆轉。比利時也有意跟進。倡導再生能源的美國拜登政府,更大肆補貼核電。主要是因為這三個不得已的理由。

11年前,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外洩事故,對日本當地造成的傷害至今仍令人餘悸猶存外,後遺症也仍在發酵。例如中國大陸與韓國,最近便對日本計畫在明年排放福島核電廠核廢水到海洋,提出嚴正抗議,擔心汙染到周邊海域。

不過,即便如此,當年有鑑於福島核災問題,決定走廢核路的歐美日國家,如今卻面臨政策快走不下去的艱難局面。

首先,德國多年前有鑑於福島核災,一直是歐盟中最堅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的大國,原本今年底就要關閉最後三座核電站,達成全面廢核,近期竟傳出政策將大逆轉。

《路透社》報導,甫上任的德國總理蕭茲,在2月下旬俄烏危機爆發後,便公開演講坦承,俄烏危機讓德國現在得重新全面檢視能源政策,現在不只要考慮環保因素,也得顧及國家能源安全威脅。

德國總理蕭茲。Flickr by Heinrich-Böll-Stiftung

德國總理蕭茲。Flickr by Heinrich-Böll-Stiftung

最反核的德國綠黨,重新衡量作法

蕭茲所指的國安威脅,其實就是德國長期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問題。據了解,德國的能源使用中,天然氣占比為27%。而有高達2/3的天然氣來源出自俄羅斯。早在前任梅克爾總理期間,梅克爾就因此議題多次和普丁展開談判。

當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德國政府為了制裁俄羅斯,已於2月關閉直通俄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勢必得馬上尋求其他來源。在現有再生能源仍無法全面取代下,蕭茲只能回頭考慮核電。

而德國現任經濟部兼氣候行動部長羅伯特.哈柏克(Robert Habeck)的近期表態,更讓人感覺廢核政策將逆轉。

哈柏克出身於反核立場最堅定的綠黨,他2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卻坦承正在考慮是否該延長境內核電站的使用年限,不再堅持於今年底廢核。他更強調,不會因為自己出身政黨的意識形態,而迴避這議題。

俄烏危機,讓比利時也有意跟進

另外一個有意改變作法的歐盟國家,則是比利時。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原本,比利時聯合政府在經過長期討論後,於去年12月決定要在2025年前關閉剩下的核電站,全面廢核。不料,本週一(3月7日),當地能源部長緹恩范德.絲特拉騰(Tinne Van der Straeten)突然在推特上公開表態,表示在烏克蘭戰爭發生後,比利時需要重新檢視能源政策,可能光有A計畫還不夠。

她更強調,畢竟現存的核電反應爐,仍占有國內3%的能源使用,廢除後有沒有穩當的取代來源,這些因素都需要考量周全。顯見俄烏戰爭,確實讓愈來愈多國家為了能源自主問題,不得不重新調整思惟。

像是歐盟委員會,本週二(3月8日)就針對俄烏危機的能源因應策略提出報告。該委員會發言人法蘭西.堤曼(Frans Timmermans)受訪《CNBC》特別指出 ,他們可以體諒一些會員國,現在由於戰略考量,不再使用天然氣,而必須選擇使用核電或煤炭更久一點。這些選擇繼續讓核電運作的國家,只要沒因此停下發展再生能源的腳步,歐盟一樣會支持。

美國不想讓中俄在核能上領先

至於美國,因為拜登是史上最積極推動綠能的一任總統。但是政府團隊也很快發現要全面用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沒那麼快,核能是必須的過渡性選擇。

可是,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統計,俄羅斯是全球核電技術最大出口國,而中國大陸則有最積極的核電廠建設計畫,美國在這領域,已因長期許多州反核,發展落後於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為了戰略考量,必須急起直追。

因此,拜登總統去年的基建法案中,便針對核電發展,祭出超過數十億美元的豐厚補貼。美國核電研究院(NEI)政策發展副總監約翰.科代克(John Kotek)指出,現在美國各州和核電有關的法案共計超過百項,十年前可能頂多十項左右,就可以看到這一年來,風向改變多明顯。

美國總統拜登。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拜登。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日本有碳中和壓力,核電必須重啟

最後是日本,雖然主流民意長期反核,去年仍擋不住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為了電力需求,重啟高齡「44歲」的美濱核電站3號機組。而新任的經濟大臣萩生田光一,也於去年底指出,為了回應美國與日本一些企業的減碳要求,日本已設下了要在2030年減少46%碳排放的目標。

因此,日本除了要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外,也勢必得重啟符合最高安全標準的核電廠,以達成願景。

沒想到,在當年全球目睹311地震引發福島核災,所帶來的驚恐後,如今卻多了能源自主、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因應因素,讓各國充滿理想的廢核計畫,愈來愈窒礙難行。該如何扭轉?也許只能期待再生能源能有大躍進發展,或者解除地緣政治危機,才有辦法解決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