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火器,首先要精準,以免傷及無辜,所以詳細、準確的地圖是首要的工具。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當時筆者任職的公司有一套大型的電子商用彩圖印刷機,可以電腦操作,即時印出精美的彩圖,供商業用。
美國國防部就用來複印由衛星傳來的伊拉克地理圖像,在波士尼亞戰爭中也曾應用過,這種即時(real time)彩色大地圖,掛在國防部及各作戰指揮中心,上面再覆蓋透明塑膠布,畫著指揮的向。另外,印好的小型地圖則送達作戰現場,供士兵及軍官參考。
二次波灣戰爭,新衛星地圖的準確度又大大進步。指揮中心用大型平版顯示器代替彩色掛圖,士兵及軍官們以手提個人電腦(PC)就可以看到即時的地形及敵人位置。美軍如何達到這個境界呢?
無微不至
過去數年,美國商用衛星所掃描的全球地圖,精準度及時效性有了驚人的進步。右頁表列出目前世界主要六個商用衛星的發射時間及解析度。美軍進攻阿富汗時,採用的是當時最精確的Space Imaging公司發射的衛星,可看到地面上大小○.八二公尺的目標。
這次波灣戰爭,Digital Globe公司的衛星解析應更可精確到看清地面上○.六一公尺大小的地標,譬如說,停著的車子、小樹等。
指揮中心接收衛星傳來的圖像地圖後,應用3D的商用軟體處理成立體圖形,加上飛行的偵察機及當地情報人員的消息,便能對各地的敵情動態瞭如指掌。這些資料,經過整理後,以即時用無線傳輸設備傳送到第一線戰地官兵手上的個人電腦或個人數位助理(PDA)。有時士兵甚至可以知道某個轉角有敵人據點,真是「知彼」到無微不至。
一般人都可以向上述兩家美國公司購買任何地區的地圖,但是美國國防部不准賣某些國家(如以色列)的精密地圖。目前行情是每平方公里7~29美元,可買到數月前的「舊」存檔地圖。這些商用衛星每天環繞地球數次,某特定地點,每三到四天可以掃描一次。
如果要買當天的地圖,需另加3000美元,訂戶於五十九天之後可收到圖像。這類圖像除軍用外,對農業、漁業、環保、都市計畫等極有價值。讀者如有興趣,可到右表資料來源的兩個網站下載巴格達戰前及戰後的圖像,當然也可購買自己家鄉的詳圖,最少得買四十九平方公里。可笑的是,伊拉克政府自1973年,就沒有公布國家地圖,真是愚民政策。
無遠弗屆
美國大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最重視資源的靈活運用,這類資源管理的策略及電子設備,也運用在戰場上。譬如,高速公路行駛的千萬輛貨車,皆由數家大型的貨運公司管理中心運籌。車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告訴管理中心,駕駛員的開車速度、休息地點、休息時間長短,中心可隨時下令改道、卸貨或取貨。
大企業也有成千上萬的機器維修員工,分布全國或全球,也由管理中心的電腦,經人造衛星傳遞指示,何時、何處,做最合理的行程安排,或做緊急維修服務。
這類軟體及設備也應用在戰場上,譬如軍車及士兵的前進及改道、軍機的轟炸、飛彈的發射,都經過指揮中心協調及發出指令。
第一次波灣戰爭時,指揮中心對外多以電話連繫,上百人的中心,通話此起彼落,受噪音影響,有時甚至辭不達意。這次的通訊,絕大部分是以電腦的網路聊天室進行,整個龐大的指揮中心,一點聲音都沒有。這種聊天室軟體通訊是1990年代晚期,網路高峰時針對青少年族群開發的,想不到居然用到戰場上,真是無聲勝有聲,而且無遠弗屆。
無堅不摧
此次波戰,其實戰場是立體的。地面的坦克步兵是第一層,士兵肩上掛著電磁反應片;第二層是直升飛機提供兵員補充及加強火器;第三層是無人駕駛飛機,隨時發出電磁波,可準確知道士兵及戰線位置,所以甚少傷害自己人;第四層是一萬兩千公尺的空中預警控制系統(簡稱AWACS)提供全天候現場監視、控管及通訊;第五層為兩萬公尺無人偵察機;第六層則是人造衛星提供掃描地圖。
可憐的伊拉克,只能用地面的軍人、高射炮、舊式坦克及飛彈,來對付鋪天蓋地而來的侵略。美軍尚有精準的飛彈、穿通地堡的炸彈、穿過鋼甲的坦克砲等等。這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其實是靠相當優秀的人員來操作,因此,接著要來談美國軍力的組成。
