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叫我經營之神,人怎麼會是神呢?我是人,不是神!」
「咖啡是要喝的!怕什麼呢?」
有人怕心悸,建議年紀大的人少喝。「你要這樣想,就一定會心跳加速,」啜著咖啡,八十七歲的王永慶,氣定神閒。
台塑強人,人治色彩,在王永慶身上漸漸消失,現在的經營之神,開口閉口談的都是「制度化」,講究的是上乘心法。
半世紀前的石化王國,這世紀的醫療王國,王永慶總是做什麼像什麼。呈半退休狀態的王永慶,即使王永慶不做什麼,台塑集團2002年營業額仍一口氣衝到了新台幣6996億元,總資產超過1兆4887億元,穩居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集團。
台塑企業自1954年成立以來,明年就已五十年。從早先的生產石化原料起家,現已遍及汽車、電子材料、生物科技、海陸運輸、醫療及教育等事業,在國內外有五十一家關係企業,海外投資事業三十六家,醫療及教育公益事業四家;員工總人數超過七萬人。「無論做石化、辦醫院,或是開加油站,他就是有辦法做到第一名,保證賺錢,」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佩服經營之神確實有一套。
台塑管理,向以「魚骨理論」著稱,在解剖台上,從單位成本分析進而到單元成本分析,任何大小事務的成本,不斷解構,一根骨一根刺,條理分明。
不過,最近勤練氣功的王永慶,加上了內功心法,他認為上乘的管理,人心就是制度,掌握人心、順乎人性,制度就會變成一種無形的紀律。
最近高雄長庚中煞(SARS),防疫體系出現漏洞,有人苛責,有人質疑,「經營之神」看到的卻是「人心」。
「人總會做錯事,發現做錯了就要馬上改,」王永慶言簡意賅地說,但是就怕醫師無心,沒有拿出使命感來做事,「人就是一顆心,」王永慶說。
寧可是錯誤中的戰將,但不能做道德上的逃兵,是經營之神對這次長庚醫院醫護人員提辭呈的看法。
有人認為台塑管理嚴謹,在於王永慶的壓迫式管理。不過他認為那是一種道德,是自律,是精神。
人生在世就是一種責任,最上乘的管理心法,是無形的管理,每個人自己管理自己,對自己負責。現在的王永慶講求制度先於人,在制度下雕塑企業文化,是運轉這個全台最大企業的法門。
有人認為王永慶是徹底的「商人」,但翻開王永慶多次向政府痛陳的萬言書,從上位執政經談到市井小民的痛,從產業大政談到廚餘回收,「他是少見的憂國憂民的企業家,」財經大老王昭明說。
1954年成立的台塑,從石化產業、科技產業,到最近要發展的健康產業,包括興建養生文化村,赴大陸蓋醫院,王永慶從一個首席「企業家」,已經變成半個「社會學家」。
雖說自己不是神,但是在他自述的企業經營理念中,「強濟弱,富扶貧」變成一種王氏中心思想。
王永慶的管理哲學中,有濃厚的中國儒家思維。王永慶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自己的父母固然應該孝順,進一步也要把敬老精神擴及其他沒有依靠的窮苦老人。回報社會之心,正在王永慶身上一點一滴地實現。
從石化跨到醫療養生,王永慶的自給自足經營哲學始終如一。在他近年來興建的養生文化村裡,沒有「老而無用」之說,這裡的銀髮世界,每個人要繼續創造自己的價值,對於王永慶而言,「人生就像跑步一樣,每天都是一種鍛鍊。」
王永慶甚至想出了以工代金的付費方法,讓養生文化村裡的老人依然能創造自我價值,自己奉養自己。從此也可看出,王永慶不僅會經營企業,也企圖經營人生。這也可能是經營之神,一生體悟的精髓。
咖啡苦,王永慶卻能品嚐苦味哲學。清晨即起,每天運動,不論毛巾操,還是快走,數十年如一日,「要有苦的味道,這樣才是運動,不苦,就代表運動不夠。」
王永慶曾說,「好,好不過三代,這是有道理的,有壓力感,覺得還是不夠好,做出苦味來,才會不斷進步,一放鬆就不行了。」
追根究柢,堅持到底,看似道理簡單,背後的決心,才是王氏特有的「苦味美學」。
這位肯定經驗主義,否定風水論證,遵循舊傳統又有新觀念的企業家,不但不放棄嚴謹的「剛性」管理,又加入了人性化的「柔性」管理,「企業觀」更具「人間觀」。
經營之神接納苦味、大地、生死,八十七歲的王永慶,心中沒有恐懼,只有了悟,隨信念而年輕。
Q:台塑是石化業的龍頭,當初怎麼會想要去辦醫院?
