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化與產業發展是城市進步的重要元素,臺中市長盧秀燕秉持「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的堅毅態度,積極防疫的同時,更加速推動臺中各項重要市政。臺中第一座多功能「臺中巨蛋」歷經三任市長規劃,預定今年動工,未來將帶領運動產業發展創新及藝術與文化的跨域整合,提高國際能見度;接著,全臺第一座美術、閱讀共構的「臺中綠美圖」,主體工程預計於今年底完工,獨特且前衛的設計風格,不僅是全新地標更是臺中文化軟實力的全面提升;最後,歷經20年規劃的「臺中國際會展中心」主體工程預計於明年完工,滿足大型展覽、國際會議、多功能展演活動等多元化需求, 展現臺中市「國際行銷」與「城市行銷」的充沛活力。
根據經濟部統計,臺中市110年第三季公司登記家數成長數、公司登記家數成長率、公司登記實收資本額成長率、商業登記家數成長數、商業登記實收資本額成長數、新登記工廠家數、特定工廠登記及納管核准件數及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家數等八項指標全國第一。
亮眼的經濟成績單源自投資榮景,百貨零售業看準商機,積極布局臺中,廣三崇光投入約200億元打造烏日臺中高鐵站超級娛樂購物城,三井集團投入約150億元的Outlet Park二期、東區LaLaport即將陸續營運,漢神洲際購物中心已於去年10月29日動工,富旺國際投資的烏日複合購物商場亦將在近期動工。另根據投資臺灣事務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110年12月,經濟部「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中, 臺中家數已達225家,全國佔比高達20.64%,投資金額約 2,447億元、預估創造逾1萬8千個就業機會,臺中經濟持續看好,前景樂觀。
臺中市過去的工業發展以傳統機械製造業起步,經過數十年的國際化與產業轉型,現已升級為精密機械科技產業,尤其工具機產業具有世界領導的地位,位居全球第五大出口國,並配合全球智慧機械之都的政策,將臺中市定位為智慧機械製造基地,開發與生產智慧機械關鍵零組件,以智慧機械為基礎,促成所有產業全面智慧化、節能化與效率化,帶動產業轉型與升級。
為打造臺中市成為智慧機械之都,市府結合航太與智慧機械產業,串連零組件製造與維修產業, 並透過業界績優企業領航採購,促進製造與零組件相關產業發展。以中部科學園區后里園區、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園區、臺中工業區、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及臺中潭子科技產業園區等,完整串連產業鏈,構築成大臺中產業走廊,並善用臺中港及臺中國際機場「雙港」之優勢,成為臺灣創新產業廊帶進出亞太地區之門戶,有助提升臺灣智慧機械水準與國際接軌。
「111年是臺中市政發展的關鍵年度。」市長盧秀燕強調,臺中市政府將持續推動軌道路網、活水經濟、空品改善及社福政策等重要措施,致力朝「富市臺中、新好生活」的願景前進,為市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臺中。
(臺中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