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單月就有450萬人不幹了!歐美大辭職潮,企業留才關鍵是解決員工職業倦怠和低薪

疫後留才應該這樣做

何晨瑋
user

何晨瑋

2022-01-13

瀏覽數 24,500+

圖/低薪、職業倦怠、疫情嚴峻等,都成為歐美掀起大辭職潮的主因。取自Unsplash by Sandra Seitamaa。
圖/低薪、職業倦怠、疫情嚴峻等,都成為歐美掀起大辭職潮的主因。取自Unsplash by Sandra Seitamaa。

低薪、職業倦怠、疫情嚴峻等,都成為歐美掀起大辭職潮的主因。隨著2021年美國11月勞工出走人數創新高,企業又該如何留住人才?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調查(JOLTS)指出,2021年11月,美國就有超過450萬人主動遞出辭呈,離開現有工作崗位。

這個數據,不僅遠遠超過疫情前約350萬人辭職的水準,更打破去年(2021)4月美國「單月勞工辭職人數」的最高點、約400萬人辭職的紀錄。其中,又以住宿、食品服務業、旅宿業,以及健康照護等產業的請辭人數最為明顯。

不只美國單月勞工辭職人數屢創新高,歐洲等多國掀起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也再度突顯勞動市場低薪、工時長等結構化問題,以及企業和雇主難以留住員工的窘境。

2021年11月,美國就有超過450萬人主動遞出辭呈,離開現有工作崗位。取自Photo by Romain V on Unsplash。

2021年11月,美國就有超過450萬人主動遞出辭呈,離開現有工作崗位。取自Photo by Romain V on Unsplash。

辭職只是一半的故事!通膨和疫情的加擊,讓就業環境不穩定 

「公司需要改變他們對員工的看法,才能在疫後的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引述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針對全球10 個國家、2萬名勞工(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的最新工作調查說道。

但報導中也指出,全球掀起的大辭職潮,也勢必讓未來的工作型態更具人性化。

自新冠疫情爆發,許多歐美企業在遠端工作後,員工開始發現自己的工時變長、工作量變重等。這些新的負荷,不僅讓嚴重的職業倦怠感(burnout)毫無預警地侵蝕上班族的心理健康,也讓他們思考改變人生的優先順序,或是尋求更好的薪水。

衛報》提及,雖然大多數經濟學家會說,辭職通常有積極樂觀的意義,並有助於勞動市場的流動。但也提醒,勞工紛紛辭職只是故事的一半,大辭職潮背後的真相,還隱藏許多危機。

不僅原先政府提供民眾的紓困政策,進入2022年後將結束,且全球通貨膨脹迫在眉睫,再加上全球多國遭到Omicron變異株肆虐等諸多因素,都讓許多勞工面臨不確定的經濟與就業環境。

對工作開始產生倦怠嗎?你不孤單,這也成為歐美職場掀起大離職潮的主因。取自Photo by Carl Nenzen Loven on Unsplash。

對工作開始產生倦怠嗎?你不孤單,這也成為歐美職場掀起大離職潮的主因。取自Photo by Carl Nenzen Loven on Unsplash。

為什麼年輕員工,成為大辭職潮下出走的最大族群?  

更值得注意的是,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引述美國人力資源公司ADP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大辭職潮的高流動率,集中在16~24歲的年輕族群中,流動率幾乎是全美平均數值的三倍。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的最新調查中,也發現類似的現象。

年輕一代,尤其是身處經濟發達的國家中,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愈來愈大,這些壓力也進一步蔓延到工作中。調查也指出,年輕員工傾向於愈來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波士頓大學商學院學者扎戈爾斯基(Jay L. Zagorsky)就分析,年輕世代的高流動率並不奇怪,因為疫情的限制,取消了許多像是下班後的社交、公司聚會等。對於剛踏出社會的年輕員工來說,這類型的活動對培養公司歸屬感和忠誠度很重要。隨著聚會的取消,也讓員工和公司的連結愈來愈少。

為什麼年輕員工,成為大辭職潮下出走的最大族群? 張智傑攝

為什麼年輕員工,成為大辭職潮下出走的最大族群? 張智傑攝

如何留下員工?重塑工作動機、組織歸屬感、注重心理健康 

不只年輕員工注重工作生活的平衡,調查也發現,員工的工作動機發生了很大變化。

雖然有56%的受訪者表示,薪資是他們的三大優先事項之一,但是只有22%的人將優渥的薪水和福利列為他們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員工更在意他們的工作符不符合自身的期望與目標,不想再為了薪水,朝九晚五地從事與自己期望相悖的工作。

於是,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建議,企業不僅需要提升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並積極打造有不同發展機會的工作環境之外,也必須改變他們看待員工的方式。企業難以再採取制式化的管理制度,企業需要提供員工學習、培訓等計劃,轉而支持他們培養個人能力,創造更符合他們想像的工作生活。

這一點,和提出「大離職潮」的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克洛茨(Anthony Klotz)看法不約而同。他認為「祭出優渥條件、人性化管理,可能是今年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留任率的關鍵」,其中包括尊重員工意見、人性化的工作場所,並祭出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像是加薪、延長育嬰假等。

此外,不管是工作引發的職業倦怠,或是疫情之下人們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都讓大家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一項調查就發現,有80%的員工考慮辭掉目前的職位,轉而從事更注重員工心理健康的工作。

面對全球大離職潮,企業勢必做出改變,才能度過「疫後留才」的考驗。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