A:講這個不好意思。早年台灣只有台北醫院(台大醫院前身)和圓環的一家醫院,後來才有台大、榮總、三總、馬偕。現在台灣的醫療水準已不輸日本,但早期的醫師都是高高在上,像日本的醫師,認為醫師就是社會地位高。但醫師不能高高在上,醫師對病患要有使命感,病患來就是要把他治好。
工作不分階級。醫師、護士或清潔工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職責所在,缺誰都不行。使命也不分貴賤,醫師和清潔夫一樣都要有使命感,各行各業各有學問。辦醫院,就是希望無形中帶動醫療改革。
這也是我為什麼還要到大陸辦醫院,就是希望不知不覺地帶動大陸醫院的改革。台灣醫院可以做為一個示範。
Q:許多醫院賠錢,長庚卻賺錢,長庚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A:我們的競爭就是服務。每個醫師一早起來,就是要為病人服務,他的職責就是把病人看好。在健保制度下,大家都是公平競爭,長庚收人一塊錢,人家也收一塊錢,但為什麼有人虧本,有人賺錢?
醫院管理不能有漏洞,要制度化。除非有漏洞,天下哪有虧本的理由。自由市場經濟,完全是公平競爭,賺錢後再流通,怎麼會虧本呢?長庚是用小資金變成大醫院,所有建設都是用賺來的錢投資,否則我哪有那麼多錢,好幾百億喔!
長庚成功在制度。有人說制度化就是合理化,我覺得合理化太籠統。制度化就是有條有理,合理化是空的,合理化沒有根據,籠籠統統地表達。我們說電腦化,電腦是空的嘛,必須要有制度,才能納入電腦操作。
台塑管理精髓:制度化
Q:難怪大家叫你經營之神?
A:請不要叫我經營之神,人怎麼會是神呢?我是人,不是神!
Q:前一陣子SARS事件,你看到電視新聞上高雄長庚的事情,是什麼心情?
A: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代表高雄團隊的紀律沒有台北團隊好,這誰都看得出來,不要我講,大家心裡有數。
Q:管理工廠和管理醫院畢竟不一樣,醫生好管理嗎?
A:醫生為什麼要管?醫生是他自己的事,他做不好,病患就不找他了啊!醫生應該是最好管的,因為醫生想辦法治療病患,這是天生的職責。本來從念書到做醫生、研究,什麼病要吃什麼藥,診斷要對症下藥,這要用功。不用功,他就自己淘汰,這是自然的。所以要讓醫生自己發揮,他要懂得道理、懂得人性,這樣醫生怎麼會不好管呢?病患本來就是他應該服務的對象。這是制度的問題。
Q:這樣講的話,醫生比工廠的人好管囉?
A:工廠的管理也一樣,每個人要懂得自己的職責,建立制度,醫生也一樣、護士也一樣。
Q:是什麼力量讓他們自動自發?
A:工廠有紀律的話,他怎麼敢不做呢?還有使命感,從早到晚那麼辛苦地工作為的是什麼?他有使命感嘛!
Q:怎麼讓大家有使命感呢?
A:這就是人性,都一樣嘛!
Q:如何激發?是台塑的薪水好嗎?管理上軌道?還是你比較兇,大家都怕你?
A:就是制度化。有紀律就是制度化。有紀律做事情,就是制度化,這是一體兩面。制度本身會形成企業文化,每個人進來自然就會被薰陶成台塑人。
Q:你看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A:剛剛我講的,就是制度化。
Q:經營事業這麼多年,碰到經驗不足或判斷錯誤時,你怎麼辦?
A:只要有制度,有錯誤就會自己改,否則這麼大的體系你怎麼管得了呢?醫院現在就有嘉義、基隆、台北、高雄,將來大陸做的話,就更要制度化。
Q:是好的制度還是挑對人?
A:講要挑對人是錯誤的。制度好的話,誰去做都可以。人就是一顆心、有使命感。每個人都會用心,讓每天上班的目的達成。像醫生就是把病患的病治好,不會吊兒郎當,因為他來的目的就是要做這樣的工作。
Q:你怎麼看人?談談你的用人之道。
A:怎麼會看人呢?只要制度化的話,每個人的工作就可以照這樣子做。
Q:SARS事件後,有許多醫生要放棄行醫,你怎麼看?
