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怎麼會那麼難相處(常常是指老闆)?
做人真難?
這些話你一定經常聽到。這些反應發生在公司、社團、同學之間,更可能在家裡聽到。
怎麼辦呢?
卡內基認為問題可能出在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與他們看到的不一樣(我們以為是一樣的)。
有的人覺得台灣的電視沒看頭,因為他在國外的電視有兩百多個頻道。
有的人全心全力地增加產品的性能,另一些人卻覺得性能應簡化,賣得出去才最重要。
有的人給電腦取名字時要找人算筆畫,推出日期還選個黃道吉日。有的人覺得這樣做很可笑。
1964年披頭四合唱團紅遍全世界時,我剛好在美國,那時候宿舍客廳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的。我們一群同學圍著電視機前面,看著披頭四演唱「美麗的星期天」。現場的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畫面,我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
多年來,我有時會再次想到那狂熱的景象。進而心裡會問,同樣的音樂有人聽了會扭動,會暈倒;有的人會無動於衷;可能還有些人恨之入骨。
其實這些人都沒錯。只是他們如果是同一個公司的人,他們非得要各自做些調整不可。
據說披頭四裡每個人的音樂品味也不同。早期他們在英國利物浦沒沒無聞時,約翰‧藍儂和喬治‧哈里森較喜歡所謂的「地下」音樂。而保羅卻喜歡流行音樂。他們有時會因而起爭執,特別是保羅與喬治吵得比較兇。由於他們有不同的品味,對樂團而言更為有益。約翰‧藍儂認為這是披頭四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我們的公司、團體中也一樣,各有各的特色。有了這個認知後,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大家共有的目標上。我們大家在一起努力追求的是什麼?儘可能將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上,不要去想他們的弱點和短處。這樣的人最有福氣,能發展的空間也最多。
賓州大學的賽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博士教了三十多年的心理學,從心理學入學到臨床心理學、病態心理學都教過。他認為過去四年是他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四年,因為他教的是「正向心理學」。他有機會帶著學生一起練習如何欣賞他人、讚美他人或感謝他人。相信你也能與他一樣快樂。
(作者為卡內基訓練負責人;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