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心碎的別離場面在烏克蘭邊境不斷上演,畢竟,沒有人想要分離,但為了更和平的家園,他們必須挺身捍衛。
隨著俄羅斯(Russia)無情地入侵烏克蘭(Ukraine),這場綿延的戰火令人感受到戰爭的無情和殘酷,不僅許多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無法團聚,眾多基礎建設和民宅受到破壞的斷垣殘壁,更令人感到無比心痛。
其實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這起淵源,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就逐漸結下梁子,在俄羅斯聲稱烏克蘭逐漸「烏克蘭化、去俄羅斯化」的爭端中,以及境內俄裔的俄羅斯民族主義高漲、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引發俄羅斯的不安全感下,烏克蘭境內的東方和西方長年來都有親俄和親烏的不安和動盪。
而俄羅斯更是一直認為,烏克蘭是它們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以及隨後的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這起俄烏戰爭雖然偶有衝突,但基本上都沒有特別激烈的交鋒;直至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羅斯總統佛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名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隨即兵分三路入侵烏克蘭,轟炸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多個城市及軍事設施,引爆全球譁然。
離別是為了更和平的聚首
許多烏克蘭人壓根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面臨逃難的命運,在俄羅斯的攻擊、入侵領土後的氣焰高漲,原先繁忙的地鐵站成了人民避難的防空洞,高速公路甚至成了停車場,完全無法紓解的交通讓發達的都市頓時陷入停擺,孩子們無奈的恐慌全寫在臉上,令人鼻酸。
在全面戒備的時刻,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ladimir Zelensky)也下令18到60歲的男性不得出境,並靜待可能因應戰況提升的徵召。
因此,許多心碎的別離場面在烏克蘭邊境不斷上演,畢竟,沒有人想要分離,但為了更和平的家園,他們必須挺身捍衛。
2015年後歐洲最嚴重的難民危機
《washingtonpost》報導,在戰爭爆發後的短短5天內,已經有超過50萬人逃離烏克蘭,但還有數十萬人依然在慌亂中等待,聯合國難民署(UNHCR)表示,超過一半的人去了波蘭(Poland),人們也湧入摩爾多瓦(Moldova)、斯洛伐克(Slovakia)、羅馬尼亞(Romania)和匈牙利(Hungary)。
原先依Google的交通數據顯示,在當地時間週日晚間,幾乎每個過境點都有嚴重的擁塞,特別是在進入波蘭的邊境,那裡仍有數千人等待離開。此後,出於對當地社區安全的擔憂和恐慌,Google暫時禁用了烏克蘭的即時交通資訊,試圖搭火車和公車離開的烏克蘭人也因服務中斷而惶恐。
聯合國官員警告,這波難民潮可能會引爆成全面的人道危機,歐盟成員國需要在未來好幾個月內支持「數百萬」的烏克蘭人──目前,烏克蘭人可以免簽證在歐盟國家停留90天,但近期歐盟將決議,讓成員國向烏克蘭人難民提供最長3年的庇護。
美國(USA)駐聯合國大使表示,「這場戰爭造成的苦難浪潮是難以想像的,如果俄羅斯持續進攻,多達500萬烏克蘭人(約佔總人口的10%)可能成為難民。」
未來若這種大規模的逃難潮持續下去,這將是歐洲自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緊急狀況,當時有超過100萬人從敘利亞(Syria)、伊拉克(Iraq)和阿富汗(Afghanistan)流離失所。
讓我們透過照片,了解戰爭的別離究竟有多麼殘酷。
在孩子即將搭上撤離的巴士前,一名父親難過地擁抱自己的孩子,這段影片被廣泛流傳,也令人鼻酸。
一對夫妻在基輔的公車站前吻別。
一名父親將孩子交給了太太,他們這次的道別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
一對夫妻走在鐵軌上,太太即將搭上駛離基輔的火車。
在烏克蘭東部,一名男孩在即將啟程的火車上向外望。
一名女子帶著小狗離開了烏克蘭,她成功在波蘭下車。
由於交通受阻,在車子完全無法動彈的狀況下,許多人被迫拿著家當走上數公里,期待能跨越國境。
安全抵達的人們正在異國和親友會面。
在烏克蘭的許多狀況都是這樣子的,母親帶著孩子獨自逃難,而父親則要留在家鄉戰鬥。
這對母子成功離開了烏克蘭,他們抵達匈牙利和親友見面。
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邊境,獨自離開的婦女被拍到掩面哭泣。
值得一提的是,當成千上萬的人正忙著逃離家園時,也有許多原本在外地工作的烏克蘭人返回烏克蘭,「我們必須保衛我們的家園,如果不是我們,還有誰會挺身而出?」也有人說,「俄羅斯人應該感到害怕,我們才不害怕。」
「我想回去參軍、去戰鬥,我知道我們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