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標榜大尺寸、高品質的電漿電視售價都在新台幣20萬~30萬元以上,但是燦坤卻打出了42吋電漿電視9萬9000元的歷史超低價,那台被視為犧牲打的電視就是LG做的。
燦坤突如其來的促銷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卻苦了LG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朴洙欽。促銷事件隔天,韓國總公司副社長馬上來台灣研商對策,並發表緊急聲明,由於燦坤違反協議,LG不再提供相關附件。
「我們在台灣最深刻的經驗就是別人跟你說沒問題,其實問題很大。若韓國人說他們會辦到,他們就一定盡力做到;在台灣,那只是口頭禪而已,」朴洙欽無奈地說。
儘管和通路商有過不愉快經驗,LG仍然不減拓展台灣市場的雄心,朴洙欽指出,去年和今年都砸下2億元的行銷費用,希望改善以往韓國貨等於低價品的印象;同時引進三吹式冷氣、電漿冷氣等台灣沒有的新產品,讓消費者享受全新體驗。最終目標是2005年奪得台灣家電市場第一名的寶座。
台灣市場長久以來都是日本和國內廠商的天下,LG進來不過兩年多,拿第一的目標聽起來有點遙不可及。不過專家指出,LG是韓國市占率最高的家電廠商,做決策的能力和毅力不容忽視。「韓國人定目標一向非常有野心,他們貫徹執行力絕不馬虎,」燦坤集團執行長余敬倫表示。
與通路商建立伙伴關係
最近LG斥資7000萬~8000萬元,把台灣分公司30%流通在外的股權從代理商那兒買回來,為了就是防堵代理商殺價競爭,打壓品牌形象。「我們著眼於長期經營,不能有削價競爭的事發生,」朴洙欽說。
LG一方面積極營造形象,同時也以貼近市場最低價的破壞性價格來迅速拉升市占率,兩者的共同點都是要很瞭解消費者需要什麼。以LG在台市占率第一的對開式冰箱為例,LG就花了四個月時間做市場調查。
至於曾經讓LG吃過暗虧的通路商,LG計畫採取全部掌握的策略,多管齊下,不只是燦坤和其他資訊家電連鎖店,連量販大賣場、百貨公司或是一般經銷商,一個也不放過。
「我們希望和通路商培養伙伴關係,讓他們賺很多錢,只要通路商有錢賺,LG也會有錢賺,」朴洙欽指出。
這家來自韓國第一品牌的家電公司,正來勢洶洶地大打行銷戰、價格戰、通路戰,隨著將來產品線愈來愈齊全,朴洙欽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就能達到損益平衡。(洪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