A:這是做人的問題,他怕。人到這個時候應該要勇敢。例如說打仗,逃兵怕死就不對。遇到SARS,逃避或害怕的醫師,我們也不要。沒有實質的錯誤,但這是精神。這次SARS高雄長庚也有幾位沒有投入的醫護人員被處分,他們沒有錯,但做人的道理就是這樣,不符職責,我們就不要。
將台灣醫療經驗帶到大陸
Q:為何想到大陸辦醫院?
A:我寫信給北京市的書記,想把長庚的經驗帶到內地去,因為我已有二十七年的經驗。我在信中寫道:台灣地區目前醫療很進步,而內地的狀況就像二十七年前的台灣,當時都是公立醫院,都是小型診所,受到體制上種種束縛。長庚創立之初只有一百七十五張病床,如今已擴張至八千張床,每日看診人數三萬人,而今天台灣地區的病床數已有十二萬六千四百床,比二十七年前增加了三倍,相當於十二個長庚醫院。可見長庚投入醫療行業,不是打擊醫療同業的生存,而是激勵同業茁壯繁榮。
Q:就你研判,為何整個計畫申請遭到擱置?
A:我想我也犯了錯誤,太大手筆投資,就是樹大招風,內地其他醫院怕有衝擊,這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但也是我們太膨風(吹牛皮),不要做這麼大就好,只要在北京做就沒有事(編按:台塑同時在福州、東莞和上海申設醫院),要怪就怪自己。其實我是財團法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Q:大陸當局不接受財團法人形式,不能百分百持股?
A:大家去想一想,怎麼不行?財團法人形式才是對的嘛!長庚醫院很有制度,醫師做多少拿多少。財團法人才不會讓利益獨吞,才可以回饋社會。
Q:整個投資金額多少錢?
A:大概4億5000萬美元,這還不夠,還要跟銀行貸款。
Q:這次SARS對你再次提出申請是否有利?
A:這個我也不曉得。
擘劃自給自足的養生村
Q:長庚已是東南亞最大的醫療體系,但你還希望繼續發展退休產業,經營養生文化村?
A:人總是會走到銀頭(髮),人老的話,生活愉快很重要,台灣現在民眾壽命也長,所以要提供他一個好的、愉快的環境。以前都是講養老,但老不是無用,每個人都有寶貴經驗,我希望能讓他們繼續發揮所長,也許比年輕人更有好點子出來都說不定。
Q:什麼時候開始運作?
A:大概年底之前。
Q:台塑的養生村和一般的安養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A:都一樣,沒有不一樣。環境儘量做好,擴充設備。人多,過日子才不會無聊。不過我希望做成養生文化村,不只是安養,老人也可以以工代金。原本是教授的,可以再教書,教老人或年輕人都可以,或指導論文。老人也可以做各種工作,像廚房、服務工作,老人有貢獻,也可以有報酬,有公道的待遇,這個報酬可用來支付住在養生村的費用。
要進來養生文化村的人,我們會嚴格把關,像吃檳榔的不能進來,既然是養生文化村,不能破壞文化。
Q:養生村的收費會不會很貴?很貴族化?還是像長庚醫院一樣平民化?
A:就是這句話很重要,他要負擔得起。他沒有錢,可以以工作來換取報酬。假如吃飯以外,一個月收費是1萬5000元,他工作賺得2萬元,那就還多剩5000元。他發揮到3萬元的工作代價,自然就可多出1萬5000元的生活費。
Q:養生村裡有那麼多工作給他們做嗎?
A:有。他們也可以寫文章、寫雜誌。你們可以請他寫,再付他稿費,他有他的思想可以寫文章。養生村裡頭所有用的人,也都以他們為優先,沒辦法才向外面應徵。不要浪費人工,浪費人力資源,儘量讓他們能自己補助自己,自己照顧自己,把各人的長處發揮出來。我希望的目標是,做最好的也是最便宜的。
Q:這很難耶!通常最好的都是最貴的。
A:天下事就是這樣,難也要克服、要努力。
苦中悟得人性
Q:你自己如何養生?毛巾操還做嗎?有沒有悟到什麼心得?
A:就是運動而已。我現在都走路,走路比較好,每天快步走四十分鐘,這樣就夠了!