目前美軍軍官的養成,主要靠三軍官校,他們都是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經國會議員推薦才能進入西點及其他官校。兵員則因美國實行募兵制,參加的士兵大多為中下層社會的年輕人,或為找工作、或為一技之長。譬如為學習修理汽車而當兵,或為了將來讀大學可以有退役軍人獎學金而當兵,所以美國士兵的水準參差不齊,由以上兩種人組成常備兵。
此次被救出的女兵Jessica Lynch來自東部貧窮的西維吉尼亞(West Virginia)鄉村,唯一殉職的女軍士Lori Piestewa來自落後的亞利桑納(Arizona)印地安部落。
另外尚有47%的官兵是來自後備軍人,他們平時在私人企業工作,每個月受訓兩三天,每年有數週集中訓練,這些人水準相當高,有律師、醫師、運輸機駕駛員、高級電腦操作員、各種語言的翻譯人員等。後備軍人是目前美國精兵制之下,一項重要的政策,它吸引人才的原因之一是服役年限達到一個程度,就有相當好的退休金。美國「寓軍於民」的政策是相當成功的。
無堅不摧的武器要靠人操作,儘管是高科技,人力的消耗也很可怕。例如,美國最先進的B2轟炸機,隱形機身設計及表面材料,令最精密的雷達都無法測出位置。為了預防被人破壞或偷表皮材料,B2的空軍基地只有一個,設於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第一次波灣戰爭及南斯拉夫戰爭、阿富汗戰爭,B2從密蘇里州起飛,直達戰區轟炸後直接回航,費時四十四小時。一路上由空中加油,兩個飛行員坐在位子上,不能動、不能睡(大小便另有管道)要撐四十四小時,真要有驚人的耐力及精神。
據說這次波灣戰爭,在中東增設一臨時B2機場備用。報載此次戰爭,部分士兵因缺乏睡眠而倒下,美國陸軍每天向士兵定量發放咖啡因,空軍則針對飛行員提供一些能充分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的藥品,像安非他命之類的興奮劑。
總而言之,高科技武器,也要高水準的人力資源來運用。
歷史回顧
波斯灣的二次戰爭,使筆者想起滿清末年的八國聯軍。北京淪陷,發生於1900年,西方國家為了門戶開放、東亞霸權及殖民主義,侵略了當時獨裁、封閉、無能而腐敗的慈禧太后主掌的滿清政府。西方國家以洋槍大砲,對付滿清的刀劍及義和團的花拳繡腿。結果是天朝上國之夢破滅,孫中山的國民革命運動更加興盛。
這次2003年的戰爭,美英聯軍及號稱贊助的四十六個盟國,為了中東紛爭、石油能源、恐怖主義,攻打獨裁、殘暴、自大、自私的海珊伊拉克政府。美英以高科技來對付伊拉克的老武器,它的結果是炸毀了豪華的宮殿,重寫世界霸權政治,消滅中東第一大武力國家。然而,中東和平可能是個轉機,也可能是個危機。
是巧合,也是不幸,同一時期又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傳染病。1894年在廣東發生的鼠疫,經香港傳染到全球,十年間估計全球死亡逾兩千萬人。2002年在廣東發生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也經由香港及國際航空旅行傳染全球,五個月內已有數千人染病,百餘人死亡。廣東的衛生環境及疾病控制,實是改進的急務。
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細菌,與鋪天蓋地而來的戰場火器,對人類的傷害是一樣的。
結語
美國國防的重要新武器,包括飛機、軍艦、坦克、火砲等的成軍,費時甚久;從構想、設計、請款到國會批準、生產、測試,而成軍,最少約需十年。
因此所應用的材料、系統、電子計算機、軟件等,與最先進的工業界比較,已是落後十年。也就是說,美國現有的國防武器仍有改進的空間。
但是國防的花費是驚人的,且有排擠效應。美國每年國防預算約4000億美元,而伊拉克只有14億美元,強盛的軍力是由納稅人的金錢堆積,加上雄厚民間產業促成的。
反觀伊拉克的原油儲藏量,估計是一千億桶,每月開採一億桶,可以開採八十年,如果以每桶20美元計算,年收入達240億美元。這樣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可惜因領導者的暴政,這個中東號稱武力第一的大國,將一去不回。
前些日子,北韓宣布啟動原子反應爐發電,可是同一時間,美國衛星卻看到原子反應爐上,覆蓋著一片白雪。
一個封閉的政權,在這高科技無微不至的偵察,及無遠弗屆的通訊時代,只能自欺,而不能欺人。
(作者為美國富嘉創投負責人JCH@FocusVenture.com;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