運動的話,不吃苦不行,運動要有苦的味道,這樣才叫運動,這個很重要。每天都要苦幾次。
Q:苦幾次?
A:你要是聽到社會上比較不幸的事,就會覺得很可憐,心情也會有變化。如果聽到人家的遭難還笑出來,就不是人了,所以講制度,還要人性化,不要忽略了人性化。
Q:看你一口一口地喝咖啡,吃的方面沒有特別限制?
A:凡事都是自然,咖啡是要喝的。不要怕,怕什麼呢?人生有來有去,可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樣的觀念下做人,每天儘量做有意義的事。做什麼事情都要追求達成,所以要有制度、要公平。公平很重要,人不可以不公平,各行各業像掃地的人、做工的人都是要公平。
Q:除了傳統及科技產業,有人提到台灣其實可以做能源或環保產業,你也做過一些,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A:環境要創造。台灣沒有資源,要如何創造成一個美麗島?十幾、二十年下來,你往四面看,各種綠化出來了,綠化可減少水土流失、增加美觀、空氣也會好。台灣綠化已經不錯了,再來還要更好。
我對這一點感受很深,二十幾年前,台灣山林砍伐得很厲害。我三、四年前到韓國,看到釜山根本就是荒山,現在已經規劃得很漂亮了,所以韓國人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們有決心做好。台灣現在綠化已經不錯,但是環保還不夠。
Q:那你有沒有興趣做這一塊?
A:我的力量有限。我現在做廚餘,全省都有在做,把廚餘做成肥料。廚餘肥料拿來施肥,種出來的菜很甜。菜要什麼營養?肥料要什麼營養?肥料若來自鄉下的豬糞,沒有經過發酵、培養各種優良細菌的話,這個肥料是沒有用的。若是用進口的化學肥料,土壤會硬化。
我們在研究如何把剩下的東西做成有營養的肥料,做出來的話,對土壤會有一點意義。
Q:中草藥呢?
A:這個我是外行的。不過,台灣有各種氣候,可以種中草藥。現在陽明山上的樹林很漂亮,但是馬路邊很多雜草。如果把雜草除掉,拿來種種符合陽明山氣候的中草藥也是不錯的構想,而且它不像水果樹,種在路邊怕會被人偷採。
Q:你剛剛講到韓國,你怎麼看這個國家?它會不會超過我們?
A:他們比較用功喔!但是他們還是努力做到制度化。他們現在的大型化是好的,他們很用功,衝力很大。韓國人才假如再加上制度化的話,會是一流的國家。
Q:現在台灣經濟不好、失業率高、大家沒信心,兩岸又不三通,你怎麼看?
A:做一個政府官員,要創造個人、國民的生活福祉,很多事情都要仔細盤算,尤其是經濟。一個大潭發電廠四百萬千瓦的發電量,光是燒煤、燒油,如果不會算,就可以損失8億多美元,折合新台幣300億元。像核四,要短痛不要長痛,我的意思是,就丟掉、不要做。這個政治家要想、經濟學家也要想。要做對國家生存有利的事,市場經濟化,還要創造文化。該做的不做,只在電視上做戲有什麼用?
幾十年來,台灣的公共工程都是圍標的。上網招標就是制度,制度操作他就沒辦法圍標。這只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九二一大地震時,我承攬了大概十幾個學校,一坪造價平均為2萬9000多元,但其他喊出來的價碼,最便宜一坪5萬元,最貴的是多少呢?說出來你會嚇一跳,是15萬元。
Q:為什麼台塑的單元成本可以這麼低?
A:沒有什麼控制成本,還是老話,只要制度化,不要有什麼偷工減料。制度化做就沒有辦法貪污,貪污就開除。招標就是上網招標,如果知道哪一家過去有壞紀錄,你來我就不採用。這有什麼監督的困難呢!被抓到的話,你就倒楣了!
Q:從製造業跨到服務業,台塑加油站也經營得很成功?
A:我們加油站汽油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我們買進來的是外匯石油。要想在過程中怎麼做、有效率,這樣才不會浪費。我要做附加價值高的利用。要提高附加價值,在過程、利用各種方面都要有計畫。
Q:大家還是很好奇為什麼董事長要成立五人小組?是要制度化嗎?
A:當然!制度化底下,方向要怎麼樣設定,有好多事情他們可以來談。
Q:五人小組都已經是各公司的頭了?不是制度化嗎?
A:還是需要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